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基于长期积累的评估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对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重新定义,即:“新型智慧城市就是在网络信息文明新时代,城市生活人群所向往的更安全、更便利、更健康、更快乐、更科技、更智能、富含活力、充满希望的未来城市之统称!”智慧城市的初心使命即“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城市为人民。”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就是要让城市中生活的大多数人能微笑着迎接每一天,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老百姓对更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追求。
“城市大脑”技术为回答好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城市大脑”是为城市生活打造的一个数字化界面。市民凭借它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通过它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治理效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各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视,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
引用全球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评估评级专家委员会学术指导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的发言“回顾世界发展史,标准的制定和统一对于某一个产业发展尤为重要。我们看到,我国已经在碳排放、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也建立自己的指标体系,并且受到国际的认可和借鉴。我相信今天我们探讨的‘SMILE微笑指数’智慧城市评估评级指标体系能够不仅给中国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向前列,也对世界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工业4.0战略,是指将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实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工艺的虚拟仿真、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监控。后来,数字孪生的思想逐渐向城市管理领域扩展,出现了“城市数字孪生”的概念。城市数字孪生是指对城市的主要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城市的数字孪生模型,从而实现对城市的运行和发展进行预测、控制、优化和管理。城市数字孪生模型综合了城市的工业、交通、建筑、市政、环保等各方面的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模拟场景来模拟城市的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城市管理提供支持和决策。
1、提高城市运营效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城市进行快速的综合分析和仿真,帮助城市管理者进行决策和控制,并加速政策和规划的实施。
2、提升城市管理精度: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真实模拟和模型预测,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政策和规划的效果,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限制,更准确地制定政策和规划。
3、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进行精准预测和及时应对,提高城市的安全保障能力。
4、提升城市群众的幸福指数: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公共服务系统,为居民提供便利、高效、节能、环保的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1、智慧城市智能交通
2、智慧城市智能环保
3、智慧城市智能公共服务
智慧城市智能公共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通过对城市公共服务场所、设施的建模和分析,实现对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推荐和高效运营。
1、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2、加强数字化技术与管理的融合
3、实现数据共享和互通
4、推动城市管理部门与市场协同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但目前城市规划中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技术还不够成熟。同时,城市规划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周期,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需求。
“数字孪生城市”的概念,出现在多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上海提出,要系统化构建城市数字底座,推动空间信息数据应用,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四川提出,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会治理,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智慧社区;深圳明确夯实以城市信息模型为核心的全市域统一时空信息平台和数字化底座,建设城市级物联感知平台,有序建设全自主可控的数字孪生城市和鹏城自进化智能体。
智慧“晓屋”:
数字孪生城市的发展
本文章来源于中国安防行业协会公众平台
二、数字孪生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
有关《2021-2022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强榜》完整榜单详情请登陆:促进网和促进号查询。
科学治理,数据先行。有别于“人工巡查”的被动处置模式,京东云以物联、数联、智联为基础,利用AI算法实现了“智能巡查”的主动发现,可以“一屏识别”乱扔垃圾、沿岸垂钓、占道经营等情况,利用视频数据和传感器数据,快速预判,并将相应事件汇总到普陀区城市中心综合受理派单管理系统“一口派单”,精准对接到区—街镇—片区进行三级处置,并对处置效果进行考核问效,形成事件智能发现—预警—派单—治理—问效的全流程闭环,实现苏河两岸的高效治理和集约化服务。
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如今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已经达到60%,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性打击。加之城市人口增多、产业转型、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加剧,延缓了城市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而双碳目标下生态智慧城市的建设无疑给这一现象指明了改进方向。城市管理者可从智慧化角度挖掘新产业、开发新技术、建设绿色交通、加强能源利用,从多方面解决城市生态化建设中的低碳问题,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
条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底座,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两大支撑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制度设计,推进公共数据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开放与共享。
智慧城市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智慧城市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发展壮大。智慧城市是指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建设的城市,通过运用智能、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智慧城市的前景极具吸引力,可以实现资源有效率的利用,能源消耗的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防控,社会安全的有效维护,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以及居民的智能生活等功能。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有丰富的回报。智慧城市可以带来更高效的管理,更高质量的城市服务,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未来,智慧城市将成为解决现代城市问题的有效方式,这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8/3723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