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6 11:41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杜雨萌
9月1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白廷辉介绍了上海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推进落实情况。
稍早前,上海市已于9月5日正式发布《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下称《综改方案》),并提出到2022年,上海要基本完成竞争类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具体来看,《综改方案》从完善国资管理体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等7个方面提出了26项改革举措,重点推动国资监管机构改革更深一点,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更活一点,国企改革动力活力更强一点,国企发展能级提升更快一点,切实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开展国企改革区域性综合试点,有利于实现向面扩散、向难进军、向综合转型的新阶段,有利于将改革从企业综合改革向更大范围、更为复杂的区域性综合改革转变,并探索适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
据白廷辉介绍,目前上海共形成了20余个改革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案,涉及国资布局、产业整合、企业分类、整体上市、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等领域,正在逐个推进。
为确保《综改方案》落地见效,上海市还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可以说是《综改方案》的路线图、施工单。
其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行动计划》明确,市场竞争类企业基本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功能保障类企业加快符合条件的竞争性业务上市发展,金融服务类企业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在优化国资布局方面提出,80%以上的新增投资集聚在关键核心产业,80%以上的国资集聚在重点优势企业集团;在员工持股方面提出,扩大员工持股试点,突破户数、企业层级、单一员工持股比例、与所在企业集团交易比例等“四个限制”。
据上海市国资委披露,目前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管理单位包括市场竞争类企业25家,金融服务类企业6家,功能保障类企业13家。
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人社部联合召开发布会对外披露,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2016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抓好“九项重点任务”。2016年7月14日,当前国企改革试点全面铺开。
从地方上看,上海市的国企改革、混改以及细化方案、试点等配套设施,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国企改革也是市场上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百联集团与阿里巴巴的携手,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再次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日前召开的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2017年上海将“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在国资改革的首要位置。这与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及的将混改作为2017年国企改革工作突破口的精神十分契合。
1月31日上午,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以来,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成果。《国资报告》杂志邀请国资委相关业务厅局、地方国资监管部门、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员工代表、产业链合作伙伴、专家学者等纵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成效。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上海市国资委的署名文章《以混促改开创多种所有制融合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上海国资国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关政策要求,结合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际,坚持把“混”作为重要手段,把“改”作为关键支撑,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本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操作指引》等文件,严格把好“改制决策、审计评估、市场交易”三道关,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资产、收入和利润约占监管企业总数的77%、88%、90%和96%。混合所有制企业已成为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中最有活力、最有实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上海市率先出台一系列混合所有制改革文件,确保改革规范有序推进。
在市级层面,上海市早在2014年就出台《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即“一个导向三个结合”,“一个导向”即以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为导向。“三个结合”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实施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相结合;与推动国资有序流动、盘活用好国有资产相结合;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在市国资委层面,2016年印发《本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操作指引(试行)》,明确混合所有制改制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基本流程和主要风险,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提醒把关机制,规范本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一是把好科学决策关,明晰集团公司、二级及以下企业的不同决策主体和决策程序;二是把好审计评估关,规范财务审计、企业价值评估,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三是把好市场交易关,通过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发现价格、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坚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发展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因企施策、因业施策,探索形成具有上海特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积极发展公众公司,推动国资证券化国企市场化。对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的竞争类企业,推进整体上市;对业务多元的竞争类企业、功能保证类企业中优质的竞争性业务资产,提高证券化水平。
中国太保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实现伦敦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A+H+G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
2013年以来,先后推进完成了华建集团、隧道股份、国泰君安、上海银行、上海农商行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上海电气、临港集团、华谊集团等企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和辉光电等一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上海电气实现风电板块分拆上市,成为A股分拆上市新政后国资分拆上市第一股。中国太保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实现伦敦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A+H+G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
目前,三分之二的市场竞争类和金融服务类企业已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截至2022年6月底,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总市值2.41万亿元,国有股市值1.04万亿元。
分类分层系统推进,加快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一是根据企业类型和功能定位,合理设定国有股权比例,优化股权结构。除负责国有资本运营的国有资本管理公司明确要求保持国有独资之外,功能保障类国有企业均可实行混合所有制;鼓励竞争类国有企业,根据发展实际,按照市场规则有序进退、合理流动。二是根据企业层级,支持国有企业根据发展实际,在集团层面和子公司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上港集团15%股权协议转让中远海运集团,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市建科集团在国有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三步改革后,正式提交了IPO申请;上海燃气引入港华燃气,深化了行业资源协同;上药股份则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引入云南白药等战略投资者,此外,积极推进国资国企与外资外企合作。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上实集团所属上药集团与美国康德乐公司、东方国际集团与日本新联纺株式会社等合资合作,推动国内国外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三是围绕主业发展需要,实施市场化兼并收购。2017年东方国际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联泰控股,强化了自身主业优势。2020年,上海电气收购上市公司赢合科技,强化自身锂电池板块业务;
发挥资本市场优势,创新改革方式路径。一是组建国企改革基金。近年来,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陆续发起成立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国企改革品牌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上海并购股权投资基金等一批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的功能。二是支持国有企业通过证券市场、产权市场等,引入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改制重组。党的十八大以来,完成产权进场交易项目合计2781宗,金额合计5099.95亿元,交易金额年均增长率15.88%。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改革。“上海国企ETF基金”成功发行,全面覆盖上海地方国企参控股的66家优质沪市上市公司,有力地推动了国资国企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一是加快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陆续授予规范董事会选人用人、重大决策、业绩考核、薪酬分配4项权利,推动董事会规范建设。加强监事会履职管理,制定外派监事履职评价办法,完善履职评价体系,优化外派监事会主席管理,进一步明确监事会主席工作职责。
二是加快推动三项制度改革。以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为方向,完善企业经营班子选聘和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经营班子能上能下。以订立职工全员劳动合同、修订完善企业员工管理规章制度为抓手,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岗位管理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形成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行政与工会部门定期协商、员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以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为导向,出台《关于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落实董事会工资分配管理权,根据企业性质不同,实行有差别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确定工资总额。
三是加快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股权激励工作制度体系,先后制发《关于推进实施<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本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进股权激励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本市地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首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
2013年以来,华虹半导体等公司实施股票期权,上港集团、华建集团等上市公司实行限制性股票,科创投集团开展国有创投企业市场化运作试点。85%的竞争类企业制定了股权激励工作整体推进方案。22户企业在国家有关员工持股文件出台后,开展实施了员工持股试点。同时,设立“容错机制”,在“依法决策实施”“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的前提下,允许在改革目标与效果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间。
一是确立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把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落实“四个同步”“四个对接”要求,制发市管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实施意见,根据国有独资、全资、国有资本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资本相对控股企业的不同特点,明确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不同要求。境内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全部完成党建工作进章程工作。
二是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前置程序”要求。出台落实“前置程序”指导意见等制度文件,提出“前置程序”应置必置等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重大决策的前置程序。目前,国有资本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资本相对控股并具有实际控制力的混改企业,能够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的要求,发挥领导作用,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决策进行前置研究把关。国有资本相对控股企业党组织,属地管理的情况下,也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前置程序要求。
三是探索党管干部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结合途径。从直接监管企业层面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市国资委党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具体操作实施。对混合所有制的企业,董事长和总裁任职采取提名的方式,提交董事会、股东会审议。对二级以下企业,各企业集团根据各企业实际,对实行混改的子公司普遍采用了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选聘方式、契约化程度更高的管理方式和差异化程度更高的薪酬激励方式。
四是落实对混改企业的党建管理和考核。目前,混改企业中,党组织大部分采用属资管理的方式由国有股东组建,也存在部分混改企业仍然保有原来党组织架构,采用属地属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国有绝对控股的混改企业党组织职责定位、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活动等方面与传统国有企业的要求基本相同;国有相对控股或参股的混改企业党组织则结合混改企业的管理基础、运营管控权归属、企业文化、党组织管理关系归属等,按照分类指导、一司一策的办法明确工作要求。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又到新关口。
3月14日,2019年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上海国资国企要牢牢抓住综合改革的契机,加快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全力打造上海国资改革示范区和一批国企改革尖兵。
会议从六个方面明确了2019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着力保障重大任务,服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着力确保稳中求进,提升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综合改革落地,打造改革示范区和尖兵;着力完善国资监管,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效益联动发展。
上海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坚持以国资管理创新带动国企改革发展,推进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持续激发国资国企活力。
推动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落地,上海正在谋划大手笔。其中一大举措是制定推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方案。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肖文高此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上海研究制定了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方案,发挥综合改革集成、联动、辐射效应。上海电气环保集团等7家企业开展“双百企业”的综合改革,拟打造一批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灵活的改革尖兵。
“这份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方案不仅上海在做,深圳、沈阳等城市也在做类似方案。”一位知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透露,目前,上海的方案已经做好,只等批复。这份文件将指导上海未来3至5年的国资国企改革。
昨日一位与会人士对记者表示,打造上海国资改革示范区将是上述方案的重头戏之一,其他的改革则基本围绕上海新三大任务、“四大品牌”以及“五个中心”建设展开。
“新方案的亮点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扩大员工持股试点。”该与会人士表示。
其中,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国盛集团作为上海两大国资运营平台,将成为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领头羊、上海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而国资基金将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据悉,成立于2017年12月的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上海国企改革基金”)总规模500亿元,合伙人包括国盛集团、国际集团、城投集团、城建集团、电气集团、光明集团、长江联合集团及宁波优科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和民营企业。国企改革基金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合作央企,放眼全国,坚持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服务国资国企改革为己任,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价值链的全程运作。
上海国企改革基金负责人、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道洪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上海国资量大质优,国企管理规范,通过深入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企资本化改革,可望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生态,激发上海经济整体活力,并将带动和引领其他社会资本一起,在上海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战略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主体作用。上海国企改革基金希望发挥资本纽带作用,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基金化运作,助力上海国资改革示范区建设,全力为国企改革尖兵服务。
同时,企业也在积极备战,迎接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大众公用董事长杨国平对记者表示,全国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50多家,很多燃气、市政、污水处理类公司已实现证券化,但也有不少还没有。这次混改肯定会有很多机会,公司会密切关注公用事务和交通行业的国资国企改革机会并积极参与。
[上海国企改革(上海国企改革方案)]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6/3364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