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29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涂竞玉)“依叶、氨叶的诞生,为我国新药研发与慢病防治的融合提供了最好的借鉴和示范。”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敏卿博士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造成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作为深圳大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萨医药”)面向国内外市场,针对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研究开发创新医药产品,提供从疾病预防、药物治疗、慢病管理到疾病早期风险预测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上市I类新药两个,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及在研创新产品上百项,申请专利200余项,授权专利110多项。
睿昂基因:发行人自成立以来,积极致力于“精准医疗”国家战略,是一家拥有自主品牌分子诊断产品的生命科学企业,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科研、检测服务,主要为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和传染病(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等)患者提供分子精准检测,为风险评估、疾病分型、靶向药物选择和疗效监测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发行人也在大力拓展免疫诊断的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与美国对中概股的严苛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股及A股监管机构表现出来的包容及开放态度。过去二十年,大量互联网科技、消费和生物医药企业选择赴美上市,也与过去港股和A股资本市场在包括对企业盈利的要求、股权的要求等方面限制较多有关。此消彼长,近年来港股和A股却在不断推出积极的措施为包括中概股在内的优秀企业上市创造条件。以港股为例,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为迎接中概股回家,近年来不断清除制度障碍及交易壁垒,例如推进“双重上市”等机制。截至目前,已有约30家中概股以“双重上市”或“二次上市”的方式登陆联交所。同样,A股市场自2018年推出注册制的科创板以来,截至2022年7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400余家,总市值超5万亿元。三年来,科创板IPO融资额超过600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和示范引领效益逐步显现。但是,无论是港股双重上市,还是A股科创板上市,对于中概股企业实际操作难度都不小。另外,中概股回归港股的操作时间正变得相当紧迫。尤其在美国参众两院正通过法案将中概股退市观察期从3年缩短至2年后,市场开始担忧美国SEC或在2023年3月起正式启动中概股强制退市程序。因此,对于目前仍然处于风浪之中的中概股公司而言,优秀且具备条件的公司尽快寻求产业资本完成私有化,扫除障碍,应该是未来成功回归港股或A股的关键之举。
虽然非常多的基金经理从长期的角度都表示看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但是考虑到投资需要与基本面、业绩这些基本指标相挂钩,大多数基金经理在具体的投资策略和布局里面,区块链在投资中还处于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
丽珠集团:本集团的主营业务以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业,产品涵盖制剂产品、原料药和中间体及诊断试剂及设备,主要产品包括参芪扶正注射液、丽珠得乐(枸橼酸铋钾)系列产品、抗病毒颗粒、丽申宝(注射用尿促卵泡素)、乐宝得(注射用尿促性素)、壹丽安(艾普拉唑肠溶片)、丽福康(注射用伏立康唑)、丽康乐(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贝依(注射用亮丙瑞林微球)等中西药制剂;美伐他汀、硫酸粘菌素、苯丙氨酸及头孢曲松钠等原料药和中间体;HIV抗体诊断试剂、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被动凝聚法)及梅素旋转体抗体诊断试剂(凝聚法)等诊断试剂产品。
七年前的2015年前后,中概股曾经涌现出一批私有化浪潮。例如奇虎360、如家、易居、盛大游戏、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等十几家公司均在当时启动了私有化。然而,彼时的私有化的推动力更多是来自A股市场的估值溢价。时至今日,生物医药行业私有化的两家中概股公司迈瑞医疗和药明康德已经脱胎换骨,不但成功“回家”登陆了A股或者港股资本市场,并且在各自的赛道全面布局,一举成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领袖企业,傲视全球。七年周期之后,这一轮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呼之欲出,一批优秀企业的再次集体返航,不禁让市场充满更多遐想。技术在手、战略清晰、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医药产业是否会涌现出更多细分赛道的药明康德?私有化不是终结,恰恰是破除当前中概股融资桎梏,重新寻求可持续发展,并专注于实现长期目标的开始。比起在美股飘摇不定,从美股退市似乎是更能实现企业最大利益的选择。一旦私有化完成,企业和员工将不再日日受市场干扰,避免分心和短期思维,做到聚焦执行和长期价值,形成敏捷前行的优势,不失为最佳方案。
牵头产业联盟,助推大健康产业良性发展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7/3545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