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欣法则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和银都是法偿货币,有一定的兑换比率,但在现实情况中,金银的开采成本、市场供求是不太可能完全同 步变化的,于是当金相对于银来说更为贵重时,人们必然地储存更有价值的金而使用相对来说没有价值的银,因为交换时是以法定比价而不是实际比价来计算的。如果银相对来说更为贵重时,劣币就成了金,银变成了良币。此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选取一个简单的想法,然后认真对待它。”
伯克希尔公司财富增长三个被严重低估的原因Three Underrated Reasons for Berkshire Hathaway’s Enormous Success——芒格和他的合伙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对伯克希尔公司财富增长的三个被低估的原因进行了判断。
正所谓能者为师,向比自己知道事情多的人请教没什么丢脸的。学习是提升自己的惟一途径,而一个人想要提高自身价值,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能把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强加于人,这个是行事的关键。
但是铸币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普通人是没什么办法辨别铸币的成色的。但是总会有专业的所谓行家在,所以在铸币方面,这些行家开始耍手段。他们把成色好的铸币融化,提取出贵金属,将这些贵金属重新分配比例,再加入“贱”金属,如此一来,可能本来2块铸币,就会变成3块铸币,甚至更多。
“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昨天更聪明一点。认真和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的,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步。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像大多数人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
当然这个利益并非单纯的指经济和物质,而是包含多方面的。他认为银行做强了,业绩上来了,员工的收益才会有成长。对于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
在企业管理下,有这样两个角色,对应“劣币驱逐良币”中的公众和个人。
可是为什么我讲到在企业管理中会有劣币驱逐良币呢?这就要深入的挖掘一下人类社会的根本行为。人都是趋利的,不管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么明显的趋利行为,还是企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这都是趋利行为。
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Charlie Munger on Mental Models——我们列出了世界上最有用的好点子,灵感来自芒格本人。
比如买卖二手车,你有一台车想卖,实际价值大约2万,我也有一台车想卖,但是我的大修过,最多就值5千,可从外观等方面看,我俩的车都是一样的,没什么明显的分别。这个时候可能你报价是2万5,最后2万就希望成交,而我呢?直接报价就1万5。
1、管理人“欲壑难填”。这一点是必须要承认的,人的欲望真的是无穷的,不管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
2、管理人都希望“自保第一”,进而谋求更高的位置。可能这样讲比较粗浅,用白话来说,管理人的目标与企业发展毫无关系,他们的目标就是成为组长、班长、科长、主任、处长、部长……一步步走向CEO的位置。向上走,首先得自保,要自保则就要干掉潜在竞争者。谁是对企业有利的“良”,那必然就是对自己不利的“劣”。那这个“良”自然也就要成为被灭掉的对象。而想要谋求高位,就必须有自己的小团队,小帮派,回观历朝历代的位高人臣,哪个倒下的时候不牵连大批的党羽,以史为鉴,就是如此。
3、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个不难理解了,因为党羽多,黑白顷刻间就可以颠倒,那天下万物还不是为我所用?任何时候,“良”就是“劣”,“劣”就是“良”,只要附和的人多了,错的自然也就成了对的。
4、代表公众的老板自身的问题。意志不坚定,心怀魔障者,往往会被利用,被蒙蔽。这是比较致命的。
5、当然,尽管有的时候公众一方是明智的,是英明的,仍然逃脱不了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带来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企业都是在病入膏肓时才开始整治的根本原因。由于信息滞后,代表公众一方发现时,劣币已经驱逐了大部分良币,所以很多企业在整改的时候,其实是已经遭受了很大损失的。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6/33745.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