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又一超级赛道
中船系大幅回调,久之洋一度触及20cm跌停,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动力、中船应急集体杀跌。
从盘面看,AI概念股再度爆发,游戏、传媒等应用方向领涨,券商、银行等大金融板块震荡走高,一带一路、中字头概念股午后拉升,制冷剂、氟化工、林业、肝素等板块逆市下跌。
数据宝
新冠检测方面,各类型指数同样全线飘红。其中,新冠检测指数(866098)上涨0.04%,过半成分股收红;新冠肺炎检测指数(8841315)上涨0.77%,近80%的成分股上涨。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同时,35只成分股中有32只收涨,占比高达86%。其中,有十余只成分股涨逾3%,近20只成分股涨超2%,近30只成分股的涨幅在1%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发布会上介绍,监测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五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增多。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重点机构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健康祥和过节。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炒股少烦恼
截至4月26日收盘,上证综指跌0.02%,报3264.1点;科创50指数跌0.73%,报1069.01点;深证成指涨0.33%,报11185.68点;创业板指涨1.54%,报2294.06点。
Wind二级行业分类下,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板块也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53%、0.59%。
主题方面,新冠概念指数出现集体上涨。Wind数据显示,新冠特效药指数(8841560)涨逾2%,全天高开高走上行2.36%,收报1655.55点。
其中,拓新药业(301089)大涨9.76%,位居首位。诚意药业(603811)、奥翔药业(603229)、力生制药(002393)等均涨超5%,分别上行5.65%、5.15%、5.14%。
上海凯宝(300039)涨超4%,上行4.23%。富祥药业(300497)、以岭药业(002603)、诚达药业(301201)、众生药业(002317)、同和药业(300636)、仟源医药(300254)、柳药集团(603368)、科伦药业(002422)等均涨超3%。
此外,新冠抗原检测指数(8841559)成分股方面,乐普医疗(300003)、万孚生物(300482)、九安医疗(002432)等热门股涨幅位居前列,分别上行4.12%、3.31%、1.42%。
疫苗方面,康希诺(688185)涨幅一骑绝尘,大涨4.23%。沃森生物(300142)、复星医药(600196)同样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52%、1.48%。
4月26日下午,陈操在发布会上介绍,近期,输入性病例中XBB变异株已占绝对优势,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增长明显,从3月初的1.5%增加到4月10日—19日这一周的18%。截至4月22日,我国已经在本土病例中监测到57例XBB.1.16及其亚分支病例。世卫组织认为,目前证据显示,XBB.1.16的全球流行风险低于XBB.1.5和其他正在流行的变异株。
据悉,3CL靶点为冠状病毒特有,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不可或缺,且高度保守,不易受病毒变异影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认为,3CL靶点高度保守的特点,让先诺欣对XBB依然有效。
郭燕红具体介绍,第一,加强发热门诊和救治床位的准备。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应设尽设。同时,也要做好医疗资源特别是救治床位和设备设施的准备。第二,加强药品设备等物资的准备工作。指导各地加强新冠感染相关药品、试剂、医疗设备等医疗物资的储备以及调配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对于重点的设备进行日调度,来保障医疗救治的需求。同时,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药品的过程当中,特别加强对一些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配备,另外也对基层急救车的配备做了进一步加强。第三,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专家的会诊巡诊工作。
“专家研判认为,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和疫情波浪式流行的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部分人群免疫保护水平的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的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人群:一是未被感染人群,二是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三是存在免疫缺陷人群,总体专家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贺青华表示。
君实生物相关负责人同样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民得维(编注: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份。”
剩余的个股近期表现相当亮眼。除了曙光数创,高澜股份、申菱环境等今天早盘大涨创新高。从4月以来至昨收盘表现看,高澜股份、欧陆通、英维克等个股涨幅居前。
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抗原阳性照片,网上也出现了“二次阳性”相关讨论,加上五一假期临近,网友讨论是否要继续接种疫苗,储备相关药物?目前,国内已上市多款新冠小分子药物。澎湃新闻记者从多家药企了解到,相关药品的产能已度过爬坡期,现在稳定生产,新冠药的“保供网”已基本建成。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9/4058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