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2020年,又轮回到了农历庚子年。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股市哀鸿遍野。
编者按:北京时间2020年3月9日晚间,受疫情与原油双重危机影响,美国三大股指开盘即暴跌。由于标普500指数开盘跌至7%,触发熔断机制,美股三大股指盘中全部暂停交易15分钟。
收盘之后,斐斐发了一条朋友圈:“今日花语:韭菜花。”配图是A股当天的市场概况,绿色占了九成多,只剩尾部露着一点红。这天是3月8日,A股的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均创年度新低。3月9日,三大指数上演了深“V”反弹,但结局仍然是集体下跌。
政府及时大力救市:总统声明、提供流动性、降息、保证续贷、公司回购、熔断机制
绝大部分投资者是在2006年和2007年第一次知道基金的,现在的投资者已经很难想象06、07连续两年全场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27%时给市场带来的疯狂。2007年收益率垫底的泰达稳定的收益率达到76.49%(接近2013年的冠军),而当年冠军中邮核心优选收益率竟高达191.47%。然而绝大多数基金投资者谈到股票型基金的投资经验时,却并不是很愉快,其中原委还得由老编辑细细道来。
2006、2007连续两年的神话般的收益率所带来的爆发式增长的好处是让人们广泛的知道了基金这样一种神奇的金融产品,坏处是在08年股灾之后的几年中,这2227万人成为中国基金史上受伤最大的一群投资者。这样一个庞大的受过伤害的群体对于基金业来说是灾难性的,比如当你要买股票型基金的时候,咨询10个做过基金的人,其中6个人都会跟你说“别买!我都套了好几年了!”
攒钱必须考虑通货膨胀,80年代手里有1万元现金就是万人敬仰的万元户,现在手里有一万元现金距离“高富帅”总是差点意思。假设国内的通胀率一直维持在2.5%,如果现在开始挖个坑每年埋一万块钱,25年后,手头还有25万元现金,但是按照每年2.5%的缩水速度,这25万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18.29万,少了近7万元。
在《回归基金投资的基本逻辑——货币型基金》专题中,我曾引用一组数据(如上图),当前的活期存款利率是0.35%,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3%,近一年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是3.74%,近一年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5.33%,假如未来的25年相应产品可以维持相同的收益率,利用复利计算器可以获得如下结果:
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每年攒几万元其实并不容易,每个月都有大量的日常开销,父母要供养,小孩要抚养,同时也不能太对不起自己跟老婆(老公),但是很显然用上面这些产品,希望在25年后攒几百万给儿子(女儿)买房,或是自己安度一个比较舒服的晚年,显然不靠谱。36.6万在北京、上海买房,首付还是不够!我们需要更有效率的攒钱方式。很多理财书籍,介绍过复利的力量,既然我们手头工具在手,不妨自己做个试验。假设有办法能够拿到10%、11%、12%、13%、14%、15%、16%的年化收益率,还是之前说的投资方法,和2.5%的通胀率,每年年初投资1万,坚持25年,看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结果。
像不像魔术?如果年化收益率可以保持在16%,即使在年年都保持2.5%的通胀率的情况下,25年后就能攒下相当于现在190万的资产,北京小户型的房子全款也差不多了,首付肯定不是问题。但这不是魔术,只是一个小学生也能算明白的数学题,只是计过程稍微繁琐一点而已。(复利计算器,点击下载>>>由本文作者亲自编制)
算了半天就想说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方式,在攒钱的过程中会省去很多力气。就像前面的计算结果,如果找到一个年化收益率在12%的稳定投资方法,每年投资1万元,即使考虑2.5%的通胀率,二十五年后也可以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婆)。
利用复利计算器可以看到,11年间我们一共投资了11万,到2013年11月5日(数据截止到这个日期),我们手头还有26.49万,在这么疯狂的证券市场我们居然赚了超过一倍。
利用复利计算器进行逆推,我们发现在2003年初至2013年11月5日连续11年的时间里,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4%,正是此前测试“复利的力量”时所期待的较为理想的收益率。然而真正从03年开始买股票基金的,只有222万人,占目前基民总数的5%,而07年遭遇挫折基民的占55%,更多人在说自己被套牢就可以理解了。其实07年被套牢的基民如果用每年投一万的方式开展投资,今年也已经解套了,这六年获得的年化收益率是3.5%。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5/30959.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