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江淮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_)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淮城市群,以及江淮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物”接长三角 “流”动新未来

宿州地处黄淮海地区腹地,位居中原经济区、长三角区域空间交汇区域,拥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特殊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是我市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共同制定的《2021年度政协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安排,今年4月至9月,市政协就“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组织课题组成员、相关委员及专家学者分赴各地开展专题调研。

日前,市政协召开五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暨“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专题协商会,聚焦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资政建言。

聚焦问题短板精准把脉

近年来,宿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为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基地打下坚实基础。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调研组发现,我市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与长三角区域先进地市相比差距明显,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

“农产品产地现有冷库体量小,且只能起到低温储藏仓库作用,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快速检测等要求,同时缺少产后预冷处理条件,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我市物流领域应用程度较低,许多物流企业车辆空载率在50%左右,加之仓库周转率低,导致物流行业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各县区缺乏大型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与发达县区相比,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规模小、层次低、实力弱、效益差。”

……

在市政协专题协商会上,部分委员、课题组成员及有关专家学者等聚焦发展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县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破解物流园区建设融资难、畅通现代商贸物流供应链体系等多个方面精准把脉,建言献策,得到了参会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充分肯定,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与共鸣。

情况摸得透、问题找得准,源于调研开展实、功夫下得深。为确保协商活动取得实效,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从4月份开始,先后前往福建厦门、福州,江苏徐州、宿迁等地实地调研,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网上调研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物流发展情况,研究我市物流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与此同时,调研组还实地走访长三角等地来宿投资的企业家以及我市部分园区企业,详细了解我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征询意见建议。

围绕物流发展资政建言

立足黄淮海,放眼长三角。宿州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区位、科学的规划以及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等自身优势,让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底气十足,同时外地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先进经验,也给宿州提供了启迪借鉴。

“加快完成《宿州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宿州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的编制工作,研究出台全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措施,以政策统领全市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协调发展。”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邵迪在调研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面向全国、辐射黄淮海区域、长三角区域和江淮城市群的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

“大力发展从‘田间’到‘餐桌’市县乡村四级无缝化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依托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辐射长三角区域冷链物流分拨中心,梯次建设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市政协委员、民进宿州市委秘书长、市直总支部主委朱金宝提出,要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建设,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成本低的特点,加快推进黄淮海物流园区专用线、浍河港口专用线、铁路物流园区前期工作,积极对接欧亚大陆桥、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市政协委员刘松林建议,要加快补齐铁路运输短板,积极优化公路、港口、航运布局,织密现代物流信息网,从而进一步完善物流主通道,畅通物流供应链体系。

此外,市政协委员、民建宿州市委第二支部主委朱红星提出了统筹设立融资平台、拓展项目融资渠道、创新园区金融模式,有效破解物流园区建设融资难的建议;市政协委员绳惠展提出了聚焦供应链数字赋能,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宿州学院课题组围绕全面构建高效有力的现代应急物流体系,提出了建立多方联动应急物流响应机制、搭建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等建议……

一个个高质量、接地气的建议,凝聚着各课题组及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汗水,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工作和委员履职的新气象新作为。

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历时近半年的深入调研、多次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形成了18篇大会发言材料,以及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案。一系列丰硕的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提供了决策参考。

特别是在市政协五届二十二次常委会暨“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专题协商会上,审议通过的《政协宿州市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建议案》,从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培育物流业市场主体、全面推进物流主通道建设、持续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次协商会聚焦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选题正当其时,契合宿州发展实际。”“功夫下得深,情况摸得透,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充分肯定这次专题协商的成果,表示市政府将认真梳理、逐项研究、充分吸纳,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努力把大家的智慧充分体现到相关工作中去。

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致表示,将认真做好专题协商的成果转化,切实把委员们的智慧和汗水转化为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的丰硕成果。要坚持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置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以大视野谋划大物流,以大建设支撑大物流,以大服务赋能大物流,推动物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对调研中发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我们将持续关注、跟踪调研,力争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协助党委政府完善决策。”市政协主席许广斌说,市政协还将根据需要,就协商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调研,跟踪督促落实,促进协商成果有效转化。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长三角互利共赢的“快进键”已经按下。“物”接长三角,“流”动新未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朝着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奋勇前进。 记者 马竞

来源:拂晓新闻网

城市群重构国家经济版图

一、城市群发展历程

与国外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不同,中国城市群并非完全是在市场力量主导下自发形成和发展的。在满足城市个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天然叠加了空间战略导向性。因此,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政府及相关政策的作用。目前中国城市群呈现梯次崛起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一是政策倾斜、东部先发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乃至整个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具有明显倾向性,实施的是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六五”计划指出:“按东、中、西顺序安排建设项目,沿海地区要加快发展,中部地区要有重点地发展,西部地区要做好进一步开发的准备工作。”正是这种倾斜性的区域发展政策,使得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区域格局得以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

为了实现东部地区快速发展,中央政府先后利用行政、财政、金融、产业和对外贸易等各种政策,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首先对广东和福建两省给予特殊政策,1980 年又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及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 年起中央又陆续批准了大连、上海、天津等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并于次年增设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等沿海开放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于 1986 年相继开放,海南省也于 1988 年被确立为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 年国家又做出了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七五”时期,在确定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基础上,中央政府继续向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及东部三大城市群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且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这一时期内,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化进程也相对落后,尚未形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二是区域协调、同步发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央提出并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间以及各城市群之间开始逐渐走向协调发展。中央政府的财政、金融、贸易、区域经济合作等各项政策,先后向西部、中部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八五”时期,国家提出中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扩展到沿边、沿江、沿主要铁路线和内陆省会城市的发展战略,从而催生出一批沿江地区城市群,如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一些沿边地区城市群,如北部湾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的萌芽。“九五”期间,7 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逐步形成,即以辽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以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经济区等。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逐渐加快,国家陆续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进入 21 世纪,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得到深入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继而提出了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2006 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从 2009 年开始,国家陆续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关中-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规划方案和指导文件,逐渐形成了若干个新的城市群。

“3+8”城市群格局逐渐清晰

在各种政策的引导下,区域经济经过了较为粗放式的发展时期,这一局面在 2010 年开始改变。2010年,中国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勾勒出了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版图: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陆桥通道、 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规划中共初步界定了 24 个城市群,并将这些城市群分类为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两类,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包括环渤海(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哈长等其余 19 个城市群则为重点开发区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3》还将这 24 个城市群从发展阶段进行了分类,包括成熟型、准成熟型和发展型。此次城市群的界定是第一次明确国家在国土开发空间上的战略导向,也与之后 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衔接,共同形成了国家在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上的初步立体空间战略构想。

在城市群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取代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并成为一种新的区域竞争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群发展出现了混战割据、恶性竞争和资源错配等不良倾向,这些情形是中国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障碍。在此情况下,2014 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要通过不断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质量和培植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来优化中国城市群发展形态,以此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此指引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成为政府制定区域与空间政策的重要目标指向。

2016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城市群界定进一步精简和合并,在“两横三纵”框架格局中明确了 18 个重点发展城市群。2015-2019 年,陆续发布了 11 个城市群的具体规划,对涉及范围、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在中期层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2019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则根据最新的发展情况对城市群建设格局进一步进行了调整和聚焦,包括珠三角城市群扩展成粤港澳整体规划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等,目前国家级城市群及其阶段表述主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另外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将成为今后经济格局版图中重要的节点区域。

至此,上述“3+8” 骨干城市群和中期发展焦点的格局基本形成,它们将是未来 10 年中国经济版图中最为重要的发展和承载区域。11 个城市群中,除长三角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后的最新规划即将公布外,其他区域规划均已发布。由于经济增速不会再呈现过去爆发式增长、人口长期走低趋势等现实因素影响,在城市群之外部分区域的中小型城市无法避免成为“收缩型”城市的命运。未来经济版图区域性集中、部分地区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清晰。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步确定城市群

成熟型城市群

长三角: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

珠三角:深圳、广州、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

京津冀:北京、天津、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

准成熟型城市群

山东半岛: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

成渝:重庆、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

辽中南: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辽阳、丹东、营口、盘锦、铁岭

海峡西岸:厦门、德州、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

中原:郑州、济源、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

江淮: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巢湖、宣城

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益阳、常德、娄底

哈长:哈尔滨、长春、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吉林、松原、延边朝鲜

长江中游:武汉、天门、黄石、鄂州、孝感、咸宁、黄冈、仙桃、潜江

关中-天水: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天水

发展型城市群

呼包鄂榆: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榆林

鄱阳湖:南昌、九江、新余、吉安、宜春、景德镇、抚州、上饶、鹰潭

东陇海:徐州、连云港、日照

太原:太原、晋中、阳泉、吕梁、忻州

滇中:昆明、曲靖、玉溪、楚雄

北部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

兰州-西宁:兰州、西宁、白银、定西、临夏

宁夏-沿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

黔中:贵阳、遵义、安顺、毕节、黔东南、黔南

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伊犁、博尔塔拉、塔城、吐鲁番、哈密

藏中南 :拉萨、日喀则、那曲、山南、林芝

骨干城市群战略层次及组成

一体、开放、协作、错位

通过分析陆续发布的城市群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城市群在整体上与国家战略充分对接、协调统一,在各自发展方向和定位上又各有特色、错位发展,在战略和空间层面构成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发展的骨干支撑节点。

一是充分对接国家战略,开放步伐坚定不移。在空间战略导向方面,所有城市群规划有机体现了国家内外战略的一体性,每个城市群都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方向,并都将“开放”设定为自身核心战略定位之一。3 个国家级城市群力争努力扩大全球影响力,中西部、北部、南部城市群均明确了西亚、北方、东盟等优先开放的战略方向,中部城市群则把“内陆开放”作为重点发展目标。从国家至城市群层面全面贯彻“开放”政策,这说明在世界仍处于缺乏颠覆性创新引领经济增长点的阶段,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带来的经济活力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未来在对内对外促进贸易方面将会得到从上到下更多的资源倾斜和政策聚焦。

二是突出加强省际协调,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根据城市所属省份,可以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省际和省内两种发展模式。隶属于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之间由于空间距离较近,交通、通信、历史及文化等各个方面联系较为紧密,且由同一省级机构统筹协调,一体化所面临的自然与行政障碍较低,因而省内城市群相对于省际城市群更易于形成和发展。然而相对省内发展模式,省际城市群往往包含更多的城市,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更加充分自由流动,更易于发挥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实现扬长避短、互补互强。2010 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初步确定的 24 个城市群中仅有约 1/3 为省际城市群,之后部分城市群覆盖范围和内容等经过调整,至 2019 年“3+8”骨干节点城市群发展已经确定均为省际城市群。这说明,通过引导城市群发展打破行政边界束缚、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自由流动将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土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可期支撑。

三是城市群能级梯度排列,中远期目标明确且实际。在城市群各自出台的规划中可以看出,“3+8”骨干节点城市群均对自身能级和发展目标有着清晰的定位和方向,从能级分布上可以明显看出自东向西依次降低的梯度排列。从能级定位具体来看,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级主要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等东部地区三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将承担体现国家实力和发挥国际影响力的作用;第二层级主要包括成渝和中原城市群等中部城市群,均在规划中提 出 2020 年建设国家级城市群的短期发展目标,已经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够对周边区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在促进国内市场双向开放方面潜力较大;第三层次主要包括北部湾、关中平原、哈长、兰州-西宁、呼包鄂榆、长江中游等中西部城市群,均在规划 2030 年后远期目标中提出建设国家级或区域重点城市群,属于区域性经济发达地区,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四是产业导向错位发展,生态文明成为共识。在产业定位上,骨干节点城市群均根据自身现状特色确定了发展导向,在领域上相对错位。3 个较为成熟的东部城市群将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确定为产业导向,并特别强调了创新驱动;8 个中西部城市群则以特色制造和商贸物流为主要导向。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上所有城市群在战略定位方面均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在未来中长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环保理念将始终贯穿其中,环保相关产业也会受到政策的持续支持,得到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出自中银国际证券

[江淮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_)]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8/3930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