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打新热潮来袭。10月8日,将会有锦好医疗、广咨国际、恒合股份、海希通讯以及广脉科技5家公司实行网上申购,那么这一轮申购到底有多少“油水”?
7月1日,新三板精选层两只新股艾融软件、颖泰生物开始申购,也成为首批进行申购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这也意味着,新三板精选层打新已经拉开帷幕,无论是对于新三板,还是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背后的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资料显示,铁大科技处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通信信号产品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并向客户提供系统集成、工程施工、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一体化的轨道交通安全监控与防护整体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违规行为,全国股转公司对浙江思考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思考20号A2-1大宗交易二级市场循环套利基金”的证券账户采取“限制证券买入交易(三个月)”的自律监管措施。
刘平安:相对于A股而言,三板这个市场,应该A股它毕竟是成熟企业,规模比较大,所以说它是低风险,低收益的一个市场。那么对于三板总体来看相对于A股我还是始终认为它是一个高风险,因为不管是从成长的阶段,还是从它企业抵御风险的这种能力,这种风险包括这种系统性风险,当然这个系统性风险是我们企业它本身自己没有办法去规避的,而特别是那个叫所谓非系统性风险,在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所谓的市场风险、团队风险、治理结构,这些风险相对于成熟企业来讲,还是应该说比较大的。
自今年1月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与承销管理细则》(下称《细则》)发布以来,市场对于新三板公开发行以及挂牌公司冲击精选层的热情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坊间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诸如“新三板打新100%中签”、“转板后原始股股东靠上市一夜暴富”的声音,引起市场关注。
·END·
首批新股发行市盈率不算低
也就是说申购倍率高,配售比例越低收益越大,申购倍率低配售比率越高收益越小。在申购倍率和配售比率之间的取舍,才是新三板新股申购最难确定的系数。
首批两家公司均采用了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且均达到了规定的比例上限。颖泰生物引入8家战略投资者,包括一家公募基金和一家国有背景产业基金,其他均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配售股数占本次发行30%,限售期6个月。艾融软件引入了公募基金和券商2家战略投资者,战略配售股数占本次发行20%,限售期6个月。
从这8只新股发行市盈率看,不算低,基本上介于主板与科创板之间,价格不算特别便宜,就看上市后股价如何表现了。
长期以来,A股市场“新股不败”现象令“打新”成为稳赚不赔的代名词。因此,投资者对“打新”、“炒新”往往抱着“买到就是赚到”的想法。那么,新三板精选层“打新”是否也会延续这一“神话”?
不要去参与新三板基本面不好公司的申购,只要是基本面好,能确保在A股上市的公司,其申购打新风险一定不大。同时,我们静待前几只新三板新股上市后走势再定是不是参与申购,这样更加稳妥。
就在颖泰生物和艾融软件发布发行安排及询价公告的同日,证监会核准了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河北方大包装股份有限公司、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证监会下发批文提速。
风险与机遇并存
打新热度不减
股票如果新股中签率能高达100%,说明你在二级市场上市的时候就没人买。中签到手就是砸在手里!没有流动性代表即抢购的背景,谁买到手谁就是砸在手里!
首批精选层企业的打新时间也已经确定。网下、网上申购时间预计为7月1日,发行结果公告披露时间预计为7月7日。
去年12月的时候搜了一下,在8000多家新三板公司中一天成交额大于200万的只有20多家,意味着很多的公司都是买不到的,即使有些买得到,在交易时也要付出不小的价差,当时因为成交量的问题没太多的关注。随着转板规则的明确,以及打新套利的宣传,这几个月的火热程度远超预期。目前一天成交额大于200万的已经有100家左右了。
每日经济新闻
任何事情,人人都容易到手的,极有可能是陷阱。
与主板不同的是,精选层目前为全额缴款方式打新,即对投资者没有股票市值要求,仅需要全额缴付申购金额并实行比例配售,最低申报数量为100股。
张可亮:他们可以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因为进入创新层门槛也不低,创新层的企业都是1000万以上净利润的,相对也比较好的企业,未来一年内或者未来两年内,能够进精选层的,他们应该关注这样的机会。还有一部分的个人可能觉得我工作也比较忙,我也没有时间经历去分析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三板又是个好市场,我想参与,没有时间你就不要去做二级市场炒作,不要每天盯盘,那这会其实把资金交给那些专业的私募机构、PE股权投资机构。中国大部分的PE其实不赚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PE投了之后它在资本上退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是不健全的,是一个畸形发展的资本市场,所以你PE怎么可能赚到钱?每年大量PE把钱投到可能成百上千,或者成千上万企业里面去,但是发现每年等上市的只有200家左右,都是千军万马挤这个独木桥,所以你PE能力再好,你看的企业再好,但是额度有限,所以你可能也不赚钱。因为这个口太窄,但是我们接下来有了三板市场,不会有名额限制,只要市场有这个承受力,只要大家伙愿意投钱,你只要符合这个条件,注册制你是都可以发行的,这个时候中国的PE行业,才能够健康发展!而且三板的估值相对会比较低,之前PE不挣钱的原因一个是窄;第二个原因是估值太高,我只要上了市之后,我就乌鸡变凤凰、鲤鱼跳龙门。比如说我从1块钱的股票,我就变成30块钱50块钱的股票,你PE你现在要投我,明年要上市我就得要你20块钱,但是这20块钱,比如说20倍的市盈率,20倍市盈率你如果不上市,其实你靠分红是分不回来的,那这会儿PE就会让人家企业去回购,企业又把钱投到自己经营过程当中,没有钱回购怎么办?那可能就开始打官司,所以就导致一个两败俱伤的一个结果。但接下来的精选层,我认为它的整个估值都不会太高,所以你在往前去做精选层前的投资,可能估值也不会太高,我认为精选层可能15倍到25倍之间相对合理,当然有高成长性的愿意给它高估值我觉得大部分可能在这个区间;那在精选层之前创新层的企业,我觉的10倍左右的市盈率是合适的,这时候其实PE 10倍左右的去投它的话,我觉得风险性相对就比较少了,因为分红的话,如果10%的分红率,这个PE也可以过的很好,投资人LP也是满意的,因为比存银行强多了;这个时候他们才会去跟这个企业去共同成长,哪怕是3年、5年都无所谓,而且同时创新层也有退出的机制,通过大宗也好,通过各种方式其实也能退出。所以我觉得有了新三板,尤其是有了精选层以后,中国的PE行业迎来了春天!PE行业跟我们民营的优质的创新型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同时迎来了春天!
因为企业公开发行门槛比较低,这个市场个人投资者,要有效的参与三板的投资,我认为不能够完全像A股那样,去二级市场去炒股票,最好把钱要么交给公募机构,如果说你的钱不够私募的这个门槛,100万你交给公募基金;对于这种高净值的这种人群来讲,100万的门槛起投,你就交给私募机构,原因就在于这个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价值的发现能力或风险控制的能力和风险的承受能力,个人相对机构来讲他处于劣势。为什么前面这几年到现在为止,三板里面开户数二、三十万户,二、三十万户里面机构占了多少呢?机构只占到10%左右,在整个开户数里面10%左右,每年都是这样。但是机构的定增的融资和交易占到整个市场的百分之七、八十,换句话说这个市场,它就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这样一个市场。和A股是又倒过来了,A股它就是一个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这么一个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种结果,就是因为两个市场的属性不一样,市场的本质不一样,三板是一个相对而言,服务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偏早,规模偏小、价值成长很高的这么一个资本市场;而A股是发展阶段偏后规模很大,很成熟的这么一个市场。因此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个人投资者要有效的参与三板这个市场来,我认为最好最佳的策略不是个人去买股票,不管是打新也好,还是二级市场这样一个股票买卖也好,我觉得这个把钱交给机构,公募资金或者私募基金,是一个最好的策略。
对私募机构来讲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给我们提供了退出通道,我们把钱投到企业以后,企业如果说上不了市,对我们来讲问题在哪里呢?一个是很难退出来,它企业没有钱,它如果说回购又需要钱了,它把钱都投到实验里面去了,它哪有钱来做回购呢?回购这个条款在私募里面,我们通过统计,对赌回购真正成功的概率,就在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失败的,说明你投完以后,你想把钱撤回来是很难。三板由于它是实行一个市场化的这么一种制度安排,对于PE机构来讲退出相对而言,也就变的特别的容易一些。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说进和退它整个市场的环节,每一个环节它有打通了,所以说对PE行业的成长来讲,是最大的这么一个利好。
另外一个就是说,对于三板市场或A股市场的投资,我认为对机构的好处还有这么几个,第一个由于上市的这个门槛比较低,比如说现在精选层,前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平均1500万,两个亿的市值,净资产的这个收益率不低于8%,对于众多的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微企业来讲,它就完全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融资,来满足到企业的这么一个需求;对于投资机构来讲,就有大量的机会来投这些有创新能力,然后能够公开发行的这样一些企业,因此我们说一个是机会多了,换句话说,不像原来那样。原来企业上市叫过独木桥,没有几家企业,我们发行了三十年,A股才3700多家上市公司。如果说现在我们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后,包括三板这样一个精选层推出来以后,这种现象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对于PE机构来讲,有大量的可以投的标的,实现一个很好的一个退出,这是第一个机会多;第二个价值的空间大,因为IPO公开发行的这个门槛前置或下移,如果它有足够的资金,然后一、两千万的净利润,三、四年涨个差不多七、八千万,(或者)一个亿它是很容易的。因此我们说刚好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参与到这个投资,价值成长的空间相对于A股而言的话,要高得多。再有一个,投资还有一个成本叫什么?获取信息的这种成本太高,现在三板出来以后,反正我就在几千家企业里面,我们经过统计,基本上在三板里面,能够融到钱的企业的比例20%左右,完全遵循了二八定律,20%里面我们根据我们自己的行业,根据我们的技术的这种偏好,根据我们投资偏好的话,可能选的话,总有那么好几百家企业可供你投,因此我们说获取项目信息的这种成本,非常低,再加上是公正公示,治理结构、财务规范的方方面面而言的话,要好得多!
刘平安:首先我认为要抓住精选层的本质,既然是科创资本市场,你就得有科创出现,我认为这个可能是选择赛道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或者说标准。从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你把握好这个国家的七大战略性新兴行业,包括节能环保、信息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等,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一种选择,因为一是符合国家的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第二个也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的这样一些行业;第三从市场角度来讲,这些行业市场的天花板会很高,市场的空间会很大,我觉得这个是最基本的这种选择。当然每一个人、每一家机构,它可能有自己的一个定位。比如说我是擅长节能环保,还是擅长于信息科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等,这个它有它自己的一个选择这样的一种标准。另外一个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则是选择细分行业的龙头,找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因为现在精选层相对于科创板来讲,它的行业的包容性会更宽更广一些,那可能就有些传统的行业,包括制造业也会到三板精选层,来挂牌、来公开发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就可能选择那些,这个行业不是很大,也可能三、五十个亿,七、八十个亿,我们说相对于那些上千亿,或者万亿的行业,比较小的一个行业,而这些我认为就投龙头。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7/3631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