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上证指数(002506股吧)

发布时间:2023-11-06 07:37

每经记者:曾剑 每经编辑:文多

2006年的证券市场,已让投资者感受到了牛市的气息。而2007年的证券市场更是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

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那时的股市表现,则一定是“气势如虹”。当时,股指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上证指数从2007年6月的4000点开始,到2007年10月份很快触达6124点。

成交量、开户数也屡创新高,全体股民为之癫狂。初学者手握钞票毫不犹豫地踏足股市:“我不知道股票是个啥玩意,但我知道只要把钱丢进去就能生崽。”

甚至网上流传着这样的段子:卖菜的大婶、扫地的阿姨见面后第一句话就是“你的票涨停没有”?

2007年,当时的“牛市论坛” 图片来源:IC photo

各项指数创纪录

2007年的牛市,先是有色等蓝筹股上涨。下游消费股轮动,到中期时,金融、地产、成长股全线大涨,然后下游消费、三线股也受到追捧。

此后,虽然大盘有所回调,但6月份上证指数又从最低的3400点上涨至10月15日突破6000点,次日最高触及6124点。银行、保险、券商、钢铁、金融地产等权重蓝筹股拨高股指,二线蓝筹股出现分化走势,三线股超跌反弹后弱势整理,股市开始赶顶的过程,行情逐渐结束。

那一年,上证指数大涨96.66%,收于5261.56点,全年最高触及6124.04点;深证成指大涨166.29%,收于17700.62点,全年最高触及19600.03点。这一个单边暴涨市,多项纪录后来多年依然无法被打破,股价百元成为寻常。中国船舶(SH600150)成为两市最亮眼的300元高价股(不复权),大盘成交额几千亿元的日子,也属平淡无奇。

如果从2005年6月的最低点开始计算,上证指数层面的涨幅高达513%。近500家公司区间最高涨幅超十倍,占当时上市公司数量的1/3。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550家,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总市值已达32.71万亿元,已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的市值9.31万亿元。仅仅两年多时间,两市总市值增长了10倍,单2007年两市总市值就增长了约4倍。

从开户数量来看,2007年几乎到了全民炒股的境界。在2007年9月18日,A股账户数超过一亿户。全年新开股票账户约3829.37万户,较上年增加约3517.71万户,同比上升约1128.70%。其中,新开A股账户3759.48万户,较上年增加3451.13万户,上升1119.23%;新开B股账户69.89万户,较上年增加66.58万户,上升2011.39%。

2007年底,期末股票账户数约11287.27万户。其中,期末A股账户数为11052.96万户,比上年增加3735.42万户,增长51.05%;B股账户234.31万户,比上年增加69.75万户,增长42.39%。经证券公司核实、申报的休眠账户数为2006.68万户。股票账户去除休眠账户后的有效账户数为9280.59万户。

2007年底,基金账户2599.75万户,比上年增加2227.85万户,增长了599.04%。2007年全年新开基金账户2227.97万户,较上年增加2002.01万户。

2007年,中国结算处理的证券交易过户总笔数约为49.85亿笔,比上年增加239.44%;过户总金额约98.5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26.44%;结算总额约为286.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400.79%;结算净额约为8.1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65.05%;结算效率约为97%。

2007年全年,我国证券市场筹资达7728亿元。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量7.28亿手,成交金额4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改革牛、资金牛

2007年的A股上涨处于中国快速工业化、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并与全球大景气周期共振,商品牛市是主线,这也是股市牛市主线。

彼时,中国加入WTO效果逐步显现,中国加速融入全球一体化。从当时的全球环境来看,在追求高效、分工合作、低成本的驱使之下,全球在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快速呈现了一体化、相互依赖的趋势。中国在加入WTO后加速融入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资进入助力了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推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从估值和盈利层面对于市场均起到正向支持作用。

国内经济持续高增长则带动上市公司盈利加速。

数据显示,2005年~2007年中国经济整体处于持续上行期,GDP增速在这三年保持双位数增长。从经济贡献率来看,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对于经济的正面贡献均十分明显,尤其是出口对经济连续三年贡献率在2%以上,主要得益于世界经济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了加快复苏阶段。受益于宏观经济背景,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在2006年之后加速上行。基本面的提升对指数有明显的正贡献。

天纵期才研究院发布的文章认为,2007年大盘走上6124点的原因大体有三个:人民币升值,“股改”,资金推动。

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从2002年便已开始的美元持续贬值影响,中国在2005年7月之后正式开启汇率体制改革,人民币在汇改初期呈现升值趋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的8.27降至2007年的7.3。受当时的单日幅度限制,人民币汇率无法迅速出清,由此带来了较为持续的热钱流入压力,并成为国内流动性充裕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出口也在促使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被动提升了国内货币供给。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是股市上涨必要的助推剂。

在2001至2004年资本市场低迷的背景下,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任务的高度,提出了九个方面的纲领性意见,史称“国九条”。“国九条”中的股权分置改革,也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后市带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是协商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这轮改革后,非流通股获得在股市出售的权利,公司管理者的股权终于跟股价挂上钩;在执行过程中,让利方案为中小投资者带来了“普惠”效果。因此,2006年、2007年的牛市也被投资者称为改革牛。

每日经济新闻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玉金 北京报道

过去的3月,协鑫集成(002506.SZ)股价从2月28日5.52元/股收盘价下跌至3月31日的3.01元/股,跌幅超45%。

尤其在3月24日、3月25日两日接连出现“闪崩”与跌停。

在股价下行后的几个交易日,协鑫集成方面频发利好消息:增持计划,鼓励员工购买股票计划并给出“兜底”承诺;与此同时,也发布了拟在合肥肥东县循环经济示范园投资建设60GW组件及配套产业基地项目的公告,只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对协鑫集成的股价带来根本性的扭转。

协鑫集成遇到股价的烦恼的同时,海外业务在整个业务比重中已超过六成也面临全球疫情蔓延的考验。3月31日,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一带一路市场新兴市场受疫情影响不大,并且金融环境宽松利好发电等基础设施投融资,基建也将是各国疫情后恢复经济的主要手段。”

股价下跌与自救计划

如果3月中上旬的股价还算波动,那3月24日的“闪崩”就着实令协鑫集成有些猝不及防,随后的25日股价也以跌停收尾。

连续两个交易的跌停,股价异常,协鑫集成开始发布解释公告并采取股价“自救”计划。

3月26日,协鑫集成表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并直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冲击。但公司在做好各项防疫措施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恢复生产,目前已基本实现复工复产,生产经营已步入正轨。同时,公司加大在新产品、新业务、新市场的开发力度,力争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当天,协鑫集成还发布了控股股东协鑫集团联合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双方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根据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拟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在5-10亿元之间,并承诺在增持期间及在增持完成后 6 个月内不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这个增持计划由于没有实际行动,并没有提升投资者信心,26日当天,协鑫集成股价还是下跌了6.57%以3.7元/股收盘。

有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协鑫集成处于发布年报前一个月的特殊时期,按照规定控股股东、大股东不能在此期间不得买卖上市公司股份。

股价连续下滑后,协鑫集成又开始出招,3月30日上午,公司表示,控股股东协鑫集团倡议在坚持自愿、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并实施了兜底政策,凡在2020年3月30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间净买入协鑫集成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在职的员工,若因在前述期间买入协鑫集成股票产生的亏损,由协鑫集团予以补偿。

祭出大招后也没有力挽狂澜协鑫集成股价,在3月30日上午股价出现小幅上涨后,下午股价又出现了下滑,并以下跌1.5%收于3.28元/股。3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协鑫集成也没有迎来老消息,因股价下滑超过7%而登上龙虎榜。

对于提振股价是否还会有其他方法,协鑫集成方面暂未给出明确答复。

海外业务怎么办?

协鑫集成系2014年10月重组ST超日而来,是“协鑫系”在光伏行业中游的布局,业务主要覆盖高效电池、差异化组件、能源工程、储能系统集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其一站式服务。

5·31光伏政策后,光伏行业尤其是制造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提前锁定了部分订单产品的价格,加强了预算管理及费用控制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协鑫集成早已将重心转移至海外市场。截至2019年上半年,协鑫集成海外业务在整个业务比重中已超过六成。

目前协鑫集成董事长罗鑫也曾被“协鑫系”内部人士视为“具备非常强的海外市场拓展能力”的强人。

不过,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也给光伏公司的海外业务带来极大的压力。

光大证券分析师分析认为,”随海外疫情持续‘恶化’,海外部分光伏市场陆续开始受到影响,国内组件出口也正常发货但由于组件到港后检疫以及当地物流运输等问题,使得组件及时到位有一定困难。年初,市场普遍预计2020年全球装机约140GW左右,结合当下情况,综合判断疫情对2020年全球光伏需求负面影响应该在20GW左右。如果海外疫情迟迟无法有效控制,甚至拖到了下半年,则光伏海外需求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对此,协鑫集成上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外市场分为传统欧美发达国家与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两方面,传统发达国家市场包括欧洲、美国、日本等,现在美国疫情严重地区并不是装机量较大的区域,所以影响不太大,海外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欧洲,特别是南欧西班牙等国,影响时间将推迟装机3-4月,需求仍旺盛,对于今年海外的装机影响在20GW左右,总体来说,一带一路市场新兴市场受疫情影响不大,并且金融环境宽松利好发电等基础设施投融资,基建也将是各国疫情后恢复经济的主要手段。

180亿元建组件基地如何筹资

在想方设法提振股价之际,协鑫集成发布了公司与肥东县人民政府签署60GW组件及配套项目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消息。

3月27日晚间,协鑫集成公告称,拟在合肥肥东县循环经济示范园投资建设60 GW组件及配套产业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180亿元。 按照计划,该项目从2020年起分四年四期投资建设,首期15 GW,预计投资50亿元,二期、三期、四期在一期投产后根据市场销售和产能利用情况予以分期实施。

协鑫集成认为,本次在合肥投资建设 60GW 组件及配套产业基地项目,将有力地支撑公司光伏主业终端战略的落地,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

记者从光伏行业人士方面获悉,目前物流在光伏企业的成本中的比重较大,达到10%左右。

对于此次选址合肥,协鑫集成董事长罗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选址合肥有利于降低组件出口与辅料运输物流等综合成本,安徽也是中国光伏玻璃生产的重要省份,预计到明年年底,整个安徽省将有120-140GW钢化玻璃的产能,同时还有上游的EVA、电池、铝边框等全产业链配套。

“以合肥为中心150公里之内,合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光伏布局的产业链,组件工厂在进项物流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此外,通过陆运和铁路专线从合肥直达宁波港,上海港;在长江航运方面,有芜湖港和南京港,出货也具有相当的成本优势。”罗鑫说。

罗鑫还表示,协鑫集成超级工厂依托于协鑫集成tier1自营组件品牌,海外销售渠道广泛,为产能提供保障,同时也加为同行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代工服务,通过大规模制造基地提升成本下降的规模效应。

不过,协鑫集成的负债率多年维持高位,对于资金方面的压力,上述协鑫集成内部人士表示,

“一期设备投资在25亿左右,鉴于本次项目投资建设可能会对公司现金流造成压力,公司将灵活统筹资金安排,通过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及项目产业基金等合理方式确定资金来源、支付方式、支付安排等,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上证指数(002506股吧)]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1/4442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