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4日讯(记者宋雅静)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挂牌成立5年以来,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在9月3日的“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自贸区云座谈会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福建自贸区累计推出16批44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40.6%。有40项创新举措作为改革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或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一是制度创新高地。福建自贸区将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丰富制度供给,解决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强化系统集成,梳理已有创新举措,寻找缺失环节,形成改革闭环。持续完善条块结合的复制推广工作机制,扩大改革红利受益面,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统筹兼顾“放得开”与“管得住”,加大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设立的首个旨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法制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是在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制度规则、运行模式。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着力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引领中国改革开放提升到新水平。
三是沿海近台优势充分发挥。深化产业合作,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引进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福建省四成的新增台资企业、合同台资选择落户在自贸试验区。
可以说,自贸区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窗口,是促进和世界各国更加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新时代下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它带来了更加优质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更开阔的投资机会,极大地降低生活和生产成本。
四是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充分利用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和“保税+”“金融+”等政策,培育了物联网、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发展了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海运快件、中转集拼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自贸“磁吸效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源源不断流入。
为了支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最近,国家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其中福建省就入选了5个国家物流枢纽,它们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所起的作用却非常的巨大,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敢闯敢试,勇立改革创新潮头
注重港区优势 重点培育十大功能性产业
疫情之下,“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彰显其意义。我们要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实施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八大工程,努力画好“工笔画”,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有更大作为。
过半省份都有了自贸区,如今自贸区遍地开花,追逐自贸区还有意义吗?
夏先鹏:打造自贸区建设优服务
去年底,台胞何佩珊在该中心领到了新版《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采信证明》,她在台湾保姆人员证书经比对采认后,被采信为大陆的育婴员。“我很看好平潭自贸片区的幼教市场。”何佩珊在平潭创办的早教机构已经开业,她的家人也一起来到平潭,于此安居乐业。
陈曦表示,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下一步要着力打造“三个高地”。
二是要积极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紧密结合。产业链格局上,要拓宽产业的合作界面,增大防范经济下行风险的回旋余地。供应链格局上,要加大一批功能性平台的建设力度,包括福州的1233供应链服务平台、厦门的集成电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平潭的台湾农渔产品交易平台等,提升跨境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能力。
根据《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福建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要建成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在陈羲看来,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坚定实施开放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在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加大外资权益保护。要加大在行业领域、要素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合作增进利益关联,努力化解国际竞争中出现的制度性、结构性矛盾。要以“一带一路”为突破口,通过双向投资、互联互通,寻求开放合作的新空间。
在泉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界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泉州分拨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包裹。去年底,阿里巴巴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Lazada集团福建分拨中心在泉州正式开仓运营。该分拨中心为福建外贸企业通过Lazada平台拓展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市场。
疫情可以隔离人,却隔断不了全球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今年全国两会,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对外开放,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谢毅力介绍说,经过四年来的努力,重点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实现对产业系统集成和链条塑造,推出了航空维修区外保税维修试点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厦门经验”;获得了集成电路保税研发试点等一系列国家支持的核心关键政策;实现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既主动服务中央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的大局,又有力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促进“一带一路”双向贸易。与欧盟、韩国、新加坡等4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AEO互认。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澳洲百斯顿集团、美国宝曼公司在区内设立全球分拨中心。打造4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商品展示馆,引进上万种进口商品。2019年进出口额180亿元,比挂牌前增长近1倍。
从战略政策来看,自贸区为城市发展带来强大驱动力,从贸易到医疗,从旅游到就业,为生活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不断推进城市格局的完善与发展,无论是经济趋势,亦或是人居形式,自贸区辐射区域都进入了长足发展的态势。可以说,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将带来深刻影响。
9月3日,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自贸区云座谈会上,福建省商务厅(自贸办)自贸政策研究处处长陈羲表示。
三是战略发展高地。一方面,突出与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接轨,推进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往来便利化自由化,实施自由贸易港某些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争取国家在财税政策、监管措施上给予特殊安排。另一方面,突出发挥沿海近台优势,在两岸融合、海丝合作上实施更开放、更自由的政策。尤其是对台领域,持续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设,与台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更紧密联系,大力引进台湾核心技术、龙头项目、高端人才,推动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实现超越,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中心目前每天的发货量约2万件,满负荷的情况下,日处理量可以达到16万件。”泉州御金跨境贸易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游发标告诉记者,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泉州、晋江在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方面的产业集群优势与阿里巴巴深化合作,借助Lazada平台拓宽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提升泉州产业链跨境电商更好的发展,2020年11月9日开仓至今已揽收国际快件超200万件、超1.3亿元。
越来越多的福建“自贸经验”走向了全省乃至全国。去年底,为做好新一批自贸改革创新全省复制推广工作,省自贸办结合第三方评估和改革成效摸底,梳理出50余项创新成果,广泛征求三个自贸片区和30余个省有关单位意见,根据实施效果好、企业受益广、推广成本低、风险可控制的原则,进行反复筛选,最终确定23项第八批创新成果推向全省,包含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政府服务等多个方面。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7/3597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