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准的可怕的炒股指标,以及炒股指标哪个可靠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简单易学的看盘指标筹码分布,学会看股票的筹码分布,轻松看破主力的意图,识别准确的买点和卖点,和主力的洗盘动作。
股价在低位横盘初期,筹码分布分散,上峰不死,下跌不止。现在的股价上方套牢盘比较多。筹码集中度大于10%。此时,主力必须要经过大幅度长期的洗盘,才能拿到散户手中的筹码。
股价在低位横盘的末端,高位套牢的筹码已经明减少消失,筹码分布集中,形成单峰。低位横盘有单峰,主力拿筹建仓中。此时,筹码集中度低于10%。这说明大部分筹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谁有这么大实力拿这么多的筹码?所以此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跟随主力低位分批建仓时机。此时的主力已经拿到足够的低价位筹码。
股票经过一个阶段的拉升上涨之后,主力做出一个阶段性顶部,接着来了一波洗盘动作,为什么能看出是洗盘动作呢?因为筹码分布在低位是锁定的,下方锁定行情未尽。此时,主力的大量筹码还在低位锁定,没有进行出货,所以可以放心持股。
此时的股价又进入一个顶部,这个顶部应该如何判断呢?此时,筹码分布已经明显上移,说明此时股市中所有人持股的成本在上升,谁在上升途中不停的接盘呢?谁又在上升的途中不停的卖出呢?
经过这张图的分析,主力意图已十分明显,筹码峰已经来到了顶部,此时,已形成大量的筹码分布在此位置,而且在此位置形成了大量的套牢盘,此时,主力已经完成了出货。此时是跟随主力卖出的时机,获利了结。
通过对一只股票不同阶段的筹码分布的变化,轻松识别主力的动作,跟随主力,低吸高抛,在股市中获利不再是一句空话。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点赞收藏,后续将免费为大家分享更多的炒股干货。
。
在买卖股票的过程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常反问过自己:“为什么自己会亏钱呢?怎么样去买卖股票才能赚钱呢?”
老鱼记得刚入股市的时候,每次亏钱之后都会这样去问自己一次,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后来在经过总结反思之后终于是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并实现了稳定的赚钱。其实在股市之中赚钱真滴不是很难,赚钱的方法也是很多,但最基本的技巧就是:
好心态+严格止盈止损+控制风险+准确分析
那么怎么去准确的进行分析呢,老鱼是主要通过OBV指标来进行技术分析滴,它又叫做平衡交易量,是美国的一位投资分析家葛兰碧在1981年的时候创立出来的,它的理论基础其实比较简单理解,就是说“能量是因,股价是果”,简单点说呢就是成交量是反映市场的活跃度,是股价上涨或者下跌的起因,而这个股价的变化也就是产生的结果。
大家应该都知道主力资金在吸收筹码的时候往往都是通过小幅拉升压盘吸筹,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也会通过使用利空消息或者舆论误导我们散户投资者等不光彩的手段,从而达到自己更低价的买入股票的目的,那么我们准确的去分析把握主力的真实意图就成为了赚钱的关键因素。
而OBV指标正好可以通过利用成交量和股票价格来反映市场人气的兴衰,人为的按照股价的涨跌将成交量为正负并进行累加运算,因此OBV指标也是我们用来跟随主力资金操作的有利工具,今天老鱼在这里通过图片的形式的跟大家详细滴说说它的基础使用方法,相信对大家后期买卖股票会有很大的帮助滴。
我是老鱼,每天都会分享最实用的干货知识,如果觉得对你有所帮助,记得关注收藏哦,感谢朋友们的支持,祝你天天都抓涨停板!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缠论原文最为重视的指标,毫无疑问是MACD。缠师曾经说过:还不如直接用MACD,准确率差点,但只要结合好中枢、背驰,95%以上是一点问题没有的。这就足够了。(2007-2-6回复)
传统的指标用法,就是这句话里的“直接用MACD,准确率差点”,比如MACD金叉买入、死叉卖出,据统计其准确率就不足40%。
Macd指标是许多交易员常用的技术指标,也是缠论原文中描述篇幅最多的技术指标,相比于单纯使用基于中枢的区间套定位三类买卖点方法,Macd指标在辅助判断三类买卖点中相对来说会更便捷,不过由于 MACD 本身的局限性,要精确地判断背驰与盘整背驰,还是要从中枢本身出发,这里主要介绍Macd辅助判断三类买卖点的方法。
一、Macd辅助判断第一类买卖点:以2019年4月30日至2019年7月10日这段6h级别趋势背驰为例:
上图是一个标准的a+A+b+B+c趋势背驰结构,A中枢(粉色框A)为12h级别中枢,B中枢(黄色框B)为6h级别中枢,在背驰结构中,中枢A的级别要大于等于B中枢的级别。其中c为B中枢中枢的背驰离开段,当c离开段离开B中枢后,在背驰段中(以c段走势的起点开始小于b段走势上涨力度的价格区间属于背驰段), 6h级别的Macd绿色柱子变短,这时候就是背驰确认的信号。之后价格被拉回B中枢内部并且形成了一波下跌趋势。使用macd辅助判断第一类买卖点相对来说会比较简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使用macd辅助判断的第一类卖点可能转化为第三类买点,也就是倘若背驰后价格不被拉回中枢B往往之后会继续迎来一波新的上涨趋势,具体的判断方法以后的文章中会说到。总体来说使用macd辅助判断背驰的方法准确率大约有80%以上,而使用区间套定位的第一类买卖点的准确率则会更高一些(90%以上)。
二、Macd辅助判断第二类买卖点:第二类买卖点是第一类买卖点形成之后回调或者反弹产生的买卖点,缠论原文中对于第二类买卖点的定义如下:第二类买点是和第一类买点紧密相连的,因为出现第一类买点后,必然只会出现盘整与上涨的走势类型,而第一买点出现后的第二段次级别走势低点就构成第二类买点,根据走势必完美的原理,其后必然有第三段向上的次级别走势出现,因此该买点也是绝对安全的。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这里介绍的方法是使用macd来辅助判断第二类买卖点的定位。
同样以2019年4月30日至2019年7月10日这段6h级别趋势背驰为例:
当6h级别顶背驰一卖确认后,价格回到了B中枢区间,并且3h级别的黄白线下穿至零轴下方作为一卖生效的信号,一卖生效后使用3h级别观察一卖之后的情况:次级别黄白线先下穿至零轴下方后再回抽至零轴上方,Macd柱子变短的时候就是第二类卖点的确认,如果能结合更小的次级别的顶背驰可以定位到更精确的点位。上图中在箭头附近位置可以使用1h级别定位到反弹最高点附近的点位。
三、Macd辅助判断第三类买卖点:第三类买卖点是用于对付中枢新生的情况,也就是某级别上涨/下跌趋势确认后,回调/反弹产生的买卖点。缠论原文中对于第三类买卖点的定义如下: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上沿,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中枢下沿,则构成第三类卖点。任何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卖点构成。这里介绍的方法是使用macd来辅助判断第二类买卖点的定位。
以2019年4月2号至2019年9月26号的日线上涨趋势为例:
上图中A为日线级别的中枢,a为日线级别的上涨走势。上图中A为日线级别的中枢,a为日线级别的上涨走势。
4月2号放量大阳线突破了底部A日线中枢上沿则确定了日线级别的上涨趋势,趋势确认之后,当12h级别在日线中枢上方黄白线回抽至零轴下方macd柱子变短时结合次级别底背驰可定位至精确的买卖点。上图两个第三类买点位置使用2h级别可找到相应的底背驰相对精确的点位。
以上就是M这段时间根据缠论原文以及实践操作总结的Macd指标对于三类买卖点的辅助判断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缠论中的三类买卖点归根结底还是以中枢为依据结合走势必完美原理所保障的必然出现的上涨或者下跌走势,技术指标只是辅助判断,只有在熟练掌握缠论形态学以及动力学的基础上使用技术指标辅助分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就沉入技术指标的分析往往是本末倒置。
在《教你炒股票103:学屠龙术前先学好防狼术》中提到“回避所有 MACD 黄白线在 0 轴下面的市场或股票,这就是最基本的防狼术”。
上证指数120分钟结构图
以最近的大盘为例,自年初大盘高点下行以来,120分钟线的MACD双线一直沉没在零轴之下,从中长线的角度就没有任何操作的机会。正如缠师在本课所言:在没彻底下面所说的防狼术之前,你也别研究什么中枢、级别的了。因为有了这防狼术,至少不会被大盘严重侵犯,也不会在大盘大跌时鬼哭男嚎了。
当然,这种方法只是缠论关于MACD最初级的用法,没有涉及到走势划分的问题,是缠师“但这里不能给太高的要求,一切都要傻瓜化”的一个结果。如果有了对走势结构的分析和判定之后,再去结合MACD,就会对走势的波动有更好的把握。
其MACD应用技巧在《教你炒股票25:吻、MACD、背驰、中枢》里有详细论述:
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两个中枢的上涨,在MACD上会表现出这样的形态:
就是第一段,MACD的黄白线从0轴下面上穿上来,在0轴上方停留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第一个中枢,同时形成第二类买点,其后突破该中枢,MACD的黄白线也快速拉起,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势延伸等等,以及MACD绕来绕去的所谓指标钝化都经常出现在这一段,这段一般在一个次级别的背驰中结束,然后进入第二个中枢的形成过程中,同时MACD的黄白线会逐步回到0轴附近,最后,开始继续突破第二个中枢,MACD的黄白线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但这次,黄白线不能创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积或者伸长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现背驰,这就结束了这一个两个中枢的上涨过程(这个我们在上面有通过图文进行讲解)。
(举例)在大盘1分钟图形上,对上述过程进行了完美演绎,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上证指数1分钟笔中枢
上图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
1、第二个中枢并没有把MACD拉回零轴,所以柱子高度对应的背驰只能是小级别的;
2、背驰之后依然有数次创出新低,如果对走势结构不了解,就容易造成“背了又背”的误解,其实这是标准趋势背驰后形成更大级别中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类似于二买低于一买的情况,力度很弱,预示着未来走势可能会蕴含风险。
缠论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把传统理论对市场观察分析的静态视角,转化为动态视角。
在这种动态视角之下,缠论对传统理论进行了重新的剖析和利用,比如传统的K线理论,一般是类似于早晨之星、三只乌鸦这种固定组合的面目出现,但这种组合永远脱离不开概率的怪圈,只能追逐所谓的大概率事件。缠论视角下的K线关系,则从动态的走势演化过程出发,以逻辑上必然出现的分类为基础,形成了K线组合的顶底分型、向上关系和向下关系,并自然延伸出笔、线段的概念。
同样的,基于这种动态视角,缠论对传统理论的各种指标都有不同的应用方法。在动态的视角下,所有指标都是对成交量、价格变动的某种计算方式,所以分析走势必须以结构为基础,指标的用途是用来体现走势结构的某种特性,从而为操作建立依据。
总结起来就是我们一直在提的12个字:结构为先、力度在后、指标辅助。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0/4275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