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澳洋科技股吧(澳洋科技)

发布时间:2023-07-29 17:39

财信网(记者 黄晓霞)澳洋科技是国内粘胶短纤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厂家之一,2014年起积极谋求转型,2015年向大股东定增收购其旗下医疗资产,形成粘胶短纤+医疗健康服务双主业的经营模式。今年粘胶短纤市场价格回升,行业逐步复苏且进入长景气周期,医疗健康服务全面出击,发展迅速,业绩将实现快速增长。

“澳洋科技今年的粘胶短纤盈利情况有望超过2015年。”海通证券余文心指出,对比2015年粘胶短纤价格发现,2015年其价格从1.15万元/吨左右开始反弹,到8月份才达到1.35万元/吨,冲高到1.5万元/吨后迅速下跌,企业盈利从三季度开始大幅改善;今年粘胶短纤价格从1.2万元/吨开始迅速反弹,到4月份已经超过1.4万元/吨,同期原材料溶解浆的价格相对平稳。随着二季度萧山富丽达18万吨产能停产搬迁,行业供给短期内有望继续收缩,且3-5月是下游需求的旺季,产品价格有望冲击1.5万元/吨的高位。总体来看,今年新增产能有限,行业供求价格持续向好,产能过剩情况逐步缓解,行业开工率维持高位,企业盈利时间较去年大幅提升。

2015年7月,澳洋科技向大股东澳洋集团定增6.5亿收购其旗下医疗资产澳洋健投100%的股权,正式进入市场前景广阔、盈利能力较强的医疗健康服务产业。澳洋健投主要业务分为医疗服务和医药物流两块,承诺2015年、2016年、2017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0万元、6000万元、7200万元。

除了收购澳洋健投,澳洋科技加大投入,向大健康行业全面战略转型:去年11月定增募资2.6亿元用于港城康复医院及康复医院连锁项目,未来三年内,公司计划与30-50家医院进行合作,初步建立覆盖华东地区的康复医疗网络;新设高端月子会所,高端体检中心的部分设施也已建造完成并开始营业;去年10月旗下养老地产项目优居壹佰开业,是融入了“医养融合”概念的中高端养老公寓;参股上海吉凯基因,布局精准医疗领域,吉凯基因主要业务覆盖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细胞培养和增殖等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在RNAi和慢病毒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澳洋科技一季报显示,报告期营业收入10.38亿元,同比增长11.50%,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大增2314.77%。并预计2016年1-6月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300万元-6450万元,同比增121.49%-169.55%。在公司2015年年报点评中,预测2016年全年医药板块贡献净利润0.6亿元,化工板块贡献净利润1.6亿元。

澳洋科技去年7月定增收购澳洋健投的增发价为13.65元,截至昨日,公司收盘价为10.25元,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澳洋健康同时表示,本次交易将进一步帮助公司深化大健康发展战略,整合资源、优化资产结构,有助于改善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增强公司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的能力。初步核算,公司本次出售预计利润总额增加约为2580万元,实际影响公司损益金额需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关证明文件。

为减小偿债压力、流动性风险以及经营亏损对持续经营带来的风险,澳洋健康管理层制定了以下应对计划:控股股东澳洋集团以持有的已发行且未受质押或冻结的1亿股股票,订立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当澳洋健康及其子公司偿还银行借款或应付票据需要资金支持时,将使用股权质押等合理方式提供资金支持,且该部分股权除上述用途外,不向任何其他方质押或出售;编制现金流量计划,考虑缩减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推迟项目研发及减少资本性支出;与相关金融机构开展新一轮的融资沟通,签订贷款合同以保证未来12个月内的银行贷款资金。

对此,澳洋健康认为,战略协议的签订是公司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突破口,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战略举措之一。同时,澳洋健康否认利用工业大麻概念炒作股价。

有数据显示,粘胶短纤2015年产量318万吨,表观消费量310万吨,当前国内有效产能365万吨,产能利用率87%。且尚未统计到确切的新增产能,同时约5%的旧产能面临关停搬迁,供给将有所下降,行业开工负荷长期高位,库存维持低位,厂家订单饱满。叠加2016年以来,粘胶短纤月度出口高速增长,1-3月出口量累计同比增长42%,有效提振粘胶短纤的总需求。综合来看,粘胶短纤行业将维持供需紧平衡的局面。广发证券分析师王剑雨预测,澳洋科技具备30万吨的粘胶短纤产能,假设不考虑原料价格上涨,粘胶短纤价格每上涨1000元/吨,将增厚EPS0.26元,业绩弹性大。

定期限内行使上述权利的,本次回购注销将按法定程序继续实施。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

根据披露,澳洋健康控股子公司阜宁澳洋于2016年底计提了当年的奖金并于2017年8月发放,但相关奖金未全部发放给阜宁澳洋员工,部分发放给上市公司体系内非阜宁澳洋员工。其中,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亦获得前述奖金,但未在2017年年度报告中披露。

澳洋健康表示,控股子公司阜宁澳洋与黑龙江省赵光农场、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别签订《工业大麻收购战略合作协议》和《工业大麻纤维研发的战略合作协议》,与前者就工业大麻的种植、工业大麻麻皮的收购等事宜达成战略合作。

半年报净利润将翻番

江苏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减资公告

 

财务费用支出致全年亏损,转型效果尚未显现

 

12月28日晚间,澳洋健康披露资产出售公告。公司拟分别以954万元、2226万元的价格,将持有的澳洋新材料30%、70%股权转让给陈金妹、江涛,交易价格合计为3180万元。

在化学纤维业务拖累下,澳洋健康(002172.SZ)急需寻求利润增长,不过却仍未摆脱扭亏失败的魔咒。3月23日晚间澳洋健康披露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0.21亿元,同比下滑33.27%;实现归母净利润-1538.98万元。在前三季度实现盈利的情况下,澳洋健康于第四季度一举亏掉了全部利润。

相较于2021年营收30.29亿元、归母净利润-10.39亿元,2022年公司营收依旧呈下滑态势,并持续了以往的亏损局面。

分单季度来看,澳洋健康第1至第4单季度分别实现营收6.44亿元、3.92亿元、6.44亿元、3.4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249.89万元、1352.79万元、-2118.74万元、-4022.92万元。事实上,前三季度澳洋健康尚盈利2483.94万元。但在第三单季度,澳洋健康再度陷入亏损,更在第四季度将前期利润一举亏完。

年报披露第二天,有网友在贴吧表示,“2022年营业额20亿,一二季盈利,三四季亏损,可能是1.8亿盖专家楼导致的亏损”。钛媒体APP致电澳洋健康求证下半年亏损原因,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财务费用支出比较多。公司只是把子公司阜宁澳洋化学纤维的相关业务进行出售,阜宁澳洋未出表,相关债务仍需继续偿还。此外,还有一些诉讼事项以及确认在年报里的一笔澳洋新材料资产处置收益转到了2023年一季度,所以导致了第三、四季度的亏损。

报告期内,澳洋健康三大业务板块医疗服务、医药物流、化学纤维分别实现营收10.07亿元、9.98亿元、1691.94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9.8%、49.36%、0.84%。

由于国内粘胶短纤市场竞争激烈,粘胶短纤产品销量和利润下降,个别子公司甚至出现了持续亏损的情况。2019年至2022年,化学纤维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73%、-17.29%、-3.70%、19.29%,营收占比分别为39.73%、39.38%、34.78%、0.84%。

2021年起澳洋健康就开始着手出售化学纤维相关业务。2022年5月,澳洋健康完成了子公司阜宁澳洋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出售,转让款合计17.27亿元。同年12月28日,澳洋健康以3180万元出让了澳洋新材料100%股权,该部分股权出售收益约2582.78万元将在2023年一季度予以确认。

在全面完成向大健康业务转型后,澳洋健康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医疗服务,形成了医、康、养护联动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澳洋健康成立了澳洋生物科技及与其业务相关的子公司,力求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的销售业务上进行探索,寻求新的业绩增长渠道。2022年贵玺系列滋补、养生产品已实现上市,但澳洋生物科技实现的净利润为-185.13万元。

数据方面来看,医疗服务与医药物流利润占比分别为70.13%、28.71%,毛利率分别为19.63%、8.11%,分别同比增长-1.07%、1.26%,利润占比较大的医疗服务毛利率反而出现下滑迹象。

根据《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四次修订稿)》,港城康复医院建设项目预计效益为运营期年均销售收入7523.28万元,年均税后利润1526.35万元;澳洋医院三期综合用房建设项目预计效益为运营期年均销售收入9725.1万元,年均税后利润2419.88万元。

2022年澳洋医院三期综合用房建设项目实现的效益为2404.83万元,累计实现效益占累计预计效益的比例为114.24%。

但港城康复医院建设项目的表现却与预期差距不小。2022年,该项目实现的效益为371.82万元,较上年减少14.87万元。澳洋健康表示,港城康复医院建设项目实现效益未达预期且差距较大,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港城康复项目系新成立康复医院,其处于业绩爬坡阶段,第一年、第二年收入爬坡速度未达预期;另一方面,过去几年项目所在地的医护人员平均用人成本提升较快,同时两票制等政策压缩了药品利润空间,为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港城康复医院相比效益预测时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导致利润空间收窄。

钛媒体APP注意到,澳洋健康的资产负债率再创新高,已超越2021年的98.67%达到99.01%。其中,仅短期负债便已超过货币资金。2022年末,澳洋健康货币资金为9.84亿元,短期借款为11.7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41亿元。

此外,由澳洋健康或及子公司担保的于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金融负债金额为17.88亿元,高于货币资金和应收票据余额的11.88亿元。

同样不容乐观的还有现金流。年报显示,澳洋健康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80.29万元,延续了2021年的亏损态势,同比下滑1.01%。业绩层面的不振也在二级市场有所反应,3月27日澳洋健康股价低开3.74元/股,较历史最高点已跌去约85%。(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陆雯燕)

[澳洋科技股吧(澳洋科技)]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7/3684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