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000592股票,以及股票行情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每经记者:赵李南 每经编辑:梁枭
3月23日晚,平潭发展(000592,SZ)披露《关于公司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动减持的进展公告》(以下简称《减持公告》)称,控股股东福建山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田实业)于3月19日~3月23日被动减持平潭发展股票共计1931.78万股,山田实业持股比例由25.40%降低为24.4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被动减持的原因在于山田实业为其非控股股东中核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而中核公司存在未能履行融资业务相关协议约定的情形,其中部分股份被质权人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信托)实施违约处置,导致被动减持。
值得注意的是,山田实业与中核公司的这笔质押担保较为复杂,山田实业的另一股东香港山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山田)也与中核公司发生了纠纷。
《减持公告》显示,平潭发展获悉山田实业通过查询股票交易系统并经托管券商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确认,山田实业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3月19日~3月23日共三次减持1931.78万股,占总股本的0.99%,成交金额共计约4647万元。
图片来源:《减持公告》截图
平潭发展补充说明称,山田实业质押的部分平潭发展股份存在被质权人实施违约处置而导致继续被动减持的可能。在此之前的2月25日晚,平潭发展公告称,山田实业已于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9月10日被动减持总计5453.56万股。
2019年3月4日,平潭发展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可能被动减持的提示性公告》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山田实业将持有的2.14亿股平潭发展股票(占山田实业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39.29%,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11.09%)质押给厦门信托,为山田实业非控股股东融资业务提供股票质押担保。因山田实业非控股股东存在未能履行融资业务相关协议约定的情形,山田实业质押的部分股份可能被质权人厦门信托实施违约处置。
根据上述质押及减持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截至3月24日,山田实业已经累计被动减持约7385万股,占平潭发展总股本的3.82%。而截至3月24日,平潭发展收报2.34元/股,2020年以来已累计下跌19.31%。
启信宝信息显示,山田实业由香港山田及中核公司分别持股60%及40%。
图片来源:启信宝截图
中国裁判文书网一则2018年12月24日的相关民事判决书显示,在香港山田与中核公司的纠纷案中,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福州市中院)认定,中核公司(甲方)、香港山田(乙方)、山田实业(丙方)签订《股权质押担保合同》约定,债权债务关系甲方与厦门信托签署了《股票收益权转让与回购合同》,丙方以其所持平潭发展部分股票为甲方的上述全部债务提供质押担保,并签署了《质押合同》。
制图:实习生 李子健 资料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启信宝等
除了上述约定之外,三方还约定,若中核公司不能履行与厦门信托(债权人)签署的所有协议,导致山田实业为其提供的担保物(2.14亿股平潭发展股票)被厦门信托或其指定的第三方触发行权条件时,香港山田可代中核公司向厦门信托履行《股票收益权转让与回购合同》约定的股票回购义务。
同时,为保障香港山田代中核公司履行向厦门信托进行股票回购义务提供担保,中核公司同意将其持有的40%山田实业股权质押给香港山田。
香港山田称,中核公司应在《股权质押担保合同》合同生效后10日内,将其持有的山田实业40%的股权质押予香港山田,并办理股东名册上登记手续。经多次催促,中核公司未有任何回应,截至起诉,未能完成出质股权在股东名册上的登记手续及在工商登记部门的质押登记手续。
中核公司辩称:“中核公司与原告之间未成立债权债务关系,不存在中核公司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情形,没有设立担保的事实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中核公司还表示,其签署《股权质押担保合同》未能通过其董事会、股东会决议,该合同未生效。
而福州市中院最终支持了香港山田方面的主张,福州市中院的判决显示:“香港山田诉请中核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福建山田公司(即山田实业,记者注)协助办理手续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
记者注意到,福州市中院的判决为一审判决。随后,中核公司又上诉至了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但后来自动撤回了上诉。
(实习生李子健对本文亦有贡献)
每日经济新闻
经过一波下跌潮,A股再现股价低于1元的“仙股”。
2月1日晚间,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海润,600401)发布重大事项提示性公告称,截至2月1日股票收盘价为0.97元/股,股票收盘价低于公司股票面值(编注:1元)。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何为仙股?“仙”是香港对英语“cent”(分)的音译。仙股就是指其股价已经低于1元,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
*ST海润在公告中称,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一方面,公司正在努力通过调整结构、降低成本、清理应收、技术改造等各个方面来稳定并改善公司经营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战略投资者引入事项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并为公司后续经营提供有利保障,但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ST海润此前为作为国内的光伏龙头企业于2012年借壳上市,股价一直稳步走高,2014年更是实施了10转增20的高分红方案,在实施前后市值逾270亿元,而如今市值仅有45亿元左右。
导致股价下降的原因是业绩的大幅下滑,*ST海润1月31日披露2017年业绩预告称,预计仍将出现亏损,实现净利润预计亏损约在23.7亿元到28.4亿元之间。
对于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ST海润解释称,受2017年光伏市场行情下滑的影响,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市场售价及销售毛利率下降。
与之对应的是,同属A光伏板块的公司隆基股份(601012)、阳光电源(300274)等实现了业绩翻倍,原因系受益于2017年全球光伏行业快速增长,国内光伏市场受政策驱动增长较快。
除业绩之外,*ST海润的前任董事长杨怀进涉嫌虚假陈述、违规减持,被证监会处以5年禁入市场等严厉的监管措施。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对年报报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股票被“披星戴帽”,而一度陷入股东内斗之后还官司缠身,诉讼不断。
在港股中大量存在的“仙股”,其实在A股也曾经出现过。2004年底,已经退市的*ST达曼(达尔曼)成为了两市首只“仙股”。此后2005年沪指一路向下,导致“仙股”一度大量出现,现在的西部创业(000557)、平潭发展(000592)等多只个股都曾成为过“仙股”。2014年,首家央企“仙股”退市长油最后的交易价格为0.83元/股。
炒股,懂了就懂了,不懂就不用懂了,强行懂也是装懂。有人说游资要止损,风格、玩法都没有对错,条条大道通罗马。
风格、筹码都不同,别人玩追涨博弈,本身就是止损止赢的玩法,我是低吸机构重仓蓝筹股,以及指数,哪有割肉一说?建仓的逻辑都不同,别人是二级市场K线波动,我是企业经营预期,行业逻辑,研究的是基本面,会计科目,管理用报表……
调整接近尾声
十大券商看后市,研报的观点,一定要理性面对,降准提升政策预期,这是中肯的话,以及震荡整理行情或接近尾声,也算正确。
但是,指数调整到尾声了,与行业反弹,股票涨跌有关系吗?节后上证综合指数跌了没有,却有4000只股票跌了,怎么还盯着别人预测上证综合指数,还不醒悟?
一件事情即使是标准答案了,对于指导交易也意义有限,你还关心做什么?我之所以写这些,因为长期亏损的太多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内容,不写你们就认为没有干货,连点击阅读都不会了。
目前的行情很简单,主力用鞭子把散户往一个地方驱赶,主力的能力,就是如何让散户聚集,随后收网,他们钻研的是收割之术。那么,有拉升的行业,有砸盘的行业,内心折磨加倍,大多数人,必定是追涨杀跌。
新一轮反弹来了?
个人观点,研报的观点太乐观了,我不认可。我认为3、4月份依旧没有行情,只有小级别的反弹。可以预期100点反弹,兑现了再说后市。
未来,会风格切换,双创市场会迎来一轮漂亮的反弹,无论是新能源、半导体、医疗。但是,大家都不看好它们了,100个分析师,有99个唱空,那么大多数人就是对了吗?
加速下跌,就是赶底的过程,希望3月份就能砸出黄金坑,继续向下,能跌多少,不是我说了算,市场又不是我家的超市,假如我确定性会下跌,我还会左侧建仓吗?还会经常承受建仓后跌20%左右,和本金有仇,等最低点再建仓,不更好?
左侧,右侧都是一种交易模式,没有好坏,只有利弊,这个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只是你看重它哪个优点,可以弥补缺点。就像企业招聘,一定有你看上的能力。
所以,这个位置,依旧还是震荡整理,大多数人依旧还是会追涨,股市的魅力,就是撞了南墙也没有用,刚刚在新能源里面追涨的人,割肉后,痛不过3秒,转身又会去追涨,以为换个姿势,就不用撞了,一定不会肯低吸,否则就不会割肉了。因为换个筹码低吸,与继续持有没有区别。
最后总结
行情,就是反复震荡,然后决定方向。大多数人只能享受行情的盈利,所以顺势而为。但不代表你去追涨,而是提前切换,假如小凡没有科技股的仓位,这种位置,一股都不会建仓,继续持股,与追高建仓是两回事。
林园说过,不要轻易做高抛低吸,不要恐高,并不是让大家去追涨,你们都误解了,后面他也懒得解释了,反正大多数人都是亏损。
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谢谢点赞、关注,这样下次就会第一时间收到更新了……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10/4212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