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20日成功试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后,韩国外长郑义溶21日赶忙发表讲话称,韩国潜射弹道导弹性能远优于朝鲜,“望国民周知”。韩国防长徐旭则专门强调了一句话:“朝鲜潜射导弹还处于初级阶段”。
仅次于中俄,朝鲜导弹实力如何,重点发展四种导弹
2019年10月2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表示,朝鲜于当天早上7时11分许在江原道元山近海向东发射一枚疑似为“北极星”系列的潜射弹道导弹。导弹的最大飞行高度超过910千米,飞行距离约450千米,该导弹可能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了“级间分离”。次日,朝中社宣布2日成功试射了“北极星”3潜射弹道导弹。这是该导弹在2017年首次公开后的第一次试射,意味着朝鲜潜射导弹研发进入了新阶段
射程不断增加的“北极星”系列导弹
此次发射“北极星”3,是朝鲜时隔3年再次进行潜射导弹的试射活动。朝鲜曾于2016年8月24日在半岛东部海域成功从“新浦级”潜艇上在水下快速发射“北极星”1固体潜射导弹,导弹两级分离正常并且弹头首次成功落在距离发射地点大约500千米的日本海水域。当时,导弹的最大弹道高度达500多千米。美国导弹专家称,如果以正常角度发射,“北极星”1潜射导弹的射程可在1 000~1 250千米以上。在此之前的2016年4月23日,“北极星”1已经进行过一次水下发射试验,导弹成功点火爬升,不过,美韩说后续飞行没有取得成功。2014年10月,朝鲜在新浦船厂首次进行该导弹的陆基发射试验,2015年,朝鲜共进行了1次海基平台和1次水下平台试验,2次利用潜艇的水下发射试验。经过多年努力,朝鲜已经初步掌握了潜射导弹的“冷发射”技术。所谓“冷发射”是指潜射弹道导弹从发射筒出水并到一定高度后才启动火箭发动机完成发射,这有利于提高弹道导弹发射成功率。整体来看,朝鲜潜射弹道导弹试验经历了从陆上到水上、从水面到水下,再到潜艇发射的发展过程,其潜射弹道导弹技术似乎已经日趋成熟。
“北极星”1导弹在结构上由第一级、级间段、第二级、仪器舱和弹头组成。弹头外形为锥柱裙形,端头为钝锥体,圆柱段内可以存放核装置与引爆系统,下端为裙部,使弹头再入时保持飞行稳定。裙部可能还装有使弹头旋转再入的旋转系统。为了减少导弹在大气层飞行中的阻力,在端头的前方还装有一个流线型整流罩。其设计与朝鲜版R-27导弹——“火星”10也很相似。在潜艇水下试射成功的基础上,朝鲜又发展出了“北极星”1导弹的陆基发射版——“北极星”2。2017年2月12日和5月21日,朝鲜两次成功发射“北极星”2。第一次发射时,导弹飞行高度为550千米、射程为500千米,与“北极星”1潜射导弹的弹道相似,总的飞行时间约13分钟。第二次发射时,导弹发射车是在河滩边的预设阵地发射,导弹履带式发射车是通过一条林间小路机动到位,发射后马上就撤回树林,实战意味很强。
第二次发射时,导弹的飞行高度提高到约633千米,其中一级燃烧时间约57秒,分离时速度为947米/秒,高度22.2千米,二级在1分59秒时分离,此时飞行速度为2 769米/秒,高度120.2千米,7分10秒时,导弹达到最大高度。朝鲜官方称,此次发射的目的是最终确认“北极星”2地对地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全盘技术指标,充分考核在各种战斗环境中的适用可能性,以在部队实战部署。韩国情报院称,如果导弹以正常角度飞行,其射程可超过2 000千米(不过需要降低弹头重量),而不仅只有500千米。与以往朝鲜弹道导弹使用的轮式TEL三用车不同,“北极星”2改用朝鲜国产8对负重轮履带式底盘,结合底盘长度和导弹长径比计算,导弹尺寸大小还是控制在潜射版水平(不过略长),即长约9.5~10米,直径约1.5米。地地导弹采用的发射筒外径与朝鲜普通士兵身高(1.6~1.7米)相当,完全可以容纳弹体外加装减震器的“北极星”2导弹。此外,可抛尾罩的设计,表明“北极星”2导弹继承了潜射导弹的设计特点。
此后又有朝媒透露朝鲜正在开发改良版的“北极星”3潜射导弹,其弹体直径比“北极星”1/2更大。导弹由弹体、推进、制导与飞行控制、再入等分系统组成,动力装置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从早期朝鲜媒体发布的设计图来看,“北极星”3的第二级可能采用全新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一级可能仍是采用了燃气舵。从朝鲜媒体公开的照片判断,其弹体直径与朝鲜最高领导人的身高相当,弹体直径可能达1.7米。这似乎意味着,“北极星”系列编号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按弹体直径来划分,同一直径的固体导弹发动机相似,分为潜射型和陆基版。潜射版的编号为单数,陆基版的编号为双数,这一系列导弹都是采用筒装冷发射模式。当年的朝鲜阅兵式上就出现了两种型号不明的筒装导弹。一款用朝鲜国产“太白山”牌载重卡车拖运,发射筒长度约17米,估计里面的导弹长度也有15米左右。另一款搭载于16×12 TEL三用车上,被称为朝鲜版“白杨”洲际导弹,长度约22米。如果这些都是属于“北极星”系列的话,从弹体直径来判断,拖车版可能是“北极星”3的陆基版——“北极星”4。而朝鲜版“白杨”的弹体直径据称达2米,意味着朝鲜正在研制更新的固体发动机,以其为基础,应该还有一款2米直径的“北极星”4潜射导弹,根据“北纬38度”网站提供的卫星照片,美国专家发现朝鲜曾在潜艇基地内移动一个长10米、直径达2.5米的“容器”,这比同期出现的疑似“北极星”1导弹的发射筒(长9.5米、直径1.5米)更大。如果朝鲜真的存在“北极星”5,那么阅兵式上吸引全球目光的朝鲜版“白杨”导弹应该就是“北极星”6,可能采用三级固体设计。其战略雄心,可见一斑。
租号水是比较深的,新手号主会遇到很多问题,费心费力的同时,账号风险性也更大。账号不多的话,是不值当花心思自己搞的,合租抽取的佣金也不多,抽取后的收益可能比你自己运营还高的,账号也更安全。
徐旭的这句话可是非常有针对性的——韩国于9月试射“玄武4-4”潜射弹道导弹后,曾大肆炫耀本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七个成功利用潜艇试射潜射导弹的国家”,而这份名单却没有将早在数年前就完成潜艇水下发射“北极星”系列弹道导弹的朝鲜纳入其中。结果朝鲜国防科学院院长张昌河9月20日发表题为“南朝鲜不像样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文章,讽刺韩国潜射导弹“只有朝鲜的初级阶段”。
该报道还提到,朝鲜方面特意提到“五年前的成功”,可能意在强调2016年8月24日从潜艇试射“北极星1”潜射导弹取得成功。韩国9月15日宣布,韩国新型潜艇成功试射自主研制的潜射弹道导弹后,韩国成为全球第七个成功利用潜艇试射潜射导弹的国家,但并没有将朝鲜列为水下试射潜射导弹获成功的国家之列。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7/3613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