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情况来看,基差可分为对冲需求与投机需求,其中对冲需求较为稳定,而投机需求主要为脉冲式出现。从对冲需求来看,目前市场对冲主体为中性对冲产品,另外还包括部分择时对冲产品;从投机需求来看,短期情绪化交易(包括短期追涨以及短期杀跌)、跨品种(300 vs 500)的风格偏好,都会在短期内“边际”上影响股指期货的基差。因此,如果想要把握住基差定价的主旋律,就需要过滤掉短期影响,抓住对冲需求这一长期定价因子。
我们选择使用指数增强产品的超额收益作为中性产品的选股端收益的代理变量。考察指数增强基金过去N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年化)与当日年化基差率的相关性,从60日起至过去一年,两者的相关性都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说明从超额提升到产品规模再到基差扩大的整条路径,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发酵。
量化策略逐渐受市场认可
“量化策略分化比较明显。股票多头策略表现突出,CTA策略则较为平淡。”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关晓敏分析,近期中小盘风格较为强势,而量化股票策略多偏小票,多头策略反弹明显。
★风险提示
图表1:期指策略的主要维度
原有现货贸易习惯。基差买方作为钢材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规模生产企业,对矿石的年需求超过1500万吨,其矿石现货的定价主要是盯准指数价(美元价格)。因此,基差的定价标准并未采用港口人民币现货与连铁期货的价差,而是采用基差买方有代表性的指数现货价与连铁期货的价差,即双方约定现货以普氏指数折算人民币为参考标的。
那么要解决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冲击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对冲手段来规避风险。股市起伏不定,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易经验积累外加一点技术分析,去判断市场是在上升趋势还是下行趋势这个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趋势转折点上的把握,因此,我们只需要在对行情把握程度较低的时间段里运用对冲工具,对我们持仓市值进行对冲就可以做到短期规避风险的效果。那现在A股市场上我们可以有什么工具可用呢?
以上结果和交易直觉相悖。这是因为,流动性冲击常常出现在跨季、跨月或者货币政策转向的时点,相比较而言,银行拥有较低的资金成本、更加准确的关于流动性的市场信息和更强的估值风险承受能力。在流动性冲击初期,银行根据资金市场优势信息判断资金情况,若存款类机构间融资成本仍然较低,通过“收取固定利率+支付浮动利率”进行事件性交易的意愿增加。
道昆基金介绍,近期公司的三大策略都实现了年内正收益,量化基本面因子结合量价因子的选股策略取得成效。
定价与货物的交收分离可以使企业锁定远期购销,解决了生产与采购的时间错配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便于企业开展风险管理。
非银机构操作往往相反,在流动性冲击时,担忧在过程中逐渐升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需要抛售活跃债券进行融资,陆续通过“支付固定利率+收取浮动利率”套保资金成本,但有限的敞口对市场的冲击力度有限。
智通财经APP获悉,根据日本财务省周三公布的数据,日本投资者在2022年减持了23.8万亿日元(约合1810亿美元)的海外固定收益证券,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全球各大央行在去年上调利率以抗击通胀,日本投资者对冲汇率波动的成本飙升;与此同时,对日本央行将转向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猜测推动了日本国债收益率的上升,提升了对日本国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媒体汇编的数据显示,在汇率对冲的基础上,日本投资者目前持有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约为-1.32%,而类似期限的日本国债收益率约为0.5%。东京NLI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Tsuyoshi Ueno表示:“日本投资者在2022年的投资环境很艰难,今年看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对冲成本可能会保持在高位,非对冲投资者面临着日元走强的风险。”
数据显示,日本投资者净抛售了15.7万亿日元的美国债券和1.8万亿日元的法国债券,均创下历史新高;英国债券持仓逆势上涨,净购买量为2326亿日元。此外,在减持债券的同时,日本投资者变成了海外股票的净买家,买入了2.97万亿日元。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6/3387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