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免税板块走强,海汽集团、鄂武商A均涨停,中国中免、东百集团涨幅也超过7%。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12家公司跻身免税牌照申请队列,多家公司积极释放“免税”相关信号,广州、武汉则积极筹备市内免税店落地工作。
“免税”概念火爆背后,究竟是一场“画饼”式狂欢,还是新一轮投资机会?
12家公司申请免税牌照7月31日,海汽集团公告,间接控股股东海南旅投公司已向海南省人民政府上报了离岛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这是最新一家踏上了免税牌照获取之路的公司。
据记者初步统计,在此之前,已有百联股份(600827.SH)、岭南控股(000524.SZ)、鄂武商A(000501.SZ)、大商股份(600694.SH)、欧亚集团(600697.SH)、南宁百货(600712.SH)、友阿股份(002277.SZ)、中百集团(000759.SZ)、步步高(002251.SZ)、东百集团(600693.SH)、海印股份(000861.SZ)、海南旅投十二家公司先后公告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
配合着上市公司的举动,各地免税相关利好迭出。7月28日,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泽鹏在广州市十五届人大第三十九次会议上表示,下半年,广州将积极推动天河路商圈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争取设立市内免税店。搭建都市消费工业“新品、名品、优品”发布平台,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7月29日,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备忘录,中免集团明年将在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大厦设立免税店。
招商证券社会服务行业分析师李秀敏认为,随着市内免税店政策开放,消费者对免税商品购买的便利性将大大增强,预计将对现有的有税渠道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带动免税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
“免税概念”效应在递减免税概念军团规模越来越大,作战能力似乎越来越弱。
6月9日,王府井公告取得免税品经营资质,此后王府井股价一路高开,加上消息透露前的涨幅,近三个月内王府井涨幅为383.30%。7月9日,王府井盘中触及79.19元/股的历史新高,距离今年年初13.87元/股翻至4.7倍。
而靠此前参股投资中出服公司免税业务的凯撒旅业,从6月30日起拉了九个涨停板,此后震荡回落。7月初进军免税牌照申请队列的百联股份,则在7月2日-7月10日拉出7个涨停板后有所回落。岭南控股从7月13日起连续拉了五个涨停,一周之内股价涨超60%,年内累计涨幅28.54%。
之后加入的免税概念股票,虽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动走强,但并未迎来这样的连续涨停。
南宁百货发布“正在申请免税经营资质”公告后的两天内连续涨停,之后便有所回落,7月31日,南宁百货股价下跌3.19%,报收7.88元。
鄂武商A和大商股份均在股价连续下跌期间声称公司正在申请免税牌照。鄂武商A在7月13日股价达到25元/股,系2012年来股价巅峰,年内累计涨幅61.26%。大商股份、欧亚集团、友阿股份、中百集团、步步高、东百集团在公告发布后股价逆市飘红,但随后也逐渐趋于冷静。7月31日,欧亚集团股价下跌1.74%,报收18.11元,中百集团下跌0.27%,报收7.29元,大商股份下跌0.76%,报收26.02元。7月28日公告跻身免税牌照申请队列的海印股份,只在7月28日当天股价大涨,一度冲至4.13元,但此后几天股价低迷,7月31日报收3.84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表示,免税店属于特许经营,各地都曾努力争取,但一直很难。如今这么多公司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真真假假,各显神通”,他认为尽管目前有疫情原因,也有国内打造循环经济的因素加持,正如王府井获取新牌照一样,免税牌照的增加会是趋势,料少量增加,不会遍地开花。
OTRO东方免税零售观察专家、“杰西卡的秘密”首席执行官王猛也认为遍地开花对有税市场的冲击太大,估计国家会控制新增牌照的发放速度,并对申请牌照的公司资质有一定的要求。
“蹭”免税概念风起看得见的政策利好,风生水起的资本市场,持续落地的免税店项目,让不少企业眼红“免税”这块肥肉,开始了“蹭”免税概念的表演。
近日,海航基础表明将继续跟有牌照、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由公司提供相应场地或设立合资公司来开展免税业务。供销大集表示,后续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公司将酌情启动申请免税牌照工作。天音控股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非常关注免税行业的发展变化,在3C消费电子产品方面,公司跟免税牌照持牌公司中免集团积极合作,为免税店供货。招商蛇口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初步进入了免税消费领域,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打造创新型“邮轮+免税”产业模式为目标,积极拓展各类免税业务。宋城演艺也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三亚千古情景区和三亚国际免税店一直有合作,在景区内部设置了免税购物体验区,同时在三亚国际免税店中也有很多展示。云南城投表示与中旅集团拟合作探索免税店主题综合体,进一步助推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
除上述公司外,爱施德、中国天楹、红旗连锁、海峡股份等都纷纷向投资者显示出未来进军免税领域的可能。这些公司拥有共同特质,即虽未实际开展免税业务,却纷纷释放相关“免税”信号,不免有炒作嫌疑。
有投资者在股吧中嘲讽道,“有些公司根本未实际经营海南免税店,此次发布的海南免税政策也跟他们的实际经营业务无关,根本不会提升公司业绩,他们就是在给股民画大饼、割韭菜。”王猛也认为很多公司似乎在借免税东风转移视线。
记者注意到“免税”概念加持背后,这些公司其实难掩业绩颓势。财报显示,海航基础2019年亏损12.13亿元,比上年度减少31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再亏1.51亿元。云南城投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19亿元。
其他蹭免税概念的企业,业绩预告降幅明显。供销大集7月中旬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亏损1亿-1.7亿元,下降幅度4975.95%至2968.21%。招商蛇口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亿至10亿,较上年同比下降79.59%-83.67%。宋城演艺预计2020年上半年内,盈利0-7851.1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90%-100%。
狂欢之下,究竟谁能成为下一个真正的免税概念股?免税风口何时将息?
责任编辑 李剑华 实习生 李各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由新浪开启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热潮,如今似乎已经走到尾声。
7月6日晚,新浪宣布,公司董事会收到由New Wave MMXV Limited(以下简称New Wave)发出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
该要约提议以每股41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新浪全部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该交易对新浪估值为26.8亿美元。而在两天前,新浪股价仅为36.67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浪董事会只是收到了New Wave发出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尚未就如何回应此要约而作出任何决定,不承诺最终将达成私有化交易。
消息公布后,新浪股价大涨。截至收盘,新浪涨幅10.55%,股价报40.54美元,非常接近私有化价格41美元,目前总市值约为26.51亿美元。
曹国伟的资本运作
公开资料显示,New Wave是一家由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控股、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的公司。
公司CEO通过控股子公司回购股份乃至私有化很常见,但曹国伟提出此番以41美元/股、溢价11%的价格回购,似乎表明了决心。
但如果纵观曹国伟任职后的一系列资本操作,不难发现,早在五年前,他早就有了将新浪私有化的打算。
2015年,时任第一大股东的曹国伟以41.49美元/股的价格,认购新浪公司1100万股新发行的普通股,总价约为27亿人民币。
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新浪或将私有化。独立IT评论人洪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曹国伟大笔增持新浪公司股票,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新浪私有化,之后回到国内上市。“曹国伟现在是第一大股东,话语权也是最大的,能够带领小股东一块受益。”
新浪管理层一向喜爱资本运作,财务会计出身的曹国伟则擅长以各种技巧让公司躲避风险。
2005年,盛大陈天桥试图恶意收购新浪,曹国伟抛出“毒丸计划”成功阻击。此后,基本上新浪的重大资本操作一贯由他亲自操刀。
2009年,曹国伟刚出任新浪CEO不久,即以1.8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新浪约9.4%的股份,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获得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解决了此前困扰新浪多年的大股东之争。
据新浪2019年年报显示,曹国伟对新浪持股13.5%,投票权为58.6%,是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
如此精于算计的曹国伟,竟舍得花大价钱,做看似亏本的买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被低估的新浪市值
作为中国首批互联网公司之一,新浪公司旗下核心业务包括门户新浪网站、手机新浪和社交媒体微博。
2000年4月,新浪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中国最早一批赴美上市的科技公司。与同时期的网易、搜狐并称为互联网三剑客。
在经过10年的发展后,新浪股价曾于2011年4月达到147美元的历史高点。但随着门户衰落和新兴的媒体形式崛起,自2018年后,其股价持续下跌,近期则在30-40美元附近徘徊。
而新浪与微博的业务分化,更是直接瓜分了原本不多的美股市场,众所周知,微博目前是新浪最值钱的资产。
2012年底,新浪进行公司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形成门户与微博两大业务体系并立的局面,并由王高飞出任微博CEO,着手对微博进行商业化。
2014年4月,新浪将彼时风头正劲的微博分拆上市,同样挂牌纳斯达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新浪市值甚至低于所持微博股票的价值,截至目前,微博总市值为98亿美元,新浪为26亿美元。
另一个可以印证新浪被美股市场低估的侧面情况是,新浪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9.79%的天下秀目前在A股“风生水起”,总市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约为新浪的1.6倍。
说到底,微博部分资产仍属于新浪、国内知名度也不低,怎到了美股市场却反响平平,曹国伟当然不服。
此前,针对为何多次增持、投资新浪的问题,曹国伟曾回答称,“我们都知道市场变化很快,股票市场的变化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变得很快,股价会由于各种原因波动,但我的投资就是因为觉得公司长期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而且,如果你看公司的资产的话,会发现这项投资也不是很贵。”
截至2020年3月31日,新浪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接近曹国伟给出的26.8亿美元报价、高于消息未公开前新浪24亿美元的股市总价。
换句话说,就曹国伟本人而言,私有化新浪的这笔生意并不亏,甚至在回国上市后,新浪还能得到大于24亿美元的重新估值,再捞一笔。
浪潮拍向何方?
由瑞幸暴雷引发的中概股回归潮愈演愈烈,新浪作为首批赴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也随着时代的潮水翻涌归来。
事实上,新浪并非今年第一家收到私有化要约的中概股。此前,58同城宣布已接受投资财团的私有化协议,投资财团将以每股美国存托股56美元购买58同城已发行股份。
而相较于网易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并且市值屡创新高,曹国伟此番选择直接私有化退市,多少令人不解。这意味着新浪如果重新在国内上市,最有可能的选择将是科创板或者创业板。
此外,在剔除微博之后,新浪其他业务似乎没有多少能拿出手的。新闻品类再也没有推出更有影响力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进入直播和短视频时代后,新浪同样慢了半拍。
根据财报,新浪门户业务2019年全年收入仅为4.23亿美元,而亏损高达3.84亿美元,亏损额自2017年开始不断扩大。新浪财经、绿洲等多个分支也只是襁褓中的婴儿,难以扛起复兴重任。
疫情期间,新浪最核心的广告收入再度受到重创。一季度,新浪公司营收4.35亿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广告业务营收3.1亿美元,同比下滑20%;非广告收入1.25亿美元,同比大增44%,非广告收入主要来自新浪金融的贷款业务。
另一方面,随着B站、抖音快手等产品的崛起,商业化变现乏力的微博也遭遇挑战。如果无法改善局面,微博以及新浪的前景恐怕只会更为不乐观。
对于新浪公司来说,私有化不只是旧时代的结束,也是新生。不知深谙资本运作的曹国伟能否带着新浪奔涌入海?
编辑:沈寂
转载|商务合作|进入读者群
加时代君微信:Time-weekly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1/44389.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