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市里的每位投资者来讲,入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赢利。没有人是奔着赔钱的目的来到股市的。尽管股市的二八定律被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见证,却仍然有源源不断的投资者进入股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会是幸运的,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肯定能够挣到钱的。然而残酷的现实使一批批的所谓聪明人士,最终赔得一塌糊涂。
难道在股市里挣钱真的很难吗?当然不是。这样的问题我曾经回答过无数个投资者朋友。当我问他们对股市了解多少后,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会赔钱。很多投资者在入市之前对股市一无所知,只是听朋友说可以挣钱就进来了;有的投资者炒了大半年也不知道怎么看成交量,更不要说懂K线图形。试问,这样的投资者能赚到钱吗?其实炒股并不难,只要肯学习,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再善于总结投资经验和教训,赚钱是迟早的事情。如果一味地凭空去猜测、靠感觉去买卖的话,或许会有一时的赢利,但终究会赔得一塌糊涂。
量减价跌是量价关系的常态,代表股价与量能方向同步,买进力道减弱且人气涣散,所以是卖出信号。即投资者暂时不宜介入,应等待下跌趋势被改变之后再做考虑。
有时候,量减价跌会呈现无量阴跌,底部遥遥无期。所谓“多头不死跌势不止”,一直跌到多头彻底丧失信心斩仓认赔,爆出大的成交量,跌势才会停止。
经典量价理论认为,量减价跌是卖出信号。我们基本赞同这一观点。量减价跌过程中,如果K线是留有较长的上影线或是大阴线,不论股价的原趋势是上升还是下跌,都代表近期的行情难以乐观;如果是留有较长的下影线或是大阳线,之后股价又能涨过前几日大阴线的高点,意味着行情可望止跌回升。
在研判量减价跌关系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1)小阴小阳线的绵绵阴跌配合逐渐缩量有时会持续几个月;
(2)急涨之后,如果出现急跌急缩量,后市会继续下跌;
(3)量减价跌有时会出现在上升旗形走势中,量价头行
有时候,“量减价跌”与“量增价升”交替出现,反而是安全的上升之法。
第一种:股价调整阶段价量略减
1、上升行情回落缩量
上升行情,是指个股的整体走势处于升势之中,将个股短期波动过程中的相邻低点连结,可以得到一条向上倾斜的直接,这是上升趋势线,以45度角最为稳健。以此线为支撑,股价震荡上行,一波回落,由于仅是少量获利抛盘导致的,会出现缩量回落,当股价接近上升趋势线时,将获得较强的支撑,此时的量能也明显缩减、短线做空力量消耗殆尽,这就是中短线的逢低买入时机。
如图1-1宏图高科走势图,个股自低点位开始步入了升势之中,我们画了上升趋势线,如图标注,个股在持续上涨之后出现了一波短线回落走势,在回落过程中,量能不断缩减,当股价接近上升趋势线时,获得了较强支撑,随后再度步入升势。
可以说,震荡上行走势中的缩量回落仅是一次短暂的休整,是对不稳定获利浮筹的一次整理,也给了场外投资者一次较好的逢低入场时机。当趋势形成时,我们不宜过早地判断顶部出现,应紧随趋势,短线缩量回落时,若原有的上升形态依旧良好,更宜将其看作是回调,而不是价格走势的反转。
2、震荡回落波段缩量
个股走势呈宽幅震荡态势,价格运行没有明确的大方向,在一波短线大幅上涨之后,出现了深幅、相对快速的下跌,下跌时的量能大幅缩减,这属于震荡回落波段的缩量。
一般来说,震荡回落波段的量能萎缩越明显,则表明个股的空方力量越薄弱。短线的快速下跌更多的是源于主力不护盘、买盘入场不积极导致的,因而,这类个股一般难以出现破位下行的走势,当股价向下滑落触及到震荡区低点时,只需少量的抄底买盘入场即可出现止跌企稳,若有主力入场护盘,则一波强势回升也是可期的。操作中,此时是一个较好的波段低点买入时机。
如图1-2中孚实业走势图,宽幅震荡走势中,一波快速回落中出现了量能的大幅缩减,随后的低点企稳走势中,就是短线入场点。
第二种:股价高位阶段价量略减
1、破位下行时缩量
个股在高位区间出现横向震荡走势,若在向下跌破盘整区时出现了缩量,则表明经历震荡之后,空方占据了完全主动,且场外买盘入场意愿极低,价格走势向下运行无支撑,是个股步入下跌趋势的信号,也预示着随后的中短线跌幅较深,操作中,应及时卖股离场。
如图2-1三泰控股走势图,个股在高位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盘整走势,此时,趋势运行不明朗,但是随后的缩量破位则提示我们:个股已选择了运行方向。
2、高位震荡区缩量
在中长期的高位区,个股整体走势呈横向震荡状,上下震荡幅度较大,但是期间的量能并没有因个股的上下大幅波动而放量,反而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量,如果对比此前的上涨走势,其量能呈极度缩量状态。
一般来说,出现这种盘面特征的个股多是由中长线强主力运作的,主力在高位区的出货打破了多空平衡,从而造成股价波动,但是投资者的高位承接意愿极低,主力出货也需要漫长的过程。极度低迷的成交量伴以股价的上下大幅度波动,表明市场浮筹并不是很多,主力的控盘能力仍旧较强。在股市做多氛围浓郁的背景下,主力或会进一步拉升,毕竟股价越高、主力越主动,但这种情形很少见。更为常见的情形是由于主力获利幅度极大,既然高位区出货太慢,往往会打压出货,吸引抄底盘入场,以此实现快速出货,因而,这类个股在大市做多氛围不强的背景下,出现破位下行的概率较大。
如图2-2康耐特走势图,个股因利好消息,几次大涨之后进入了中长期高位区,累积涨幅极大。此时的走势呈横向宽幅震荡,上下波动幅度大,但同期的成交量却极度萎缩。从走势来看,主力无意拉升个股;从量能来看,个股成交极度不活跃,主力在高位区出货较为困难。同期的股市又较为低迷、成交量屡创近期新低,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这种高位区缩量滞涨震荡的个股,易出现破位走势,持股者应及时卖出离场。
对于股市里的每位投资者来讲,入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赢利。没有人是奔着赔钱的目的来到股市的。尽管股市的二八定律被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见证,却仍然有源源不断的投资者进入股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会是幸运的,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肯定能够挣到钱的。然而残酷的现实使一批批的所谓聪明人士,最终赔得一塌糊涂。
难道在股市里挣钱真的很难吗?当然不是。这样的问题我曾经回答过无数个投资者朋友。当我问他们对股市了解多少后,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会赔钱。很多投资者在入市之前对股市一无所知,只是听朋友说可以挣钱就进来了;有的投资者炒了大半年也不知道怎么看成交量,更不要说懂K线图形。试问,这样的投资者能赚到钱吗?其实炒股并不难,只要肯学习,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再善于总结投资经验和教训,赚钱是迟早的事情。如果一味地凭空去猜测、靠感觉去买卖的话,或许会有一时的赢利,但终究会赔得一塌糊涂。
放巨量下跌意味着什么?
量增价跌是指在成交量增加的情况下,股价下跌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此类现象主要出现在下跌初期,但也不排除少部分出现在上升行情的初期。
在研判量增价跌的关系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1)两三天的量增价跌就能发出警戒信号,能较精准地判断趋势即将改变;
(2)成交量的放大可以是温和放量,也可以是急剧放量;
(3)股价下跌可以是绵绵阴跌,也可以是急剧下跌。
量增价跌是一种量价背离走势,造成股价量增价跌的主要原因是多空双方对股价走势看法的分歧,故应该谨慎对待。
股价经过一段较大的涨幅后,市场上的获利筹码越来越多,投资者纷纷套现,致使股价开始下跌。同时,还有一些投资者对股价继续走高抱有幻想,在开始下跌时买入股票,导致成交量增加。其实此种现象的结局常常是股价破位下跌。因此,在趋势逆转的初期出现“量增价跌”,应果断卖出股票,清仓出局。
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下跌之后,出现成交量增加,股价仍在下落,也应谨慎对待。虽然此时快到底部,但常常会出现恐慌性“杀跌”,如果不规避,受到的损失将非常惨重。所以,经典的量价理论“量增价跌,弃卖观望”是有一定道理的。此阶段的操作原则是卖出筹码,空仓观望。等到底部得到确认,才可以入场做多。
但是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比如在上升初期出现量增价跌形态,往往是主力为了获取更多的低位筹码,采取边打压边吸筹的手法造成的,反而是一种底部买入信号。
量增价跌的杀伤力很大(实战精解)
量增价跌的杀伤力非常大,是典型的卖出信号。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见顶信号,揭示股价从此迈入熊途;二是在下跌途中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好像永远达不到底部。
见顶信号,股价从此迈入熊途
如图1-1所示,中国神华曾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涨,随后两支K线构成了“外孕十字星”,股价开始回落。在回落过程中,收出中阴线,成交量比前一天大,呈现了量增价跌的走势,这是一种量价背离的走势,它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警示信号——上升趋势已经改变。
随后几天成交量继续增大,股价的中心不断下移。这是一些投资者对后市还抱有幻想,不断进场接货的体现。股价继续下跌,而成交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这说明买入和卖出的人都很多,市场分歧很大。终于在不断接盘的努力下,股价再次攀升,形成了双顶。
双顶后再次出现量增价跌的走势,但这次却没有给抱有幻想的投资者以机会。当股价向下跳空,跌破颈线位置,打开了下跌空间股价从此步入熊市。
此时投资者千万不能抢反弹,熊市抢反弹犹如刀口舔血,弄得好能赚点小钱,弄不好血本亏光,收益与风险不对等,这种赔本生意是划不来的。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不知何时到底部
如图1-2所示,泸州老窖走势中出现了三次量增价跌。第一次发生在长期上涨后的横盘期,揭开了下跌的序幕。第二次发生在一波反弹之后,是对反弹的终结,股价继续开始了下跌的征途。第三次发生在长期横盘之后,其下跌非常凌厉,出现了八连阴走势。三次量增价跌的形态都没有止住跌势,股价都是稍作盘整就又继续下跌。这说明不论在哪个时期,见到量增价跌,选择“弃卖观望”都是正确的。
跌幅巨大,可以抢反弹吗?(实战精解)
股价下跌的同时成交量放大,与大成交量相对应的K线往往实体较大或者下跌幅度较大,所以量增价跌常常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跌幅,这时候许多技术指标都显示超卖。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股价跌幅巨大,可以抢反弹吗?
这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量增价跌有时会由于跌幅巨大而引发反弹,此时可以抢反弹;有时候,即使跌幅巨大,股价还会跌下去,此时就不可以抢反弹。下面各举一例。
跌幅巨大引发反弹
如图1-3所示,华润三九在一个小平台缩量整理,成交量接近地量,在长期熊市中,虽然有所反弹,但市场依旧清冷,没有激起投资者做多的热情。一波急剧下跌,短短两周时间股价从20元跌至15元,跌幅超过25%。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跌,成交量不断增加,呈现了量增价跌的走势。
在一支T字线后,股价止住跌势,接着连拉三支阳线,很明显,这是由超跌而抢反弹的游资所为。
随后股价出现了第二波下跌,第二波下跌同样很迅猛。与此同时,股价也由于跌幅巨大而直达阶段性底部,并出现了一波强劲的反弹。
在这波走势中,股价虽然由于跌幅巨大而直达底部,但我们的建议是:在下跌途中不要轻易抄底,因为最后一跌常常“惊天地、泣鬼神”。如图1-3所示的第二波下跌,仅仅四个交易日,股价从17元跌至 14元,非常惨烈。普通投资者只有等到底部确认了,才可入场做多。
即使跌幅巨大,股价仍继续下跌
如图1-4所示,阳煤化工出现了罕见的12连阴,成交量急剧放大。股价高台跳水,各项指标出现了严重的超卖,此时可以因为超跌而抢反弹吗?
万万不可!如图1-5所示,12连阴后,股价并没有止住跌势,继而出现了15连阴。把在12连阴时抢反弹的投资者高高地套在了半山腰,而且一点出来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的问题是:15连阴后,股价收出了一支放量的小阳线,此时是否可以抢反弹呢?
同样万万不可!如图1-6所示,随后股价稍作反弹后仍继续下跌,股价跌至4.09元。这之间的任何一次抄底都是自寻死路。
大多数情况下,下跌途中量增价跌有时仅仅能止住跌势,不能形成反转。真正的反转一定是多方因素形成的合力所致。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我们认为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投资有风险,抄底要谨慎”!
一种超短线技巧:三黑量渐大(实战精解)
在量增价跌的形态中,有一种情况可以做超级短线,那就是股价连续三天收阴线,且成交量逐次放大,我们称为“三黑量渐大”。据统计,三黑量渐大出现后第四天,收阳线的概率超过85%。如果第四天跳空低开或者平开,可以短线买入做多;如果第四天是高开,我们则不建议买入。
需要说明的是,三黑量渐大只适合做超级短线,买入后第二无论如何都要卖出。
图左中的三黑量渐大,第四天低开——可以开盘买入。
图右中的三黑量渐大,第四天低开——可以开盘买入。
如图1-6所示,湖北宜化(000422)走势中出现了两处三黑量渐大(见图1-6标记的A、B两处),它们都不具操作价值。
A处的“三黑量渐大”,第四天高开,第四天收阴线,不具有操作价值。
B处的“三黑量渐大”,第四天高开,第四天收阳线,也不具操作价值。
几个关键操作提示
(1)“量增价跌,弃卖观望”是应遵循的操作规律;
(2)下跌途中“量增价跌”可以出现多次,每次卖出都是对的;
(3)操盘经验之一:下跌途中放量,后市必有新低;
(4)三黑量渐大,这种超级短线技巧,一定要在买入的第二天卖出。
硅料价格注定成为2022年光伏行业最热词。近日,硅料价格跌幅再次拉大,传导至硅片价格下行,市场内关于硅料价格“雪崩”传闻层出不穷。
根据最新光伏产业链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多晶硅致密料均价跌至28.8万元/吨,环比下跌2.4%(前置位2.3%)。价格虽不至于“雪崩”,但已较年内高点约33万元/吨回落近13%。
“我们上周刚刚去改过之前签订硅料合同的价格,具体价格不能说,比最高点肯定有一定回落。”某硅片头部企业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3年硅料很可能将过剩,但以当前制备工艺的成熟度,硅料厂仍有利可图。
展望2023年,硅料价格继续下行的核心动力已成关键,是需求萎缩主导还是硅料供给放量所致,这将关系到硅料降价后光伏产业利润空间的去向。
硅料价格进一步下探,明年或产能过剩
截至目前,硅料价格已经连续两周持续下探,且环比跌幅小幅扩大。根据PV Infolink信息,截至12月11日,多晶硅料价格均价288元/kg,环比上周下降7元/kg,降幅约2.4%,价格下探势头显著。
上游硅料降价直接带动硅片价格下调,尤其是大尺寸单晶硅片价的价格降幅超过硅料降幅。166mm单晶硅片,均价为5.98元/片,下降0.7%;182mm单晶硅片均价6.95元/片,下降2.3%;210mm单晶硅片均价9.06元/片,下降2.6%。
硅料价格走势取决于供需实际情况。对于近期市场传闻的硅料价格“雪崩”,多位光伏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雪崩”肯定不至于,下游旺盛需求仍能对价格形成支撑。但硅料价格确有连续下降态势,主要系产能持续增长,甚至出现了年内首次库存拐点的情形。
今年以来,由于硅料价格持续高涨,硅片、电池片等中下游厂商纷纷与上游签订硅料长约,锁量不锁价。“长单每个月的供应量有合同规定,价格单月调整一次。明年硅料大概率会产能过剩,还有不少之前投建的项目产能正在陆续释放。”前述光伏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2023 年硅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大幅缓和,硅料产能将不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硅料硅片价格下调似已传导至产业链下游环节,目前2023年一季度组件报价降至1.9元/W以下,该价格有望进一步推动国内地面电站终端装机需求规模化启动。“可以预见的是,明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博弈会从硅料端转移至另一环节。需求是硬道理,硅料价格下降幅度与速度还是看装机需求量。同理,其他环节的盈利状况也主要取决于需求。”该高管补充表示。
硅料降价并未阻碍龙头硅料厂发展一体化的步伐。12月12日晚间,通威股份(600438.SH)宣布在组件环节再下一城,公司公告称拟在南通市投资2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约40亿元。通威股份表示,项目计划于2023年开工建设,并力争于2023年底前投产。
降价核心动力成关键变量
就毛利率来看,2022年三季度硅料价格涨至最高点时,占据了全产业链70%以上的利润,剩余环节中硅片、电池盈利相对尚可,组件盈利水平较低。
此前市场传闻称2023年硅料价格或会降至12万-15万元/吨,这令投资者担忧今年赚得彭满钵满的硅料厂商,会否明年干起亏本买卖。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数据,以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为例。2021年以来,通威股份合计签订6笔硅料长单,其中5笔为5年长单。买方分别是晶科能源(688223.SH)、双良节能(600481.SH)、江苏美科、云南宇泽、广东高景和隆基绿能(601012.SH),采购规模合计为144.22万吨。
按照年内硅料最高价约33万元/吨计算,通威股份这6笔订单总金额合计约4759亿元。若按当前硅料价格,合同总金额约4153亿元,较高点缩水600亿。若硅料降至12万元/吨,长约总额约为1442亿元,较高点差距巨大。
“大厂制备硅料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现在成本大约是80-90元/kg,即便降到120元/kg,硅料厂还是有钱可赚,只是利润率不像今年这般高得离谱。”前述光伏高管说。
需要注意的是,就明年来说,硅料价格下降的核心推动力仍需观察,即硅料供应量增所致,还是下游装机需求萎缩导致。若是后者,或会对整个光伏产业链制造环节的盈利状况形成冲击,硅料以外环节的降价幅度大于硅料,导致板块盈利能力下滑。
在某新能源行业分析师看来,装机需求萎缩诱发硅料价格下行的可能性较小。“无论政策还是实际作用来看,光伏是当前国内产业发展最完备的绿电。硅料放量可能进一步刺激需求,推动行业其他环节扩产。实际上,目前产业链各环节之间价差来看,走势也基本与需求趋势保持同步。”该分析师说表示,他更倾向认为硅料降价的产业利润空间将转移至电池、组件以及辅材环节。
本报记者 张晓玉
在经历TCL中环今年首次下调硅片价格后,本周硅片价格阶段性企稳。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11月9日数据显示,本周M6和M10单晶硅片周环比持平;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维持在9.72元/片,周环比跌幅3.28%。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周企稳的主要原因是所有专业化硅片企业完成一轮调价,各家在现价基础上采取包括阶梯优惠、补片等方式的补贴。
尽管硅片本周价格企稳,但作为硅片龙头企业之一的TCL中环率先调低价格仍引发市场关注,并被解读为硅料价格即将迎来拐点的信号。
硅料及硅片价格相继下调
10月底,TCL中环发布公告下调单晶硅片价格,这是TCL中环2022年以来首次下调硅片价格。在TCL中环率先降价后,硅片市场随后也出现一定的价格波动。据PVInfoLink统计数据显示,10月31日至11月4日,硅片价格全线下调,单晶硅片(166mm/155μm)环比下跌1%;单晶硅片(182mm/155μm)环比下跌0.8%;单晶硅片(210mm/155μm)环比下跌1%。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丽丽认为,“本次硅片降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硅片产能超配导致供给过剩。二是在市场盼跌和恐慌气氛逐渐升温背景下,硅料买家心态持续转变,持续减少硅料流通库存以及生产通道中的冗沉量。为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跌价损失,硅片厂商或积极推动硅片降价销售”。
从供需情况来看,近年来光伏制造企业及新兴产业资本纷纷投入资源布局硅片产能。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隆基绿能、协鑫科技、TCL中环、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京运通、上机数等企业先后宣布进行单晶硅片扩产。
中信证券统计中国TOP15硅片企业数据,预计2022年新增产能为226.5GW,累计达559.11GW。CPIA预测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230GW以上,按照1:1.2的容配比计算,对应硅片需求为276GW。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硅片环节扩产速度比较快,相对来说技术壁垒不算太高,伴随着全球各国纷纷确立碳中和目标,光伏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实现稳步增长,新老厂商产能快速扩张,供给大于实际需求。因新增产能太多,所以硅片很可能成为光伏产业链中首先超配的环节,出现产能过剩的态势。”
光伏产业链中,与硅料环节绑定最密切的是其直接下游环节硅片端。在硅片价格下调后,硅料价格亦有下降趋势。据生意社数据显示,11月4日多晶硅基准价为29.60万元/吨,周环比下降0.22%,多晶硅基准价进一步下降。
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硅片行业巨额的利润引来了众多投资者,硅片产能扩大2-3倍,而上游硅料环节,产能扩充跟不上硅片,因此出现结构性短缺。从2022年10月份开始,由于硅料企业不断扩产,各硅片企业库存基本足够,不用高价去囤积硅料,而且硅料产能逐渐释放,所以硅料价格出现下降。”
从产能来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计2022年底国内硅料产能将达120.3万吨,同比增长132%,第四季度有望逐步进入批量投产期。全年预计产量为82万吨,同比增加32万吨。
郭丽丽表示,“目前硅料是光伏制造业的瓶颈环节,伴随硅料产能释放带动价格下跌,光伏上游有望正式进入降价通道”。
特变电工在投资者平台表示,多晶硅价格主要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随着多晶硅行业新增产能的释放,预计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会得到缓解,多晶硅的价格将会有所回落。整体来看,多晶硅价格的回落有助于光伏行业更好的发展。
在祁海珅看来,“硅片价格下跌带动硅料价格下降的趋势目前已经形成,只有在合理利润的情况下,未来光伏行业才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产业链中下游企业迎利好
光伏产业链由上至下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随着硅片硅料价格下调,对于产业链中下游各环节有何影响?
祁海珅对记者表示,“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会刺激下游电站的装机需求,还有装机规模的扩大”。
芯能科技表示,硅料价格的下降,有望带来组件价格的下降。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中,组件成本占比较高,组件价格的下降将使得电站投资回报率进一步提升。
不过在刘继茂看来,“虽然硅料和硅片价格下调,但组件价格可能不会同期下降,一方面是上游龙头企业垄断,而且相互持股,共同维持高利润,另一方面,电池片环节产能不足,而且近几年利润一直被压缩,电池片生产企业也想利用光伏高景气行情弥补之前的亏损”。
作为组件企业,星帅尔在投资者平台表示,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稳定,公司成本会有所下降,毛利率也随之有所提升。
通威股份表示,硅片为电池片的主要成本构成项,硅片采购价格波动是影响电池片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岱勒新材认为,硅料大幅放量会促进硅料价格的下降,将有利于电池组件盈利能力提升,进而有利于电池组件企业扩产进度,从而带动上游需求。从长远趋势来看,对企业应该会形成正面影响。
在东莞证券分析师刘兴文看来,“近期光伏产业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价格出现松动迹象,大宗商品及海运费也较年初回落,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有望得到缓解,有利于电池片、组件及相关辅材企业的业绩向上修复”。
(编辑 袁元)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6/32549.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