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通威股份已先后收购永祥股份、合肥赛维太阳能(现合肥通威)、通威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并建立北京渔光一体等终端公司。
但好景不长,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等多重打击,光伏市场的增速低于预期,导致了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过剩。面对市场的萎缩,中国企业为了回笼资金开始进行残酷的竞相杀价,使得光伏组件的价格一路走低。受下游产业的影响,多晶硅的价格也从70万/吨,一直降到了14万元/吨。
积极进行水产销售大数据布局,借助已有的“通心粉”平台做好信息及服务工作,将“全渔恵”、“全农惠”、“通威生活”等电商平台与线下水产批发市场的建立充分结合,打造鲜活水产品流通电商体系。严虎指出,发挥“ 通威鱼”品牌优势,着力沿水产品的“养殖-批发-零售-消费端”路径拓展,实现水产品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覆盖,逐步走向世界级的安全食品。
在此严峻背景之下,刘汉元带领下的通威没有退缩,而是加大科研投入、深挖核心技术,努力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和提升环保水平。经过多年发展,通威股份在技术品质、成本管控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多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
在那个一大批优秀人才怀抱理性,投身下海经商的时代浪潮之中,不满足于网箱养鱼模式已有的巨大成功,刘汉元乘此浪潮毅然投身实业。1986年3月10日,通威的前身眉山县鱼用配合饲料厂(科力饲料厂)建成投产,通威正式迈开了作为民营经济一分子向前发展的脚步。
通威股份表示,截至目前,公司高纯晶硅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满产满销,积极保障供应。
进入21世纪之后,市场经济日益显现出多元化特征,刘汉元以敏锐而理性,果敢而稳健的作风,带领通威实现A股上市、产业多元化拓展等里程碑式发展成就。
在股价异动公告中,通威股份重点回应了市场传闻的颗粒硅问题。
从公告来看,通威本次公告主要回应的是颗粒硅相关问题。
此外,通威股份还在公告中提及了产能规划和业务合作情况。
同样消失在“前十大”的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灵活配置混合,据其一季报称,“目前组合持仓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机械、电力设备、医药和精细化工等行业。”该基金表示,今后将更加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个是技术进步带来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 5G 应用;另外一个是国产替代、补短板的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为主的高端制造业。组合配置上仍然以 5G产业链、新能源、高端制造为主。
《电鳗快报》翻阅了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的持仓情况,该基金在2020年年报中对“光伏”情有独钟。“随着光伏行业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汽车电动化大趋势的确立,以及海外需求的快速增长,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快行道,龙头公司将充分受益。同时,随着海外疫情缓解,全球持续复工复产,液晶面板、大炼化,以及海外定价的顺周期行业仍值得重点关注。”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经理刘格菘在年报中表示。
对比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股东数据,通威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中,2020年底有6个席位是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广发小盘成长混合、广发创新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灵活配置混合等;时至今年一季度末,只有两个席位是证券投资基金,分别是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创金合信工业周期精选股票。
截至2017年末,永祥股份累计申请专利81项,获得授权的有65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通威股份具备独立自主的冷氢化处理技术,3年间投入5亿元以上研发经费,采用冷氢化技术将四氯化硅转换为三氯氢硅,并实现废物循环综合利用,转化效率高达24%,而业内平均水平为19%。
200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引发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热潮,由于光伏电池对于多晶硅的需求量猛增,引发其价格的一路飙升,进而吸引了巨额投资。以多晶硅为入口,2006年12月通威着手组建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股份),直接切入到光伏产业的核心上游业务。
目前,通威股份已成为国内唯一已构建了“多晶硅-电池片-光伏电站”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布局的企业,形成了“光伏+饲料”双业务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同时,经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核实,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目前均不存在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收购、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资产注入、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大事项。
“通力合作,威力无穷”,1991年初,“科力”正式更名“通威”。随后,全新推出的“通威牌”饲料迅速被四川省评定为“四川省饲料行业优秀产品”,通威饲料的市场占有量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通威产品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2017年,通威股份获得创新成果47项、专利授权44件,获得四川省201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例如,在记者获得的一份3月3日通威大跌的点评文件中,论者即列出了三个逻辑,分别是颗粒硅取代西门子法的担忧、对通威业绩的担忧和对薄片化减少硅料需求的担忧。
如果说通威在水产领域的创业史堪称中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壮大历程的缩影,那么通威在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史则是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和创新发展方向的写照。
硅料下半年仍紧缺,2022年依旧是主产业链有效产能最小环节。近期硅片价格下降引发市场对硅料价格大幅下跌的担忧。此次硅片价格的变动一方面来自于需求不及预期的向上传导,另一方面来自于高景、上机新产能对行业的冲击。东北证券认为硅片被动降价是主因。硅料紧缺贯穿全年,价格存在波动,但大幅下跌可能性较小。此外,展望明年硅料仍然为主产业链中最少环节,新进入的硅片产能远高于硅料,硅片的产能扩张将托底硅料价格,预计2022年硅料均价仍有望维持100元/kg以上。
在后两个逻辑方面,该文件提及的部分论点包括通威去年四季度可能做了大幅的计提减值、市场对通威一季度业绩保持谨慎、限制性股票计划有压低股价诉求、硅片薄片化可能削弱盈利能力等。
瞄准光伏
截至2017年底,通威股份已拥有7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其生产、销售网络已布局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8/3771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