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进展公告称,公司旗下平安人寿代表公司参与此次重整并已签署此次重整之重整投资协议,平安人寿将与各方积极推进《重整投资协议》及重整计划约定的各项后续工作。随着重整项目的不断推进,中国平安引入方正集团旗下优质医疗和金融资产,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路径不断清晰,并带动市场情绪回暖。
作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中国平安一直是资本市场长期瞩目的标的,近期投资者最关切的话题无外乎公司估值拐点是否已经来临,因而公司股价和重大发展动向也时刻牵动着市场神经。
险企们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做组织架构的变革,有的做销售队伍的优化,也有的做产品端、资产端、投资端的变革,包罗万象。
7月7日,A股低开高走,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66%,中国平安下跌0.84%报收62.37元/股。自2020年12月份创下93.22元/股的历史新高以来,中国平安已累计下跌超过33%,跑输大市。
今日,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政策逐步放开,平安持续投资房地产,通过配置期限长且收益较稳健的不动产项目,可优化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进一步缩小久期缺口,预计中国平安2021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4.75%,维持“买入”评级。
根据中国平安此前公布的一季报,公司实现营收3403.08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母营运利润391.20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归母净利润272.23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NBV)189.80 亿元,同比增长15.4%。反映出公司寿险改革的积极效应。
但在增长方面,平安的数据相对要好。
面对保险业的瓶颈,很多人都在问,险企们最终会走向何方?
因此,平安率先在整个行业提出一个新的保险概念,全面布局“保险+健康”、“保险+养老”。正如马明哲在发布会上说的:“平安会为保险用户提供最好的医疗资源。”目前,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疗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逾4万人,并已上线超450个国内知名医生在线工作室,为线上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太平洋证券直接指出,当前保险板块估值仍处于绝对底部。从基本面来说,虽然寿险负债端持续承压,新业务价值增长乏力,但头部保险公司仍在积极推动改革,相信改革阵痛期过后,业绩将不断改善。当前估值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悲观预期,向下空间小,龙头公司优势仍在,性价比高。
另一方面,引发市场担忧的华夏幸福投资风波,在公司一季度报告中呈现出的影响有限,短期利空已经出尽。与此同时,中国平安在“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板块布局进入新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战略版图进一步完善,向市场持续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积极信号。
以国内为例,现在购买商业保险的人,中产阶级和中产以上的占比很大,总数在4亿人,他们的需求,已经不是简单的金融保障,而是保障+服务,例如健康医疗管理、养老管理。
曙光已经出现,当然医疗生态这条路离成功还很远,平安仍然需要持续探索、投入和优化。
聪明资金总能敏锐把握市场微妙的变化,结合近期北水的持续涌入,不难判断中国平安或将进入估值拐点。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内各大机构已经密集出具研报,维持中国平安的“买入”、“强烈推荐”评级,竭力强调公司的长期价值属性。
而平安给出的答案,除了继续深化寿险改革,还在于持续加大对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的投入,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保险+服务,加上已有的综合金融优势,这很可能会成为险企改革最好的一个答案。
这个核心战略的价值在于,平安不再是一家只销售保险单的公司,给到客户也不仅仅是一个风险保障和理赔承诺,而是一整套完善的保险+服务。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平安的用户,只要有医疗健康、养老上的需求,都可以在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
当前随着市场的不断调整,保险板块估值已经到历史低位成为一众机构投资者的共识,多家市场分析师近期也在积极唱多保险板块。从市场规律来看,板块的估值反弹,往往龙头将率先表现,并且具备更大的修复弹性。那么,中国平安这个昔日优质的大白马是否借着公司一系列利好的释放,孕育新的机会?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公司能够提供最为广泛的金融产品,包括保险、银行、证券、投资等等,从而接触并发展到最广泛的客户群,实现重要的经营指标,包括可量化的客户数、合同数、客均利润,以及品牌度认可度、客户忠诚度等等的可持续增长。
正如此前提到的消息,北大方正集团的重整计划已经获批,中国平安即将间接控制公司,补足在实体医院资源上的缺口,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平安医疗服务与医药科研实力的提升,为保险业务规模与价值的增长提供新动能。有市场预期,平安与北大方正的组合将助推“中国版联合健康”的加速实现。
事实上,将中国平安复杂的投资布局版图粗略并在一起,其打造的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汽车之家等诸多潜力企业收获市场青睐,中国平安也借此收获丰厚的业绩回馈,多个角度显示出中国平安强大的生态孵化能力。
每一次战略变革,平安的发展都跃上新台阶。2021年,平安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6位,较去年上升5位,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2位;《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从第7位上升至第6位;BrandZ™全球品牌价值100强第49位,首次位列全球银行保险机构第1位,六度蝉联全球保险品牌第1位。
透过现象往更深处探究,无论是个人投资者的热烈讨论,还是机构投资者积极看好,实际是在不同视角下,通过不同的表现反复强调同一个事实——期待中国平安王者归来。
现在,整个保险行业都进入了瓶颈期,保险股进入被严重低估的阶段。
从中可以看到,平安的寿险改革仍然处在阵痛期。业绩会上,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也坦言,寿险深度改革是代理队伍的减劣提优,是三年的改革,明年效果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不过,这两个事件,也令市场看到平安综合金融模式的优势。
当然,改革道路绝非坦途,最先改革的公司,往往也是最先披荆斩棘的公司,但也会是最先看到曙光的公司。
但现在,宏观经济增速下台阶,保险行业也进入了存量竞争白热化的阶段。销售端,人海销售战术效应消退,保险产品大量同质化;资产端,利率的长期走低,以稳著称的险资的投资收益自然会受影响,风险高的资产,波动又大,上升期当然是好事,但下降期就容易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保险股本身盘子大,涉及的业务相对专业,我们无法去深入剖析。而且目前套牢盘也不少,就算反弹也应该是震荡上行,需要更多的耐心。从公告上来看,3月18日公布年报,如果担心可以再等等年报。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9/40555.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