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你好,按照现在的股票行情帮你查询了一下,龙头股的量子通信股票包括了四创电子,华工科技、三维通信,具体的你也可以登录交易软件查询,望采纳。
在后来的几日,股票回调到10日均线附近,这次回调是对之前突破形态的确认,可能继续加仓买入,后市股价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
在中国量子通信发展初期,中科大起到了关键的核心作用。中国正在量子通信产业化初试阶段,国家长期累计投入可达千亿元。这也催生了一批走在量子领域技术前沿的企业,它们开始寻求资本市场的关注。
如果一只股票收到涨停板但封不牢,说明在涨停位反复打开,而且成交比较大;
量子通信商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独立客观第三方研究,为您筛选优质上市公司
一、主营业务 评分:85
1、业务分析:公司主营业务围绕量子科技技术展开,主要包括量子通信保密和量子计算机两大领域,其次是量子精密测量,当前全球量子技术处于探索阶段,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得到验证,在非常高端的领域有小规模的商用化。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大幅超过传统计算机,一旦技术突破,那么传统计算机的保密逻辑将会被颠覆,因此也必须使用量子技术进行加密,量子通信的核心也在于其高安全保密性。公司最近五六年营收围绕在2个亿上下波动,主要客户主要是通信和计算机企业,应用于电网骨干网的保密(亦可应用在政务、金融、军事领域)以及量子计算机的科研。量子计算机价格高昂,一般的应用场景完全不需要,因此整个当前整个市场规模非常小,公司聚集了大量的科研人员,而营收无法支撑,当前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补贴,一旦市场需求爆发,公司业务规模效应方能体现。
2、行业竞争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大量子科技战略部署,中国整体并跑、部分领跑,目前我国在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量子计算方面与发达国家整体处于同一水平,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发展迅速。全球量子技术的尖端人才非常少,国内仅有三家公司在国内有一定的竞争力,国盾量子、安徽问天量子科技、浙江九州量子,美国近几年诞生了一百多家量子科技公司,部分已经获得融资并且在纳斯达克上市,但是全行业面临同样的问题都是市场应用没有爆发,现在大家拼的是技术领先、应用场景落地。
3、行业发展前景:全球多个国家已经在量子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未来也将持续投入,资本大量的投入,未来也有望引导量子科技在商业场景的逐步落地。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具有抗计算破译的长期安全性,无论攻击者具有怎样的计算分析能力(包括量子计算),用量子密钥加密的信息都是安全的,未来在军事、金融等核心数据、通信或有大量的应用需求。但是大规模的商用化具体什么时候落地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或是某个事件刺激,或是某个时点,行业增长前景一片光明,但是风口不知何时到来。
4、公司业绩增长逻辑:(1)量子技术产业增长潜力巨大;(2)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3)规模效应逐步凸显;(4)量子技术门槛极高,行业应用爆发公司业绩必然大涨。
·业务占比:量子通信75.71%(毛利率65.92%)、量子计算22.98%(毛利率32.35%)、其他1.3%(毛利率29.44%);
1、量子保密通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核心设备(QKD产品、量子卫星小型化地面接收站、信道与密钥组网交换产品等)、量子安全应用产品(固网加密应用产品、移动加密应用产品等)、核心组件(单光子探测器、量子随机数源等),以及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管理与控制软件。这些产品与经典通信设备、光纤信道、应用终端等共同组成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2、量子计算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超导量子计算室温操控系统、超导量子计算操控软件及系统、低温信号传输系统等。多比特超导量子计算需求推出了优化版本的室温超导量子计算操控系统“ez-Q Engine”2021版,对产品的性能、集成度、使用便利性和外观等做了进一步升级,并开始向低温信号传输系统(如低温电子器件、低温线缆)等相关组件类产品延伸。
·销售模式:直销(98.69%)为主,经销为辅;
·主要客户:中电信量子科技23.59%、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22.58%、安徽脉讯博思信息技术14.82%、上海顺测电子7.47%、国科量子通信网络6.25%,前五大客户占比74.7%,其他客户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客户单位,主要用于研制量子计算整机所需的室温操控系统、超导量子计算操控软件及系统、低温信号传输系统等仪器设备,以及为客户定制化搭建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系统。
·行业核心竞争力:1、量子计算、加密技术领先性;2、工业化生产能力;3、人才梯队;
1、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加密市场潜力巨大:量子计算领域正在实现专用量子模拟机并最终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的道路上快速前行,与之相关的仪器设备市场和产业也因此加速发展;同时,因量子计算超强算力对经典密码体系的威胁日益严峻,可以对抗量子计算威胁的信息安全技术,特别是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也越来越显著地在新一代信息系统中得到重视并发挥作用。
日本东芝曾预测,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全球量子保密通信(QKD)市场有望将从2020年的约122.79亿元发展到2035年度的约1227.87亿元人民币;在量子计算方面,从概念构想到实验室成果,再到商业价值初探,探索量子计算物理实现方式和增加量子比特数量是当前全球研究机构及科技企业追逐的关键目标。NQCC(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认为,2027年NISQ(中等规模含噪声)量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和影响规模将会达到人民币1800亿到3150亿;并且NQCC预测量子计算对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到2050年,全球市场的影响将超过3500亿英镑。
2、多国在量子科技领域投资巨大:美国在2018年发布《国家量子行动法案》后,于2020年发布《量子网络战略构想》,表示将“开辟量子互联网,确保量子信息科学惠及大众”,规划了《美国量子互联网发展战略蓝图》,2021年,美国调高了量子信息科学的相关财年预算,并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共同发布《关于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合作的联合声明》。欧盟于2018年10月正式实施“欧洲量子技术旗舰计划”,各成员国配套总经费超过40亿欧元。德国政府已通过“量子技术:从基础到市场”国家量子技术框架计划,在2018—2022年内投入6.5亿欧元,在新冠疫情后又追加了20亿欧元。
3、量子信息产业初步成形,科技型企业不断加入:近年来国内外量子信息领域不断有“新军”加入,科技巨头和风投资本的投入不断增加。海外多家量子科技公司通过SPAC等方式上市,国内多家量子信息技术企业也获得融资。2021年-2022年初,量子加密公司Arqit、量子计算初创公司IonQ、Qubt和Rigetti陆续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霍尼韦尔量子解决方案公司与剑桥量子公司合并,成立了新的巨型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根据美国兰德公司发布的报告,美国私营企业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有至少182家公司,中国在量子信息的私营企业相对美国较少。目前日本东芝、韩国SKT、华为、中国电科集团等通信和ICT巨头都成立了相关量子保密通信团队;IBM、谷歌、亚马逊、微软、英特尔、霍尼韦尔等科技巨头也在量子计算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
4、量子计算国产化:当前其产业链主要围绕着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发过程中所需的仪器设备、相关组件、微纳加工所需工艺设备、与量子计算原型机适配的实验操控软件、有应用价值的量子加速算法等。量子计算的上游涉及的集成电路行业关键材料、高端仪器设备还需要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例如光量子所需的单光子源,超导量子所需的极低温放大器、低温组件等。
·影响公司利润核心要素:1、量子技术的突破性发展;2、下游应用的商业化;3、费用的控制;
二、公司治理 评分:65
1、大股东及高管:法人股东科大控股与自然人股东彭承志、程大涛、柳志伟、于晓风、费革胜、冯辉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40.21%的股份。公司整体来说是由管理层控股,现任董事长彭承志为潘建伟学生,公司持股的管理层和员工较多,也涉及多轮激励,但是股东结构复杂,控股和参股的子公司较多,还涉及部分关联交易,治理结构复杂、存在较多的疑虑。
2、员工构成:以技术和生产人员为主,博士和硕士人员占比较高。量子技术属于国际前沿技术,但是商用化不够,导致公司人均创收显著低于其技术含量,人均创收和净利润水平暂无参考意义。
3、机构持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无主流机构,未受到市场重点关注。
4、股东责任(融资与分红):上市近2年,盈利主要依靠补助,也很难有好的分红。
·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3.5%;股权质押率:0%
·员工总数:393人(+26):技术201,生产55,销售66;本科学历以上:323,其中博士20人,硕士87人;
·人均产出:2020年人均营收:45.6万元;人均净利润:-9.4万元;
·融资分红:2020年上市,累计融资(1次):7.24亿,累计分红:0.1亿;
三、财务分析 评分:70
1、资产负债表(重点科目):公司账面现金近9亿元,尚且充裕,下游客户以通信行业为主,应收账款金额偏高;存货金额较高,或是市场预期较好缘故。其他非流动资产为预付长期资产购置款,固定资产金额不高,当前公司销售尚未起量,无关产能。无有息负债,递延收益1.22亿元,未来将冲抵对应的部分费用,负债率约为14.2%,整体资产结构健康,但是资产盈利能力不足,核心还是技术没有转化为商业应用,因此整个报表数据并不靓丽。
2、利润表(重点科目):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3.55%,主要系公司加大量子计算仪器设备的市场开拓力度所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系销售产品结构变化致毛利率下降、股权激励计划致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客户回款不及预期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参股企业经营亏损及政府补助减少等所致。2022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1201.87万元,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及政府补助增加所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特别是12月份。如果相关合同签订与执行时间出现意外,可能导致公司年度经营业绩出现较大波动。2020-2021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公司对政府补助依赖较高,补助对净利润影响较大。
3、重点财务指标分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绝对水平较低,且逐年下滑,主要是公司销售收入规模太小,没有规模效应且费用不断增长。2021年毛利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或与会计政策调整有一定关系(销售费用中运输费转为营业成本),净利润率受费用和政府补助影响较大,暂未参考意义。
·资产负债表(2022年Q1):货币资金5.36,交易型金融资产3.64,应收账款2.53,预付款0.15,存货1.41(+0.1);长期应收款0.77,长期股权投资0.44,固定资产1.88,在建工程0.14,无形资产1.15,开发支出0.32,其他非流动资产0.69;短期借款0,应付账款0.51,合同负债0.02,递延收益1.22;股本0.8,未分利润2.43,净资产16.6,总资产19.4,负债率14.18%;会计师审计费用:80万元;
·利润表(2022年Q1):营业收入0.1(+99.68%),营业成本0.05,销售费用0.07(+15.05%),管理费用0.26(+34.17%),研发费用0.17(+12.74%),财务费用-0.04(+73%),其他收益0.18,投资收益-0.02,公允价值变动+0.02;净利润-0.2(-45.9%);
·核心指标(2019-2022年Q1):净资产收益率:5.22%、2.32%、-2.25%、-1.18%;每股收益:0.82、0.43、-0.46、-0.25;毛利率:68.18%、68.02%、57.73%、54.02%;净利润率:19.12%、21.98%、20.73%、-198%;总资产周转率:NA、0.08、0.09、0.005;
四、成长性及估值分析 评分:75
1、成长性:量子科技行业增长前景十分广阔,公司技术国内绝对领先,国际亦有一定知名度,竞争优势突出。不过大规模的商业化目前尚未看到迹象,技术转化为业绩时间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2、估值水平:公司当前盈利能力无法体现,建议以科技公司市净率进行估值,赋予公司6-8倍市净率。
3、发展潜力:公司上市之也有近400亿市值,一旦量子科技商业化开启,公司净利润必然爆发式增长,千亿市值亦不是梦,但是周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五、投资逻辑及风险提示
1、投资逻辑:(1)量子技术快速发展、市场应用和空间逐步打开;(2)公司核心技术国内绝对领先;(3)市值较小、想象空间较大。
2、核心竞争力:(1)核心技术优势;(2)组件自主可控优势;(3)工程应用领先优势;(4)人才优势;(5)品牌优势;(6)资质优势。
3、风险提示:(1)业绩下滑风险;(2)技术人员流失风险;(3)项目商业化不确定风险;(4)下游市场拓展风险;(5)政府补贴不确定风险。
1、核心技术优势
2、核心组件自主可控优势
3、工程应用先发优势
4、资质优势
5、人才优势
6、品牌优势
1、业绩下滑风险
2、技术开发风险
3、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4、市场开拓风险
5、政府补贴政策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多项专项资金、科研经费等。近三年,公司对政府补助存在较大依赖,利润总额中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8440.86万元、7088.07万元和4511.33万元;各期末,递延收益全部为政府补助,余额分别为16601.96万元、13421.78万元和12035.11万元。如果未来政府补助政策发生变化,将会对公司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公司总评 (总分76.25)
评级标准:AAA≥85、AA:77-84、A:70-76;BBB:60-69,BB:55-59,B:50-54;CCC及以下≤49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9/4083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