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炒股赔钱的悲惨故事,以及炒股软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近日,一则关于一位女子在家炒股亏掉180万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该女子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每天都待在家里,专注于股市的波动和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她失去了大量的投资资金,丈夫因此陷入了极度的绝望和困境。
这位女子坦言自己每天都会听新闻联播,对股市的动态有着较为详细的了解。她表示:“我真的好后悔啊,早该收手的。我每天都在关注股市的行情,看着股价的涨跌,以为自己能把握住市场的脉络,但结果却是不断地亏损。”
股市一直以高风险高回报被人们津津乐道,许多人都被其吸引着,追逐着短时间内获取巨额收益的幻觉。然而,这位女子的遭遇再次提醒了大家炒股的风险。炒股并非一项轻松的工作,需要投资者具备深厚的市场知识、敏锐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力。若是缺乏这些,可能会陷入无尽的亏损之中。
这位女子的丈夫也表示,妻子的亏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无奈地说道:“我再也不敢了。亏损已经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对于炒股这一行业来说,它既有着巨大的潜力,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者在进入股市之前必须对市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市场的规律以及投资的风险,辅以科学的投资策略和合理的风险控制,方能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从这位女子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到了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不盲目追求暴利。
炒股这一行业需要谨慎对待,投资者应当保持冷静和理智,理性认识市场,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毕竟,对于投资者而言,保护好自己的资金才是最为重要的。
欢迎关注提问博主
有问题随时咨询,我7*24小时随时都在的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芫信
85后山西人李卫卫,在江湖上有“华北第一操盘手”的美称,时常被某些资本邀请去做庄股票。
不过,由于近几年中国证监会对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大,“华北第一操盘手”也多次栽在了证监会的手上,并被处罚过多次。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信息显示,这位李卫卫操盘的水平并不高,做庄多次都出现过巨亏,如做庄凤形股份亏掉3亿多元,而做庄大连电瓷亏损更厉害,高达5个多亿。
做庄凤形股份:操纵115个账户亏损3亿多元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对陈维新、张兆阳、朱瑞、李卫卫、朱一栋5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显示,这5人均为80后,其中陈维新时任凤形股份(002760.SZ)副董事长、总经理,而李卫卫早年在期货公司营业部工作,在江湖中被人称为“华北第一操盘手”。
经查明,2017年10月9日至2018年2月28日,当事人控制使用“高某”等115个证券账户,采取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连续买卖“凤形股份”,在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交易“凤形股份”,不以成交为目的的频繁或大额申报、撤单等手段操纵、影响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导致“凤形股份”股价大幅偏离同期中小板综指。截至2018年2月28日,账户组累计亏损3.04亿元。
中国证监会的公告显示,李卫卫做庄凤形股份的主要手法有: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连续买卖“凤形股份”,并且存在盘中拉抬、尾市拉抬股价的行为。2017年11月27日,账户组持股占总股本比例首次达到5%后继续增持,于2018年1月17日达到峰值16,646,713股,持股占总股本比例达18.92%。期间53个交易日持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操纵期间共有93个交易日,其中账户组66天持股量占流通股本比例超过5%,53天持股量占流通股本比例超过10%。此外,账户组还存在大量反向交易、对倒交易行为。
做庄大连电瓷亏损5多个亿,被证监会处罚过多次
在中国证监会官网上搜索, 可以发现,李卫卫、朱一栋是监管部门处罚名单上的“常客”。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做庄当时的妖股大连电瓷(002606.SZ)。比较讽刺的是,被人称为“华北第一操盘手”的李卫卫,在大连电瓷上操盘了8个多月,不但没赚到钱,反而巨亏5.51亿元。
中国证监会市场禁入决定书(朱一栋、李卫卫)显示,经查明,2016年6月28日至2017年3月2日,阜兴集团、李卫卫累计控制使用461个账户交易“大连电瓷”,多次利用资金优势,拉抬股价,在自己控制的账户之间交易,虚假申报,以及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股价,影响“大连电瓷”交易价格。2016年6月28日至2017年3月1日,“大连电瓷”累计上涨114.32%,偏离同期中小板综指112.46%。2017年12月6日,大连电瓷复牌后,账户组陆续卖出涉案股票,截至2018年3月28日,合计亏损5.51亿元。朱一栋时任阜兴集团董事长。
依据《证券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证监会令第115号)第三条第(七)项,第五条之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一,对朱一栋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二,对李卫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在禁入期间内,上述人员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李卫卫做庄大连电瓷的主要手法有:利用资金优势连续买卖,拉抬股价;虚假申报操纵开盘价;在自己控制的400多个账户之间对倒交易,影响交易量。与此同时,阜兴集团、李卫卫还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股价:1. 阜兴集团实际控制大连电瓷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配合发布利好信息。
另外,李卫卫还在2022年12月28日被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经查明,李卫卫存在以下违法事实:2017年3月6日至4月24日期间,李卫卫控制“朱军建”等92个证券账户(以下简称账户组)交易股票“汇金通”(603577.SH)。这次做庄李卫卫还算没失手:盈利了2000多万元。
李卫卫操纵“汇金通”的具体情况,证监会在处罚书中进行了详细披露:2017年3月6日-4月24日期间,李卫卫控制“朱军建”等92个证券账户(以下称账户组),通过操纵“汇金通”股价的方式,进行违规交易。
整个操纵期间共34个交易日,李卫卫的账户组,在33个交易日内参与了交易。累计买入汇金通4329.9万股,买入成交金额为21.34亿元;累计卖出4310.7万股,卖出成交金额为21.53亿元。操纵期末,账户组持有“汇金通”22.05万股,现已全部卖出。实际盈利合计为2070.28万元。
2023年1月4日,李卫卫因因操纵汇金通股价的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没收违法所得2070.28万元,并处以2070.28万元罚款,合计罚没超4000万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据中证登公布的数据:
最新股民数有13863万,预计其中活跃交易的股民数也在7千万-9千万。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之中,绝大多数股民日常使用的是由券商自营提供的PC和APP服务,而证券类第三方APP中如果抛开之前PC时代的三巨头同花顺、东财、大智慧,其他新兴的APP市场份额并不显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证券类产品的核心永远是交易,而受制于牌照和合规等要求束缚,交易被牢牢的把控在券商手中,进而核心用户也会留在券商手中,第三方提供的种种增值服务和良好的交互体验只是锦上添花,不足以动摇整个行业的格局。
例如新浪理财师、有看投、摩尔金融。因为证券投资是一件高门槛的事情,大多数的普通散户不具备这样的专业性,而比起自己思考,直接听所谓的大咖讲自然是最无脑最方便的,同时心理按摩和强化认知也是散户需要的。
投顾产品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就伴随在各种营业部和大户室,PC时代也是各大软件和社区的一个主打产品,自然在移动端也可以无缝对接。
而目前的证券类APP的投顾产品主要分为两类:
拥有牌照的执业投顾,例如新浪理财师、爱投顾;
依靠个人魅力吸引用户的草根大V,摩尔金融、股票雷达。
实际观察之中,是否是执业顾问对于用户而言并不那么重要,由于证券投资是一个很容易验证的过程,普通用户更看重你能否说服我,而不是你有什么背景。
不过投顾产品虽然是刚需产品,但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存在各种问题:
股市黑嘴:利益纠葛,成名的大v可能会利用自身影响力让散户抬轿子,最近被处以过亿罚金的名嘴就是典型。
信任度难以建立:各种骗子电话、微信让你加好友,每天有老师给你推荐股票,不盈利不收钱种种行为,使得散户对于这种所谓的炒股群、收费老师产生抵触的心理认知。
投顾的不可持续性:不说个股,难以快速聚拢粉丝,谈个股又太容易被打脸。用户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文章无法满足和吸引新用户情况下,就需要展示实盘成绩,而大多数投顾的实盘成绩并不好,因为如果真的做的好,会有做私募等更好的出路。
除此以外还有对于成名投顾,平台掌控力下降,投顾会被愿意出更高薪的平台挖走,或者干脆自己做公众号变现。
不过不论存在怎样的问题,只要国内证券市场依然保持这种散户为主体的状态,投顾产品或者说类投顾服务对于普通用户都是一个刚需的存在。
例如雪球、牛股王、淘股吧、集思录等。社区类产品可以说是投顾的来源地,因为优秀的草根大V多数是通过在社区内的优质发言,进而获得粉丝以实现自我商业化。
而且社区类产品天然不缺乏内容,每日行情源源不断的提供着新的话题。社区类产品的用户行为和其他证券类产品也有不同,最大区别就是访问时间,多数股民会在交易时间访问APP,而社区类产品的股民更偏向于在晚间休息时间活跃。
优质的社区可以确保充足的用户活跃时长,但社区变现一直是一个难题,交易佣金抽成、基金代销、私募孵化是目前的一个方向。
说起智能选股,其实在PC时代就有所谓的买卖点分析,有些软件依靠这些功能也实现了大卖。随着开发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现在的量化工具类产品不单单提供一些基础的数据整理,还有更复杂的多因子选择,历史回测、择时、仓位控制等,当然这部分还并不成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
提供基础数据分析的例如股票灯塔、换手率、快涨等,提供量化选股的例如果仁网、量加股票等。
量化投资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如果是从一些数据的角度,去分析股票的价值,决定股票上的投资行为,那么这个事情显然是投资的正道,是行得通的。指数基金被认为是非专业投资者投资的优质工具,它本质上也是“量化”选股选出来的一组股票。
如果是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去找资本市场定价的BUG,去修复这个BUG或者套利,那么这个方法也是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投资方法。
如果是用资本市场过去的一些表现,来预测将来的股价,也是一种“量化”。重点要看数据的深度和预测的精细度,我们可以根据pe和pb的大小来判断大致股票价值高估还是低估,但是不能预测明天涨还是跌。
不论何种第三方证券类APP都是围绕更好的服务股民而出发,提供基础交易之外的增值服务,更及时新闻资讯,更深度的分析报告,更丰富的数据维度,更全面的公司调研,更专业的投资经验,一切的根本都是更充分的信息供给,试图去抹平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
但是这些信息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让股民赚到钱那还是要看个人的悟性和天赋。
对于一个小白用户而言,券商提供的基础行情和交易功能可能不足以支撑他的投资,这时一个专业的投顾建议会对他初步了解市场,了解行业起到引导作用,比如在14、15年牛市时候牛股王用大量牛人来俘获小白用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优质的投资思路文章,对公司和盘面的解读都有助于用户进一步的学习,这就是社区类产品能提供给有一定投资基础用户的内容,信息不在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多维度的交流。多角度的解读和争论之后会带来对一个思路和对一家公司更深刻的认知。
然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自己投资思路和投资方法的用户而言,更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数据供应才是他们的需求,这时需要的就是更偏量化的数据类产品。
所以目前的三大类第三方证券APP其实满足的不同层次的用户,我们在日常的运营之中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产品功能,对于用户进行分群,同时引导用户升级,用户的升级可以从金融角度和互联网角度两方面来做,这块内容比较复杂,放在下一篇文章详细探讨一下。
在目前国内股市七赔二平一赚的现状下,证券类APP其实很难实现帮用户赚钱的愿望,不过赚钱虽然是用户的终极愿望,但是交易的快感和不断了解新内容的获得感也是用户呆在股市的一个原因,那么在周期性非常强的证券市场中,弱周期即熊市时候,应该更侧重于另外两点来引导用户。
这也是为什么主打短线投资的APP永远是最热门的存在,快进快出满足了券商的佣金需求,也满足APP的活跃量需求,同时满足股民的交易快感,唯一缺点就是大概率会亏钱,不过小赌怡情嘛。
综合来说:投顾类产品是建立信任度和更好的心理按摩,社区类产品需要尽可能多的话题性,而量化工具的核心就是易用性和准确度。
第三方证券类APP不一定可以帮用户赚钱,就好像你使用了一堆知识付费工具,也不一定能学到什么知识一样。但是它可以满足用户了解市场,提升经验,增长见识的需求,能让用户不断成长就是最大的黏性所在。
本文由 @Henryd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9/3948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