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讯,*ST济堂(600090)6月1日晚间公告,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2022年6月10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业绩大幅下滑、子公司债券违约、存在实际控制人变更风险——新疆同济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600090.SH,以下简称“*ST济堂”、“同济堂”)正面临“难关”。
中融信托官网显示,2015年4月28日,“由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营业部担任保管银行的‘中融-助金8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可赎回类信托单位第11次开放募集于2015年04月28日正式募集结束,本次开放期申购本信托计划不可赎回类信托单位的投资者于2015年04月28日正式加入本信托计划。”
对于没有全部减持的缘由,上述通知里面认为是“2017年5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交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该细则直接影响了盛世建金所持股票减持安排”。
(责任编辑:孟茜云)
针对宣传时候是否有兜底之说等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11月27日就已经给中融信托媒体负责人发去了一份采访提纲,但是截至12月12日发稿前,尚未得到中融信托的回复。在此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曾短信问询该负责人,但是没有得到她的回复。
经济观察报记者4月27日致电“18同济01”募集说明书披露的联系人,该人士回应表示以公开披露的公告为准。
踩雷频频
新能源赛道龙头股宁德时代则低开高走,开盘跌0.78%,后逐渐走高,盘中涨幅一度超过3%。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公告显示,关于“宁德时代今年半年报可能会确认一季度发生的十余亿元的期货投资损失”的传闻,基于保障公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及降本需要等,公告称,公司对镍资源产业链进行了部分布局。为防范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公司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及业务需求,根据监管要求和公司制度等相关规定,开展对应的商品(镍)套期保值以规避有关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不以投机为目的。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以现货为基础,期货端的浮动损益有相应的现货予以对冲,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上述传闻不属实。
如今,两家公司在随时可能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下,股价却逆势上涨。某资深市场专家指出,从盘面资金来看,两家公司均出现大单持续流出、小单持续流入的情形,在大资金趁反弹出逃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务必理性决策,切莫跟风炒作、火中取栗。
对此,担保方*ST济堂表示,公司及同济堂医药与全体债权人正就债券延期兑付方案进行磋商优化。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ST济堂此前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其“两层股权”被质押或冻结,已出现贷款逾期等问题。作为一家知名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从2015年借壳上市到股价跌入谷底、债务逾期等,*ST济堂目前的处境令投资者唏嘘。
投资者向中国网财经表示:按照推介材料,如上市成功但收益不佳,则同济堂大股东提供兜底承诺:按照本金和15%的年化收益作出差额补足。但《信托合同》中并无相关承诺,并未对上市后情况作出约定,这成为投资人和中融信托方面争执点。投资者称:“中融信托涉嫌虚假宣传,以固定收益为幌子,故意欺骗投资者。”目前同济堂因资金用途不明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票也于本月初被ST处理。
杨先生等投资者还是觉得自己当初购买中融助金80号的时候被“中融信托的销售经理,以及推介材料的兜底宣传给欺骗了。这次受益人大会的决议是否公正,都很难说。我们还是要去找中融信托讨回公道。”
股价大幅下跌的股票仍主要集中在退市股中。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杨先生等投资者和中融信托进行了反复的沟通,但是中融信托的答复都令人失望。
“这两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可以说是劣迹斑斑,而今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有其必然性。”一资深股民表示。
11月6日,中融信托委派了金融市场部的一位人士到南京和杨先生等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但是沟通依旧没有成功。
关于业绩下滑原因,根据年报所述,2019年其更新代理/渠道业务模式、按净额法确认收入等,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降。且因2019年财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济堂于2020年7月1日复牌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济堂”。
近期被强制退市的A股股票陆续进入退市整理期,就在今天,又有两只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股价双双暴跌。
关于采取措施及后续安排,*ST济堂表示,为化解债务风险,公司及同济堂医药已积极调整经营情况、进行多方融资,控股股东亦加紧处置资产以加快同济堂医药资金回收。
12月12日,杨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已向北京市西城区法院起诉中融,要求提供所有的相关合同包括兜底对赌协议。”
对于杨先生等投资者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消息。“我们原本指望借壳上市以后,中融助金80号能够给我们一个好的收益回报,没想到他们不减持,反而搞到要延长期限”,杨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之后多次与中融信托进行沟通,但是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我们的诉求就是中融信托要按照当初销售时候承诺的兜底,连本带收益的还给我们。”
6月15日,中融-融雅68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布临时信息披露报告,本信托计划用于向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发放信托贷款,近期借款人及共同还款人北大资源明确表示无法偿还本年度贷款利息。
另外,在愈演愈烈的泰禾集团债务危机中,再次出现中融信托身影。对此中国网财经致电中融信托,对具体情况进行核实,截止发稿前,中国网财经又尝试多次联系中融信托,但一直未收到对方回复。今年,随着监管进一步趋严,各监管新规纷纷落地,以及疫情叠加效应影响,业内人士表示:这会进一步倒逼业务转型,行业分化或加剧,风险事件频发也在意料之中。未来,有关中融信托风险处置,及其自身发展情况,中国网财经都将持续关注。
快为喜爱的机构、企业打Call!
另据中国网财经了解,当时负责这部分投资者产品经理已被更换,目前由一位姜姓经理负责,中国网财经致电该产品经理,询问对方有关助金80号项目最新进展,对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会有专门负责接受采访人员回复。”而对于采访函,中融信托则一直未予回复。
投资者务必注意投资风险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9/4068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