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快报》文/高伟
自古以来,四川便是鱼米之乡,素有“天府之国”美称。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一直处于较长时间的短缺经济时期,造成四川当时吃鱼很困难,全省每年每人平均只有半斤鱼都不到。
瞄准光伏
目前,通威旗下的绿色安全食品标杆“通威鱼”已经在成都取得了高度的市场认可,2017年销量增幅超过了60%,未来将在多地复制成功模式。同时,西南地区最具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的水产品交易中心“通威三联交易中心”建成,日交易量近100万斤,其在水产品交易环节做出的创新探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2020年全年,沪深300指数上涨27.21%,创业板指上涨64.96%;今年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3.13%,创业板指下跌7%。一季度A股风格的突然转变,让机构投资者不得不重新预判重新调仓,即便是热门板块热门股票也出现了迥然态度。
《电鳗快报》注意到,光伏龙头通威股份就面临这样的境遇,一季度出现了“基金狂抛社保猛进”的机构对立局面,该股也一度成为机构第一分歧股票。
最新统计显示,社保基金最新出现在37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量6.76亿股,期末持股市值合计200.46亿元。持股变动显示,不变6只,减持14只,新进10只,增持7只。
然而,通威股份的机构持有人在2021年一季度出现了大幅抛售,2020年通威股份持股机构共有130家(含一般法人),2021年一季度只剩11家机构,其中不算一般法人,基金持有仓位最多,也是一季度减持最坚决的机构,持股比例从2020年12月的17%减持至1.36%。另外保险从2020年持股比例2.05%减持至1.17%。
从股价表现上来看,通威股份经历了一场浴火淬炼。2月18日,股价最高55.5元,3月25日却报收30.66元,下跌了44.76%。截至4月21日,股价报收33.95元,市值为1456亿元。“对于通威股份来说,今年一季度股价表现并不好,尤其春节过后,一度回撤45%左右,成为抱团股中回撤幅度居前的公司。截至4月21日收盘,通威股份年内仍下跌11.68%。”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是选择放弃抱团获利了结,还是逆势进场增持,自然是机构们的最大分歧。
股价下挫44%可否建仓
多晶硅和电池片龙头
从通威股份公告的措辞看,公司在最近三日密集地接收到相关问题:“经公司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及投资者来电反映,近日,市场传闻颗粒硅技术较改良西门子法有优势,可能影响公司在高纯晶硅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受益硅料价格上涨,Q2业绩高增长。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上半年业绩28-30亿元,同比增长192%-213%。拆分到Q2单季度,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0-22亿元,同比增长211%-242%。受硅料供需紧张影响,硅料价格大幅上涨,测算得Q2公司硅料销售均价达160元/kg左右,远高于去年同期60元/kg左右,公司生产成本刚性,高价格弹性带来大幅的利润增长。此外,在二季度行业电池片开工率整体下调情况下,依然保持满产满销状态,实现量利同比增长。
相较于其他国际一线多晶硅厂商,如德国瓦克或江苏中能,通威多晶硅生产的成本优势依旧显著。据严虎透露,通威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祥法”多晶硅技术,每吨多晶硅综合能耗在原来基础上降幅达62%,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至4万多元/吨。此外,永祥股份多晶硅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截至2017年末,永祥股份累计申请专利81项,获得授权的有6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通威股份具备独立自主的冷氢化处理技术,3年间投入5亿元以上研发经费,采用冷氢化技术将四氯化硅转换为三氯氢硅,并实现废物循环综合利用,转化效率高达24%,而业内平均水平为19%。
业务合作方面,通威股份表示,公司已与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建立制造端股权和供应链的合作,并与多家行业公司签订长期供应链订单。“公司将在光伏业务上继续保持与行业上下游伙伴的紧密合作,坚持专业分工,协同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共同打造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行业发展生态。”通威股份称。
继续扩产加码改良西门子法,稳定行业龙头地位。公司预计投资140亿元左右在乐山投资20万吨高纯度晶硅项目,一期10万吨将于2022年12月底前投产,预计公司多晶硅产能将在2022年达到33万吨。新产能的投放,一方面表明公司对改良西门子法技术路线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新产能的扩张,公司行业领军地位进一步稳固。近期多晶硅市场入场选手增加,市场担心竞争格局恶化。东北证券认为,硅料市场的竞争不在于入场者多少,而在于成本的管控以及下游稳定的客户。长期看,精细化的成本管控仍然是行业竞争制胜的法宝,此外行业将面临全产业链过剩,成本具备竞争力且拥有长期稳定合作的下游客户才是多晶硅企业持续发展并提升份额的保障。
从公告来看,通威本次公告主要回应的是颗粒硅相关问题。
在光伏产业链中游,2016年通威股份耗资50亿元,收购控股股东通威集团持有的合肥通威100%股权,深度切入太阳能发电核心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
刘汉元指出,清洁能源发展过程当中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和建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能源,但其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相对又有限。因此,通威股份创造性的推出水下有效高密度、安全的水产养殖,同时水面又能充分把空间复合利用起来进行光伏发电。
虽然广发系基金还没有披露一季报,但在通威股份的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已经再也找不到广发系4只基金的身影了。
刘汉元感慨:“在当年,从短缺经济时期到专业的研究试验,到试验的推广和示范,到最后商业化的应用,如何把这些有机地连成一体,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在此严峻背景之下,刘汉元带领下的通威没有退缩,而是加大科研投入、深挖核心技术,努力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和提升环保水平。经过多年发展,通威股份在技术品质、成本管控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多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
事实上,除了“颗粒硅的潜在威胁”,近期市场对通威股份还有其他质疑。
近日另一份来自SOLARZOOM智库的报告也指出,基于各环节模拟毛利润测算,一季度以来通威的硅料利润是增加的,但电池片利润则大幅压缩。
在那个一大批优秀人才怀抱理性,投身下海经商的时代浪潮之中,不满足于网箱养鱼模式已有的巨大成功,刘汉元乘此浪潮毅然投身实业。1986年3月10日,通威的前身眉山县鱼用配合饲料厂(科力饲料厂)建成投产,通威正式迈开了作为民营经济一分子向前发展的脚步。
“渔光一体”打通产业链
截至2017年底,通威股份已拥有7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其生产、销售网络已布局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8/3788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