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高效执行力心得体会及感想(模拟炒股心得体会

思维决定行动,思维决定出路

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出各项行动,是由思维决定的。思维积极主动,就常常能够做出大胆、果决的行动,抓住眼前的机遇,为自己找到更加开阔的出路;相反,如果思维局限消极,或是陷入了烦琐的思考,我们在执行任务时就会束手束脚、犹豫拖延,常常错失良机,难以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提高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对每种职业、每个人的要求。如果我们渴望实现自我、想要找到行动的方向、想要获得一种能够支撑自己走向成功的动力的话,就得从改造自己的思维入手,因为思维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能够及时抓住机遇展开行动,从而顺利地开启成功的大门。

李东在2013年大学毕业后,就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最初他没有经验,尝试过好几个项目后,都没能获得成功,反而还赔了不少钱。李东的家人、朋友都苦劝他赶快停止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老老实实地去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李东却不肯轻易服输,他痛定思痛,开始思考自己创业屡屡失败的原因。他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上。在过去,他的思维片面狭窄,总是看到什么项目的前景好、利润高,就不顾一切地投入资金,想要快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可是这种热门项目的竞争也大都特别激烈,无数和李东一样怀揣梦想的人都在拼命地涌入热门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脱颖而出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李东意识到自己应当转变思维,寻找一些别人尚未涉足的蓝海领域,开辟出一片新的市场。于是他沉下心来,一门心思寻找这方面的机会。有一天,李东在调查市场的时候听到一位私营企业的老板抱怨说,想要给员工定制统一的服装,可是服装厂发来的款式陈旧、古板,完全无法突出公司的特点。老板的话让李东茅塞顿开——他恰好认识几个学服装设计的朋友,如果让他们在定制服装上下下功夫,不就能够满足老板的需求了吗?

李东说做就做,他回去后立刻联系了朋友,请他们设计了一些时尚、青春又美观的文化衫图样,再加上该公司的LOGO。那家企业的老板看到这些图样后十分满意,马上决定向李东订购200件文化衫。李东喜出望外,又赶紧去联系服装厂打版、生产,最终如期交货,减去各种成本后,他获得了3000多元的净利润。

通过这件事,李东看到了定制的商机,广大的企业、机构十分需要更加个性、时尚的定制服装,而很多服装厂却还没有掌握这个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来得及转变思维迎合市场。于是,李东把握住了难得的机遇,雷厉风行地开办了自己的定制公司,将生意越做越大,获得的利益也越来越多。

李东能够在商海取胜,关键就在于他及时发现在了自己的问题,并修正了自己的固有观念,然后用创新性的思维指导自己的创业行动,这样才能从激烈竞争的红海市场中突围,找到拥有无限潜力的蓝海市场。

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结果无法让自己满意,就可以像李东这样从思维的角度进行反思,找到自己在思维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尽办法寻找突破,力求以新观念、新思维去应对不断发展的事物本身,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和各项能力,并最终获得成功。

在改造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会努力培养一些正确的思维方式。

?目标导向思维

目标导向思维,就是永远从目标出发,根据目标的要求,明确实现目标的条件,直到清楚地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从而步步推进、稳扎稳打,完成既定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目标感不够强烈、行动时思虑太多、不够简化,导致他们很难踏出第一步。而那些拥有目标导向思维的人则会表现出强烈的动机,他们在行动时非常果决,即使遭受了一些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而会把挫折看成一种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机会。因此他们会充满信心地向着目标前进,这也使他们更容易成功。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思维模式有别于常规思维、定势思维,能够想他人不能想,从而可以利用现有的物质和知识资源,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方法、路径等。创新思维又包括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教条思维的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突破观念桎梏的批判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跳脱常识限制的联想思维等。

创新思维使我们能够解决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取得更大的成就。想要锻炼创新思维,就要跳出现有思维方式的桎梏,寻求对问题的全新解答,这样的思维过程才能称得上是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摆脱思维惯性、积极打开思维的空间,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哪怕是异想天开,也可以先尝试,这样才能把看似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通过行动变成美好的现实。

?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就是从多侧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而不是只看事情的局部就随意得出结论。结构化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事情与事情的关联,并可以让我们透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到它的本质,可以深刻分析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就能避免简单思维造成的局限性,让我们在行动时方向更加准确、条理更加分明。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结构化思维力较弱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会忽略大局,容易深陷于各种细节中,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结构化思维力强的人能够全面思考问题,并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来均衡地看待一些现象,从而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结论,在行动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简单理解就是要在行动上付出超强的努力,争取把事情做到极致。这也要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得比别人到位、想得比别人周到。比如你准备开一家餐厅,一般人们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在选址、装修等问题上,对于菜品的口味反倒会关注得少一些。相反,追求极致的人士会从食品材料、配料、工艺方面一点点打磨,甚至还会提供免费的菜品供顾客品尝,从而测试出最佳的口味。最终,这样的餐厅会因为自己的招牌菜而逐渐做出口碑,凭借独到的特色赢得顾客的欢迎,而其他餐厅会因为口味大众化、缺乏特色和吸引力逐渐湮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这就是极致与非极致的区别,所以我们在行动之前就应当培养自己的极致思维——要行动就要拿出做到极致的决心,这样花在行动上的时间和精力才会更有意义。

?重点思维

重点思维也是我们在提升执行力时必不可缺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指的是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抓住重点、找到关键,避免被无关紧要的细节分散注意力,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同时,重点思维也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应当做哪些事、不应当做哪些事,这样在日益要求时效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才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还不会错过重要的事情。

当然,我们需要培养的思维方式不止以上这几种,思维决定行动,思维决定出路,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思考、多反思,要拆掉我们头脑里的墙,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减少无效的、错误的思考对自己的误导,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优化行动,进而改变我们自身!

不要用过多的时间思考“如何行动”

有位哲人曾这样说道:“如果你花太多时间思考如何行动,你将永远也无法展开行动。”的确,很多执行力不佳的人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们将思考的重心放在“我该如何行动”而不是“我该如何解决问题”上,这样一来,思考的目的就会发生偏差,思考很容易多于行动,会让他们变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学会平衡思考与行动:既不能不加思考地盲目行动,也不应该只空想思路却不真抓实干,这些都不符合执行力的要求。

丽华是一名大四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她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考研还是就业。

丽华几乎每天都在焦虑的思考中度过,她的心中是偏向于考研的,因为她非常喜欢母校的人文环境,实在舍不得离开这片熟悉的校园,而且她对自己的专业也怀着浓厚的兴趣,很想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可是,丽华想到自己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家人很希望自己能尽快参加工作,获得一份收入,如果继续攻读研究生,可能会给家里增添更多负担。

就这样,丽华在考研和工作之间来回摇摆,每天纠结、不安,情绪变得很不稳定,晚上也常常出现失眠的情况。在无奈之下,她寻求过辅导员老师、学长的建议,也和家人进行过沟通,但种种建议反而让她更加迷惑了。

一晃几个月时间过去,丽华还没有下定决心,可是考研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校园招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丽华把时间都用在了思考“如何行动”上,既没有为考研复习功课,也没有为招聘准备材料,很有可能两条路都走不通,这让她更加焦虑了……

丽华将太多的时间用在思考如何行动上,让自己陷入了死循环。在受困于思考的同时,她没有为解决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还错过了不少好机会。因为没有采取及时的行动,她在未来很有可能还会遇到更多障碍。

像丽华这样的个案就是因没有把握好思考和行动的平衡而造成的,她长时间停留在思考的层次,让思维走过了太长的路,却没有把自己带往正确的方向,因此始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想要重新掌握思考和行动的平衡、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并及时行动,就要学会把握思维的路径。

那么,思维的路径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正确认识问题

只有正确地认识问题,才能保证思维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而这需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因为有的问题是显性的,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一些隐形的问题,需要我们透过一些外部特征直达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对于发现的问题,我们还要学会正确地描述,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发挥执行力的起点。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丽华将问题描述为“我该考研还是该工作”,就让自己的注意力在这两个选项中来回摇摆,致使思维走进了没有结果的死胡同,耽误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没能及时采取行动。假设她对问题重新进行描述,改为“我毕业后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财务自由”,那就会由选择题变成问答题,她就可以跳出“考研”和“找工作”的局限,充分发挥创造力去解决问题,也许,她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案,并激发出自己的潜力。

?第二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正确认识问题之后,就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此,我们需要收集必要的信息,比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获得信息,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咨询相关专家,还可以对比过去的经验等,然后我们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以掌握与问题有关的事实真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适当的怀疑态度,不要拿到什么信息就相信什么信息,以免做出错误的决策。另外,我们还要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以免被一些无关的信息或旁枝末节的信息占用大量时间。

假如问题比较复杂,我们还可以用“剥洋葱”的办法,将大问题拆解成小的、容易解决的子问题,再分别进行分析工作,这会大大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并会让我们对问题的研究更加透彻。

?第三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充分研究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解决方案了。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依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办法来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这些方案可以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可以包容多种可能性,而且越是复杂的问题就越要提出更多解决方案。

当然,有的方案可能在实施中出现很多困难,有的方案甚至看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但我们先不要急于对它们进行判断,因为这是下一环节的任务。在本环节中我们只要保持思维的开放与灵活,尽量穷尽一切可能,列出所有的方案就足够了。

?第四步:从众多方案中筛选最佳方案

现在,我们面前已经出现了众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些方案该如何筛选呢?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类型来决定,有的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有一些方案筛选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找到最佳方案;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方案实施需要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资源,再预测每个方案能够为我们带来的收益,然后权衡比较,就可以找到能够用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方案,并可以将它定为最佳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复杂问题单纯依靠一种方案可能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我们可以精心挑选几种方案组合使用,大大提升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后,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就是付诸行动了。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仅仅依靠思考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问题只能通过行动才能获得解决,而行动也是验证我们的思维路径是否有效的唯一办法,如果不去行动,之前花费大量时间找到的方案也就没有了价值。

因此,我们一旦获得最佳方案后就要毫不拖延地行动,并且在行动中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如此才能验证思维是否确实有效,也才能够让我们把握好思考与行动的平衡,让自己的执行力不断提升。

把无用思考和行动分开

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减少无用的思考。这是一种不良的思维习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无法做出关键性行动。

有很多人思维活跃,满脑子都是关于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可是其中没有哪怕一条想法能够对实际行动产生助力,像这样的思考就是一种“无用的思考”,会让自己在思考中迷失自我、丧失目标。

田文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创业、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多年来,田文却始终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

有个同事在闲聊的时候问田文:“你不是每天都在思考创业吗?怎么不见你付诸行动?”田文将双手背在身后,露出了莫测高深的微笑,告诉对方:“你根本不会明白我的想法。我早就看好了几个项目,现在国家经济形势这么好,这个行业的前景十分乐观。要是我手头有50万元,我就投入A项目20万元,B项目30万元。我计算过,不到3年就能回本,5年就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到时我还可以开自己的公司……”

同事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他:“前两年你就这么说了,怎么,你还没搞到50万启动资金吗?”

田文有些尴尬地停止了畅想,为自己辩解道:“这不是时机还没到么,等我筹够了资金,我一定行动。”

于是同事笑了起来,大家都知道田文是个“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尽管他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也只限于想想罢了,真让他去展开行动,他却没有这样的魄力。

像田文一样困在无用思考中的人并非少数,他们中有很多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等我怎样怎样了就会行动”,这样的思维逻辑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执行力。因为不可能每次行动前我们都能够具备所有的条件,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所以,我们不能总想着具备某些条件后才能行动,而是要思考在不具备某些条件的情况下如何行动才能获得成功。这两句话看似差别不大,却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就像是给自己设置了枷锁,始终难以突破,后者则会激发出强大的执行力,有可能让问题获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就像田文,他就可以思考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创业,这样就不会受困于“资金不足”的条件限制,也不会让他始终无法开始创业的第一步。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各种无用的思考,现在就让我们来反思一下,是不是曾经有过以下问题。

?思考过度

很多人会遇到思考过度的问题,这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倾向于思考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可能性,使得脑海中拥挤着各种想法,轻易停不下来。这种情况也被心理学家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比如有的人仅仅会为了思考“出门该穿什么衣服”的问题,就在脑海中生成了几十种方案,这种过度的思考不但会让我们感觉筋疲力尽、十分痛苦,还会让我们的执行力不断减弱。因为我们想到的方案越多,在选择时就会越困难,如果方案实在太多,我们甚至会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止步不前。

为了尽量减少思考过度的问题,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喊停”,要在大脑陷入无效运转时紧急提醒自己“我现在不应该继续想这件事”,同时我们可以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情让大脑获得解放。比如可以做一会儿体育运动,听一会儿音乐,或者跟同事、朋友进行一些有益的讨论等。之后当感觉头脑变得清晰的时候,就可以重新思考,这时说不定会有好的灵感涌现,我们也就可以采取行动继而解决实际的问题了。

?思考不透彻

思考不透彻与思考过度相反,是还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就轻易给出了结论,可是这时自己对于问题的认知还处于比较肤浅的阶段,所以得出的结论往往也不够客观。比如在工作中,领导给我们安排了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我们还没有进行深入透彻的思考,就得出“我能行,没问题”或“太难了,我做不到”的结论,这种做法是极其草率的,很有可能会让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

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当先把问题本身弄明白,然后通过深透思考寻找对策,千万不能只满足于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更不能不假思索地下“是”或“否”的结论。

?思考过于片面

在思考事物的时候只看局部、不顾整体的片面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有的人在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只看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却不考虑这样做会不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结果在行动中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或是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自己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就是片面思考带来的害处。

为此,我们应当改变这种错误的思考方式,在认识事物、做出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犯以偏概全、片面判断的做法。为了让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我们还要养成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的习惯,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才能让自己做出更加合理的行动决策。

?不会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有不少人在这方面有欠缺,他们在思考时容易受到书本上的知识或他人意见的影响,不懂得质疑,也没有独立客观的判断能力,这样他们在行动中就会缺乏个性,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真正优秀的人敢于质疑那些值得怀疑的事物,并会在质疑之后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或是亲自动手实践,以查明事实真相。这类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们的学习能力、创造力、执行力也都会大大高于普通人,他们能够与时俱进,因而会更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要锻炼独立的、懂得思辨的头脑,去分析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以及身边的一切人、事、物,再用独立思考获得的结论去指导行动,就不会变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习惯直线思维

直线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根筋”“钻牛角尖”,这是一种定向思考问题的方法,会让人视野变得局限,思路变得狭窄。习惯于直线思维的人在遇到问题时,思想直来直去,犹如一条直线一样,他们只会依赖于一种解决方案,应变能力较差,也缺乏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一旦遇到事态发生变化的情况,就会在行动中捉襟见肘、处处受困。

有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一条道路才能帮助我们达成目的,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外界的变化,这样就可以找到更多的道路,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道路,让自己的执行力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跳出自动思考的陷阱

除了无用思考,我们还要注意防范一种叫作自动思考的思维陷阱。这种思维方式是自动化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假思索。这种自动思考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或处于某种情境时,还没来得及从主观角度判断和分析,一些想法、念头、观点就已经瞬间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这就是大脑在自动思考。

从表面上看,自动思考好像非常省力和方便,但实际上,它并不是完整且成熟的思维过程,所得到的结论很多都是不正确、不客观的。如果我们将自动思考的结论用来指导行动,难免会遇到很多麻烦。

薛菁在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她每天工作很认真,但会计工作比较琐碎,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有一次,薛菁在对账时,发现自己把一笔账目中的一个数字的小数点点错了,导致了一连串错误,很多工作都得推倒重来。此时薛菁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这样的想法:“我太笨了,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完蛋了,同事们肯定都会笑话我,领导也会批评我!”

可事实上,同事和领导并没有对薛菁进行过多指责,但薛菁却摆脱不了自动思考,脑海里全是负面想法,根本没有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后面对账时更是漏洞百出,她想控制都控制不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午休的时候,薛菁像逃跑一样冲出了公司。她打算逛逛街让自己缓解一下压力,就来到了公司附近的一家超市。在超市里,薛菁远远看见一位上级也在购物,她赶紧挤出笑脸,向上级点头示意,可是上级并没有回应,转身就走开了。

其实这位上级可能是因为近视,加上距离比较远,没有看清薛菁,才会做出这样的表现。可是薛菁此时已经开始了自动思考:“糟糕了,上级肯定是因为我的工作失误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才会不理睬我。”带着这样的想法回到公司后,薛菁更是无法面对工作,执行力越来越差,本来半天就能完成的任务拖了几天也没做好……

薛菁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动思考的陷阱,把大脑自动闪现的思维当成了正确的结论,并因此对自己进行了很多负面判断,导致情绪更加低落、认知更加歪曲,由此影响了后续的工作。

薛菁遇到的这种问题在很多人身上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想要有所改变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识别出脑海中的自动思维

想要摆脱自动思考对自己的控制,我们首先要学会将自动思维和其他思维分别开来。其实这种识别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就是当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中,马上问自己“我正在想什么?”因为自动思维是不经过大脑思考、直接在某种场景下就会出现的,所以当你开始主动思考的时候,就会打断自动思考,并有可能产生出与自动思考完全不同的想法。

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薛菁在行动中出现了失误,她就产生了“我很笨”“会被笑话”的想法,如果她马上斩断这个自动思考,开始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很容易就会想到“会计工作中出现偶尔的失误是正常的,并不代表个人能力有严重欠缺”,这样她也就不会受困于自动思考而觉得沮丧、烦躁了。

?对自动思考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在识别出了自动思考的结论后,我们要对这些结论进行评价,以免被一些错误的结论误导而影响了行动。比如我们拿到了一本厚厚的文学名著,一翻开书页,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产生了“篇幅这么长,肯定很难懂,还是别浪费时间了”的自动思考,接着就会扔下这本书,拿起手机看起了新闻。这样做可能会错过一本很有价值的作品,让自己少了一个积累知识和提高品位的机会。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对自动思考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看看它是不是出现了偏差。像“这本书看似厚重深奥,但其中内容未必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尝试去看上一页,就会发现自我思考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是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

?纠正认知,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自动思考而产生的认知歪曲有很多种,除了主观臆断造成的认知偏差外,还有非黑即白判断、灾难化思维、夸大化思考、以己度人等。比如“非黑即白判断”就是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两种答案——是与否、对与错、黑与白,这种判断法会限制我们认知的视角;“灾难化思维”是动不动就对未来进行消极预测,感觉自己的行动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它会让我们被悲观的情绪主宰而无力开展行动;“夸大化思考”就是在评价自己或他人时不合理地夸大某一个侧面,像本节案例中的薛菁就因为一个偶然的错误对自己做出了“太笨”的评价,这就是一种夸大化思考;还有“以己度人”,就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觉得他人这么说或这么做肯定是自己认为的这个原因……

对于上述这些自动思考造成的认知偏差,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当脑海中出现这些不好的念头时,我们不能接受它们的摆布,盲目行动,而是要提醒自己立即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样大脑才能在理性的控制下产生更加客观的结论。我们可以将两种或多种结论相互比较,逐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比如,在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时,自动思考会告诉我们“这件事太难办了,还是算了吧”,而另一种思维会告诉我们“如果从现在开始我认真行动,就有可能完成任务,而且我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收获”。将这两种结论进行对比,我们就会很自然地知道按照哪种思维行动才是对自己更有利的。长期进行这样的思考和对比,也会一点点减少我们的认知偏差,使我们能够逐渐跳出“自动思考”的陷阱。

在思考时,先要搭建框架

为了避免让自己深陷“无用思考”或“自动思考”的陷阱,我们要学会搭建思维的框架,让思维可以沿着正确的路径行进,这样有助于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结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会注意到那些执行力高效的人士,他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仿佛总能找到恰当的行动方案,使工作高效展开,最终取得的成绩也颇为可观。这些高效人士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在认识问题时善于使用“思维框架”,这会让他们跳出各种自动思维或是无用思维,并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有价值的规律;他们还可以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从而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与这些高效能人士相比,那些执行力不佳的人还不具备搭建思维框架的能力,对问题的认识达不到全面化、系统化的要求,也就很难形成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一看有无思维框架所造成的显著差别。

某网购平台举行了一次大型促销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运营部总监让两位下属A和B分别做一份总结报告。

A和B为了做好报告,都下足了力气,查阅了很多资料,对数据的掌握也很是翔实。不同之处是A在写报告的时候通篇没有条理,只采用了简单罗列数据的办法,一开头就这样写道:“我们这次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下单转化率达到了50%,分享率达到了10%……”总监拿着这份充满了各种数据信息的报告看了一会儿,觉得头晕脑胀,不知道A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B在动手写报告时采用了搭建思维框架的办法。他从复杂的数据中总结出了自己想要阐述的主题、列出了大致的提纲,然后使用了这样的开头:“我们这次活动对成交量的促进有较大帮助,但是用户分享的欲望没有预期那么强烈……”总监看到这句话后眼前一亮,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报告正文中,B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分组归纳、“填充”到了准备好的大纲中。他这样写道:“我从几个角度分析了一下用户分享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产品本身缺乏优势,难以激发用户分享的欲望,具体情况如下……第二,分享鼓励政策缺乏应有的力度,无法对用户产生激励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总监读完了B的报告后连连点头,对B进行了一番真诚的夸奖,并将B提出的一些问题反映给了其他部门,供大家讨论和研究。至于A,总监说他办事缺乏条理……

A和B在执行时的鲜明对比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思维框架的重要作用,也许两位职场人对于工作的热情相差无几,但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执行力的高低,也使两人的工作质量大相径庭。

由此可见,思维框架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提升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会搭建思维框架、理不清事情的条理、找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都会妨碍我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会让我们难以达到卓越的程度。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改进自己的思维,要注重培养自己系统思维、全局思维的习惯,让自己的执行力不断攀升。

在这方面,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在一家公司里,有两位员工甲和乙,他们的入职时间差不多,可是在一年之后,甲获得了升职,乙还在原地踏步。对于这种情况,乙觉得很不服气,于是他去找上级领导理论。领导耐心地听他抱怨了半天,对他笑了笑说:“我们来做一件事,看看你和甲到底有哪些差别。”

在领导的安排下,乙来到一家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超市开始调研市场。他看到货架上摆着的主推产品正是自己的公司生产的,便高高兴兴地回去找领导汇报。领导显然已经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并未置评,只是让他继续去调研,了解一下销售和库存情况。乙这时才如梦方醒,他拍了下自己的脑门,郁闷地说:“我刚才怎么没想到呢,现在又得跑一趟了。”

等乙带着销售数据和库存数据回到公司后,领导说了一句“辛苦了”,又接着问他有没有顺便了解一下竞争对手的产品情况。乙不好意思地摇头,然后赶紧对领导说:“我这就回去问问。”

这一次,领导拦住了他,让他看看甲是怎么做调研工作的。甲只去了一趟超市,就带回了领导所需的全部数据,领导问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么做,甲很自然地说:“我在行动之前会搭建思维框架,还会画成思维导图,这样我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了。”

听完了甲的解释后,乙哑口无言,同时也觉得非常惭愧。他主动向领导和甲道了歉,还表示自己之后会向甲好好学习,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在这个案例中,能不能搭建好思维框架,让两个员工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别,也再一次提醒我们,用框架来帮助自己清楚地思考问题、干脆地执行任务是行之有效的。事实上,思维框架的搭建看似困难,但若是掌握了方法,在思考时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容易。对于刚开始研究思维框架的人来说,不妨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练习。

?空雨伞框架

空雨伞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搭建思维框架的方法,它诞生于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这家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咨询顾问都会使用空雨伞框架来思考问题。“空雨伞”中的“空”指的是对现在面临情况的判断和把握,而“雨”则是对现在情况的解释,“伞”就是根据“雨”的解释而准备采取的行动。“空雨伞”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第一步:掌握情况——出门看天空,发现乌云密布;第二步,得出结论——好像要下雨;第三步,决定行动——应该带雨伞出门”。

这种三步走的思维框架清晰、简洁、流畅,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并能够以较快的速度绘出头脑中的思维路径。

?5W1H框架

“5W1H”是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五个单词分别是Who(谁)、Where(在哪儿)、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事)和How(如何进行),它们也是我们在思考时应当关注的几大要素。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都可以按照5W1H的顺序来搭建思考的框架。这样可以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不会遗漏关键性的信息,还能提升我们行动的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先确认自己工作的内容,给“What”找到答案;接下来我们列出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长和截止日期,给“When”找到答案;之后我们列出有哪些人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给“Who”找到答案;再次,我们要举出完成工作的地点,如是否需要跑现场、是否要到合作方所在的公司去谈判等,这样就能给“Where”找到答案;我们还要想清楚这项工作的意义,看看它能够给我们个人和团队、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收益,这样就能够回答“Why”的问题。最后,我们可以找到高效做成这项工作的方法,也就是回答“How”的问题。总之,在搭建了5W1H的框架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从何处入手开展工作了。

?矩阵图分析框架

如果感觉抽象思维比较困难,也可以采用更加形象的矩阵图分析框架来帮助思考。在具体思考的时候可以在一张白纸上划出横纵坐标系,然后在思考的问题中,找出成对的要素,排列在这个矩阵图中,再用矩阵图来分析问题。

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波士顿矩阵来说,它就是把业务的市场成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作为横纵坐标,然后将所有产品在矩阵图上分为四类,分别是明星类业务、问题类业务、金牛类业务、痩狗类业务。通过矩阵图,我们就可以对不同的业务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比如对无利可图的痩狗类业务应当进行淘汰,对强大稳定的金牛业务要继续维持,对有发展前途的问题业务和明星业务可以考虑追加投资,以扩大市场份额。

同样,时间管理矩阵也是很常用的矩阵图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自己要办理的事务按照紧迫性和重要性分成四类,排列在矩阵图中。然后优先处理那些又重要又紧急的事务,再处理次重要和次紧急的事情,最后处理那些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建立了矩阵图分析框架后,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PDCA框架

PDCA框架就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总结)、Action(处理、改善)的步骤来进行思考,它也叫PDCA循环,因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循环进行的,不是运行一次就算结束。

比如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之后,经过思考确定出行动的方针和目标,然后进行具体的行动,之后根据行动的结果来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对于成功的经验要给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引起重视,并进行深刻反思。以上算是完成了一次PDCA步骤,之后我们可以把处理改善后的成果应用到下一次PDCA中。通过一次次的循环,我们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成熟,执行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六顶思考帽框架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的思维训练模式,也是一种能够提升全面思考问题能力的思维框架。这种模式用六顶颜色不同的帽子来比喻不同的思维功能,比如,白帽子代表处理信息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中立、客观;黄帽子代表识别事物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乐观、积极;黑帽子代表批判性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谨慎;红帽子代表形成观点和感觉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富有情感;绿帽子代表解决问题、形成思路的思维功能,它的要求是表现出创造力;蓝帽子代表管理整个思维进程的功能,它的要求是理性。

六顶思考帽非常适合团队在搭建思考框架时使用,它能够让团队成员依次对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充分的考虑,最终在短时间内得到全方位的思考答案,而且其中会有不少创新性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这些思维框架我们可以直接拿来进行运用,也可以根据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反复运用思维框架,我们的思维就会不断升级,就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理清各种关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够为后顺利解决问题、付诸行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会过滤信息

在搭建好思维的框架后,我们还需要收集和填充大量的信息。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可是在众多的信息中,也有很多信息并不利于我们提升自身能力。它们或是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观点狭隘过时,会妨碍我们做出准确的决策;或是琐碎重复、冗长无效,让我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此外,还有一些品位低俗的信息,常常以博取眼球为主要目的,更是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混沌。

对于这些没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要学会辨别、筛选和过滤,否则,太多的垃圾信息塞满了我们的头脑,就会干扰我们的思维和记忆,不但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还会影响事态的发展。

姜瑶是一名年轻的白领,最近几年来,她一直想去国外旅游。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出境游,姜瑶觉得茫然无措。不过她知道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信息,就决定先查查资料。

姜瑶最初将自己旅游的目的地定为泰国,因为她听说泰国旅游费用比较便宜,服务也比较到位。可是当她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问题“去泰国旅游要注意什么”之后,立刻跳出来一大堆五花八门的信息:有的说跟团游更安全,有的说自助游更方便;有的说要多准备一些零钱方便享受街边的特色美食,但也有人说随意就餐会有很多卫生问题;还有人说在某珠宝中心可以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奢侈品,但也有很多帖子说这种购物中心宰客的问题非常严重……

姜瑶不停地研究信息,结果越研究越迷糊,也不知道到底该相信哪些信息。每天查找、对比、记录这些信息,用去了她很多的时间,更让她迟迟不能下定决心。本来她打算利用劳动节小长假出去游玩的,结果一个旅游公众号上的文章显示5月泰国的气温很高,旅游的时候会感觉身体不适,所以最好选择11月以后出行,因为这时是泰国的“凉季”,气温较低,人体感觉比较舒服。看到这些信息后,姜瑶再一次按捺住了订票的冲动,决定等到11月以后再考虑旅游。

就这样,姜瑶错过了劳动节、国庆节黄金周的宝贵假期,到了年底,工作任务越发繁重,她更抽不出时间去旅游了。姜瑶看着朋友圈里一些好友分享的旅游照片,羡慕得不得了,可她自己的旅行仍然遥遥无期。

姜瑶迟迟无法展开行动,是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庞杂的信息,让自己陷入了“信息过载”的痛苦境地。类似这种情况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当我们想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大脑会从外界自主收集各种信息,再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些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我们的思维,也会对执行力产生各种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少量、精确的信息,思维就可以高速运转,更快找出最佳行动方案,减少很多犹豫的时间,而且行动的效果往往也会比较理想;相反,如果得到了太多的信息,其中还有很多真伪也无法验证的信息,那就会让我们陷入“选择困难症”,不但很难及时做出决定,还会白白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

为了避免“信息过载”带来的执行力低下问题,我们应当学会筛选和过滤信息,将没有价值的信息统统抛弃,只留下有参考性的信息。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减少重复信息

为了避免让自己陷入无用的信息海洋,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源,数量不要太多,每种类型有2~3个就足够了。现在有不少人喜欢在手机上安装各种各样的APP,订阅几十个公众号、关注几百个微博博主,这些信息源每天把洪水一样的信息推送到我们的眼前,可是其中有很多信息在内容和观点上是重复的,这样就会让我们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这些信息。有时候同样的一条新闻被不同的媒体推送,我们就要被迫重复接受类似的信息几遍甚至几十遍,这对于形成清晰的思维来说毫无帮助。所以,我们应当删除重复的信息源,让自己的思维不要被多余的信息占满。

比如新闻客户端我们可以从网易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中选择一两个,社区交流类我们可以从豆瓣、知乎、微博、天涯等中选择一两个,另外还可以保留一些垂直行业的APP,让自己既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又不至于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

?评估信息质量的好坏

为了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还要学会评估信息的质量。有益的信息应该能够让人阅读后有所收获,要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库,要么启发了自己的思维,总之,它应该是能给我们带来不少价值的。至于那些无效的信息则正相反,不能为我们提供价值不说,还会浪费我们的时间、扭曲我们的观念,比如一些一味追求流量的营销号不惜编造不实信息,或是炮制一些没有营养的鸡汤文字,如果看多了这样的信息,就很容易让自己走入思维的误区。

因此,我们要果断地抛弃这些制造无营养信息的信息源,争取从可靠的、值得信赖的信息源处获得有益的信息。一些高质量、有深度内容的信息源提供的信息,或者有相关资格的专业机构提供的论文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甄别信息质量的参考指标,我们可以以此为标准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再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执行力得到不断提升。

?学会高效、主动搜索

如果我们需要寻找参考信息,就应当学会一些主动搜索信息的好方法,这会比接受被动推送更容易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不过,有不少人还没有掌握高效搜索的技巧,所以常常花了不少时间,却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

我们应当多了解一些搜索引擎的使用知识,而且不要只拘泥于使用某一种搜索引擎,还可以使用一些更加垂直化的搜索引擎,如“商用搜索”“极客搜索”“学术搜索”“磁力搜索”等,它们可以满足我们更加专业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可以掌握一些搜索的小技巧。比如:无法具体描述自己的问题时,就可以用星号来代替忘记的字;而在网址前加上“site:”就能限定只搜索某个网站的页面,非常方便;还有,如果想要在搜索结果中排除某些结果的话可以用“-”功能,像“历史文学-穿越”就是要搜寻与“历史文学”有关,但不包含“穿越”的信息。学会了这些信息搜索的技巧后,就能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更加精准的结果、更好地用搜索到的信息指导行动了。

除了以上几点外,我们还要养成不盲目追热门的好习惯。现在很多人是依靠网络渠道来获得信息的,网络上有很多流行、热门的话题,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不过这其中有一些往往是人为制造的话题,其目的大多是为了博取大众关注进而谋取商业利益。如果我们投注太多的精力在这类信息上,就很可能会受到误导,也会让自己丧失独立的思维。

因此,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切忌跟风、从众,不要让那些所谓的热门话题、流行信息占据了自己的心灵,以致把自己搞得昏昏沉沉,渐渐失去思辨的能力。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看穿表象、深入本质,这样就不会被没有价值的信息牵着鼻子走,也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思维和独特的观点,这对我们正确解决问题并不断提升执行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在提出方案、准备行动的时候,有很多人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他们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总觉得自己要处理的问题可能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信息,结果反而让自己有掣肘之感,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这是由于对问题过于复杂的思考使他们忽略了行动本身,让他们一直原地徘徊。在这种时候,他们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简化思维、让自己从问题和信息的海洋中挣扎出来、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本身,这样才能尽快找到直接的行动方案。

在一所大学里,教授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出了一个模样不规则的容器,让学生们试着测量一下这个容器的容积。学生们都开始想办法,有的对着容器画起了草图,有的拿着尺子反复测量,有的赶紧翻书寻找适合的公式,还有几个学生因为谁也不能说服谁,陷入了争论,吵得不可开交。

教授等了一会儿,见学生们都没有想出好办法,失望地摇了摇头。他敲了敲讲桌,让大家静下来,然后他对大家说:“你们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学生们都露出了不解的表情,于是教授拿出了一瓶矿泉水,慢慢倒进这个容器。等到容器装满水后,再把水倒进一个带刻度的量杯里。这下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看量杯的刻度,就能知道容器的容积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竟是这么简单,可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得过于复杂,以致忽略了这个测量容积的好办法。

这个故事就说明了简化思维的重要性:对于同样的一件事,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太复杂,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些价值不大的信息和方案上,就会离问题的本质越来越远。相反,如果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采用化繁为简、简化思维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就有可能找到快捷有效的方案,执行力也会因此获得提升。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找到简化思维的路径呢?

?聚焦于核心问题

简化思维要求我们避开纷繁复杂的因素的干扰,直接将注意力集中到核心问题而不是枝节问题上,然后从结果或目标进行反向思考,这样就能够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一家化妆品公司在分装香皂的时候,生产线经常会出现纰漏,导致有的包装盒没有装入香皂便流出了生产线,客户接收到这种空盒后,自然会向公司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公司派出了多名技术人员对生产线进行改进,大家轮番作业,调整了各种零件,可是效果都不理想。最后,一位聪明的设计师用简化思维直击问题本身——只要清除掉空盒就好。他想到没装香皂的空盒重量很轻,可以被大风吹走,于是就在生产线的最后环节上安装了一台马力适当的大功率电扇,不停地吹风,把所有空盒都从生产线上吹走,于是问题就这样圆满解决了。这就是简化思维产生的神奇的效果。

?敢于打破常规

有很多时候我们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是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让我们陷入了一种思维的定式,总觉得问题不会这么简单,所以就倾向进行复杂的思考,结果越来越难踏出行动的第一步。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有一种打破常规的勇气,要敢于独辟蹊径,这样反而会获得很多奇妙的效果。

一家公司在面试时向求职者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有两只美丽的蝴蝶在天空飞舞,你用什么办法能够将它们一起抓住?”当时很多求职者都被这道题目难住了,他们想了很多复杂的方法,有的说可以用更大的捕虫网来捕捉蝴蝶,有的说用花香吸引蝴蝶后再一起捕捉,还有的说要用杀虫剂直接将蝴蝶毒死后捕捉,千奇百怪的答案让面试官听得直皱眉头。只有一位求职者的回答让面试官感到满意,那就是——拍照!这位求职者跳出了“抓蝴蝶=捕捉蝴蝶”的思维定式,而是独辟蹊径,想到了用拍照的方法永远地“抓”住蝴蝶的美好。如此巧妙的简化思维,自然能够独得面试官的青睐。

?去掉繁枝冗节

想要简化思维,“奥卡姆剃刀定律”不得不学。这条定律是由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的,他主张凡事应当“简单有效”,要把一切无用的累赘全部“剃掉”。将这条定律应用到解决问题上,那就是要选择简单、有效的方法,剃掉那些烦琐的、累赘的方法。

以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例:“如何将一枚鸡蛋在桌面上竖起来?”最初航海家哥伦布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难住了很多人,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可是哥伦布拿出的办法是最简单的。那就是把鸡蛋的一头轻轻敲破,只要敲碎一点儿蛋壳,鸡蛋就能稳稳地直立在桌面上了。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十分符合“化繁为简”的精髓,可以让我们的行动更加高效,也更容易获得理想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简化思维”并不等同于“简单思维”,后者是一种不动脑筋,只图省力和方便的思维方法,它无法产生高效的行动方案。而简化思维则完全不同,它可以让我们从思维的迷途中获得解脱,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学会简化思维,将让我们在高效的行动中体会到更多的人生真谛。

 

同花顺模拟炒股是目前国内最真实的虚拟炒股平台,全面覆盖手机、客户端、网页三大平台,实现行情和买卖交易联动,采用真实的股票行情撮合成交,是其他模拟炒股所无法具备的优势。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关于模拟盘的注册以及一些使用的方法。

1、进入模拟盘炒股,如下图操作。点击“模拟”进入模拟盘登录页面。进入登录页面之后,在“自动判断”选项出填写你的同花顺账号,“交易密码”处填写你的同花顺账号密码。初次登入还需要填写通讯密码,可以选择填写验证码登录。

 

来源:同花顺

 

2、下图为登录之后的页面,以模拟持仓页面为例,这里面包含资金量、个股持有情况等等。大家可以通过模拟盘的买卖进行实际操作一下。

 

来源:同花顺

 

3、下面推荐资金曲线的功能,如下图所示,点击这个按钮进入。

 

来源:同花顺

 

很多人使用模拟盘是为了学习如何炒股。这个功能还是很方便大家对自己一段时间内操作进行总结。如下图所示,其中自己的盈利情况和大盘走势进行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到走势。

 

来源:同花顺

 

[高效执行力心得体会及感想(模拟炒股心得体会]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0/4369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