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创场站(中创环保重组方案)

发布时间:2023-05-10 07:25

风口财经记者 娄花

传统业务稳步增长,港口冷链、工程物流等新业务渐成气候。近日,中创物流发布的2021年度报告较为亮眼。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度,中创物流实现营业收入124.14亿元,同比增长140.86 %;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7.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9.85%。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传统主业方面,公司居安思危,借助海运费高涨的窗口期,加大客户挖掘力度,与海尔电器、DHL等大型客户深化合作,对客户的服务内容从单一订舱扩展至陆运、仓储等一系列服务,延伸服务半径,从一个港口增加至多个港口联动。新的业务板块冷链物流和工程物流等新业绩增长点,目前进入快速发展期,2022年起有望加速释放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聚焦数字化在物流场景的应用,加速推进物流智慧化转型,2021年,在智慧冷链平台建设、场站系统迭代升级、货代系统流程优化等领域取得进展。

港口物流业务稳步增长

中创物流主营综合性现代物流业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国际航运聚集性不断增强,集装箱班轮公司通过收购兼并从过去的80多家到现在的十几家。据统计,2021年全球前十大集装箱船舶经营人占据了83.50%的市场份额。

2021年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我国因高效的防疫政策持续引领全球供给,对外贸易量大幅增加, 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 17.37万亿元,增长21.5%。

受疫情影响,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舱位紧张,运价持续高位震荡。公司一方面深化与船公司的合作,为客户争取更多舱位资源,同时,不断延伸服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订舱、报关、陆运、堆存、仓储等一站式物流服务,持续带动传统基础业务增量和客户积累,提升盈利能力。

秉承“大货运”的发展思路,中创物流以货运代理业务为龙头,带动场站、船舶代理、沿海运输等板块业务协同发展。

2021年,中创物流先后在宁波、上海、天津、西安等国内主要城市和澳大利亚悉尼成立新的子公司,加速网络布局,深耕货运市场。为提升区域业务标准化服务能力,公司以胶东地区为试点,成立“胶东业务中心”,有机整合烟台、石岛、威海、龙口四地业务,加强货代与沿海运输业务的联动,形成整个胶东地区统一市场、统一销售、共享操作的新局面。

此外,公司加强对大型工厂和直客的开发力度,争取积累更多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据悉诸城东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玫德集团有限公司、威奥轨道(605001.SH)、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麒麟(603586.SH)等出口额较高公司均为公司新拓展的客户。

在跨境物流业务飞速发展的东南亚地区,公司也加大了布局力度。公司表示,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重要的资源出口国,公司出资建造了可满足20万吨级船舶进行海上过驳装卸的“坤甸和谐”轮。该船已于2021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当地正式投入使用。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货运代理板块业务量130.38万TEU,同比下降3.52%;收入为103.29亿元,同比上升184.07%。

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从公司营业收入来看,公司货代业务占比超过70%,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为平滑货代业务周期性对公司的影响,公司布局的智能冷库将陆续投产,工程物流业务增速也将快速增加,在未来一两年内有望加速释放业绩。

目前,公司在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四个主要冻品进口口岸布局建设智能无人立体冷库,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契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的冷链物流新形势新格局下的发展方向。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公司智能冷库颠覆传统冷库人工作业模式,采用AGV穿堂功能区加堆垛机立库区的设计方案,配合自动拆叠托盘机、自动缠膜机及各种激光和传感设备,依托自主研发的CCS中央控制系统,将各个子系统及各种智能设备进行群控群调,无缝衔接,实现库内作业的智能化、线上化、协同化。在疫情形势下,智能冷库全流程无人作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与货物交叉感染的风险。

据悉,中创物流在天津投建的智能冷链项目已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开仓运营,青岛、上海和宁波地区的冷库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投入运营。

公司布局港口冷链,具备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公司在国内主要港口经营多年,在土地、设施、人才等方面有很多积累,打造港口冷链的成本更低。公司打造的规模化智能无人冷链系统,实现冷链物流仓储环节的数智化、线上化、无人化,可以满足防范新冠疫情消杀需求,客户可以远程可视化操作,竞争优势较大。

为实现公司在冷链领域的领跑优势,公司成功建设了仓内智能操作、内部智能管理、客户智能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创智慧冷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冷链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行业发展生态不 断完善。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不 断延伸采购、分销、信息等供应链服务功能,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十 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同时针对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等行业难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指导方案,规划提出 打造“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工程物流逐风而行

摆脱同质化竞争,跨境物流企业多选择在专业物流领域发力。其中,上市公司海程邦达将精益供应链物流列为公司未来业务经营的重点方向。上市公司中国外运在化工物流和汽车及工业制造行业物流方面建树较多。2021年公司项目大件物流板块根据风电市场发展的趋势,积极介入风电物流,接连中标、签署和行大型风电物流项目,收入实现较大增长。

中创物流表示,公司工程物流板块按照“车、船、码头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依托自有车、船等特种装备,聚焦风电、大型石化等运输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的运输业务。

据悉,公司是全球龙头风电整机制造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的物流供应商2021年完成 “越南和平5号项目”、“越南富有项目”、“澳洲Esperance项目”等多个国际风电运输项目。

此外,公司通过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在海阳港布局500吨桅杆吊,不仅提高了桅杆吊的使用效率,节省调运成本,且较租用浮吊设备大幅降低了吊装成本。有了自有吊装设备加持,配合自行式模块运输车SPMT,公司为海阳中集来福士等重型装备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吊运一体化服务。

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在跨境风电运输市场已经占有了较高的份额,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正在加大开发力度,争取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订单饱满。

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同比高增约340%。“十四五”期间,国内风电年均装机有望达到45-60GW,全年海风装机热潮不减。海上风电运输壁垒较高,对运输设备和操作团队 有较高要求,在此细分领域中有实力参与竞争的物流企业较少。

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包括风电物流在内的项目大件物流板块营业收5.86亿元,同比上升156.30%。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证网讯(王珞)中创物流3月30日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14亿元,同比增长140.8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17.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9.85%;基本每股收益0.78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送3股。

年报显示,公司主营综合性现代物流业务,为进出口贸易参与主体提供基于国内沿海港口集装箱及干散货等多种货物贸易的一站式跨境综合物流服务。2021年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形势整体平稳向好,但海外疫情持续反复,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分化,物流周转效率下降以及基础设施能力短缺等问题导致供应链紧张,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持续高位运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董事会及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危”中寻“机”,稳中求进,在传统业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加速新业态培育,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年度生产经营任务。

报告期内,秉承“大货运”的发展思路,公司以货运代理业务为龙头,带动各板块业务协同发展,持续提升传统基础业务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公司先后在宁波、上海、天津、西安等国内主要城市和澳大利亚悉尼成立新的子公司,以胶东地区为试点,成立“胶东业务中心”,有机整合烟台、石岛、威海、龙口四地业务。公司在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四个主要冻品进口口岸布局建设智能无人立体冷库,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颠覆传统冷库人工作业模式,在疫情形势下,智能冷库全流程无人作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与货物交叉感染的风险。

年报显示,公司的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场站、沿海运输及项目大件物流五大主营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3.29亿元、5.30亿元、7.22亿元、5.86亿元、2.10亿元,分别同比上升184.07%、19.46%、16.70%、156.30%、8.72%,各占合并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3.20%、4.27%、5.82%、1.70%和4.72%,合计达到99.71%,其相应的毛利额为4.36亿元,占综合毛利额的95.72%。

公司在天津投建的智能冷链项目已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开仓运营,项目建设过程中获得了国家冷链物流枢纽建设2021年中央预算内资金645万元的政府补贴。青岛、上海和宁波地区的冷库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投入运营。

公司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控,增强品牌影响力,通过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高效发展,在巩固和发展货运代理板块的同时,继续大力拓展场站仓储、船舶代理、沿海运输、项目大件物流等四个具有广泛需求前景的重点分类市场,形成服务产品综合、链条完整、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把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物流业受人尊重的一面旗帜。

【重大事项】

北大医药:方正集团被申请重整

南京新百:主要百货门店恢复营业

一汽轿车: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获通过

黄山胶囊:拟收购小山材料 布局细菌病毒防护等领域

春秋航空:拟公开发行不超50亿元公司债

工商银行:聘任熊燕、宋建华为高级业务总监

同和药业:原料药塞来昔布通过日本PMDA现场检查

华讯方舟:全资子公司1亿元银行贷款逾期

三维丝:2月19日起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创环保”

博雅生物:重组未获通过 明起复牌

闽发铝业:上饶市国资委将成公司实控人

【增减持&回购股份】

晶方科技连续两日涨停 股东拟减持不超1.28%股份

正元智慧:合力创投拟减持公司不超2%股份

光环新网:控股股东等拟减持公司不超2%股份

苏州固锝:控股股东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金能科技:拟0.75亿元至1.5亿元回购股份

【业绩快报】

寿仙谷:2019年净利同比增15.3%

荣盛发展:2019年净利91亿元 同比增20%

凯伦股份:2019年净利同比增长84%

【经营情况】

西安旅游:疫情预计对一季度经营业绩构成较大影响

西安饮食:疫情预计对一季度经营业绩构成较大影响

扬杰科技:与中芯集成电路公司签战略合作协议

长城证券:母公司1月净利润7909.23万元

岭南股份:中标约4.05亿元EPC项目

新华保险:1月份保费收入为307亿元

中国人寿:1月份保费收入约1935亿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重组历时一段时间后,银泰黄金、中创环保两股在5月20日双双宣告重组“流产”。经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1股重组告吹,其中5股倒在了最后一百米,重组遭到并购重组委否决。但值得一提的是,宁波联合(600051)、华凯创意、三房巷等多股对于公司重组告败一事似乎并不甘心,欲二度冲击。5月20日晚间,宁波联合就披露公告称,公司拟继续推进收购杭州盛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元房产”)60.82%股权事项。

图片来自Wind数据

终止重组队伍扩容

随着银泰黄金、中创环保5月20日相继宣布重组告吹,年内重组折戟的个股再添两例。经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1股重组终止,其中5股在临门一脚“踏空”,遭到了并购重组委否决。

5月20日,银泰黄金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收购贵州鼎盛鑫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盛鑫矿业”)83.75%股权。根据银泰黄金披露的重组预案,鼎盛鑫矿业100%股权的预估值为50亿元左右,此次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为42亿元左右。无独有偶,中创环保亦在5月20日披露称,公司终止3.43亿元收购江西祥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

除了银泰黄金、中创环保之外,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还有*ST富控、乐通股份、红宇新材、紫天科技、大湖股份等19股重组折戟,年内合计有21股已终止了重组事项。

在上述21股中,亿利洁能、宁波联合、三房巷、博雅生物、华凯创意等5股较为特殊,公司重组均走到了上会阶段,但却遭到了并购重组委的否决。

最近一家重组遭否决的系亿利洁能,公司拟作价47.55亿元收购亿利生态100%股权,但在5月9日上会时,并购重组委认为标的资产持续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相关规定,亿利洁能重组事项未获得通过。

另外16家企业则主动终止了重组事项,而对于终止重组的原因,各家情况不一。诸如,银泰黄金表示,交易双方对补充协议部分条款分歧较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红宇新材表示,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的影响,标的公司预计完成2020年及2021年业绩承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澄星股份则是由于标的公司汉邦石化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清理工作进度延缓,无法在2020年4月30日前彻底完成清理工作。

多股重组系上市后首败

纵观重组折戟的21股,不乏华凯创意、润欣科技、龙洲股份、博雅生物等多股系上市后首次重组告败。

具体来看,润欣科技在2015年12月登陆A股,公司自2018年7月开始筹划重组事项,拟购全芯科电子等三公司股权。但该事项历时逾一年半,公司在今年4月披露称,公司决定终止重组事项。据了解,这系润欣科技上市后筹划的首次重组,却以失败告终。

华凯创意则于2017年1月登陆A股市场,公司主要经营文化创意产业。2019年,不满足于当下主业的华凯创意盯上了跨境电商行业,公司在当年开始筹划重组事项,拟作价15.12亿元收购易佰网络90%股权,以此切入跨境出口电商行业。

彼时,华凯创意就表示,公司自上市以来,尚未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交易,通过收购易佰网络90%股权,公司将获得宝贵的产业并购经验,为未来持续并购、整合产业资源、打下基础。

但华凯创意的重组事项并未如愿,由于标的易佰网络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在今年1月上会时遭到了否决,也成为了年内第一家重组被否企业。 财务数据显示,华凯创意上市后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公司在2018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569万元,同比下降67.8%;2019年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798万元,同比下降49.14%。根据华凯创意最新披露的一季报,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亏损910万元。

龙洲股份、博雅生物今年筹划的重组事项也系上市后首败。与润欣科技、龙洲股份等不同,三六五网、红宇新材在今年重组之前,均已有过重组折戟的经历。

就21股的经营业绩来看,*ST富控、*ST乐通两股面临较大的保壳压力,均在2018、2019年连续两年亏损,在今年一季度净利继续亏损。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一般而言,存在经营压力的企业后续重组欲望会更大,公司亟需新资产的注入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宁波联合等拟继续推进

在上述重组折戟的21股中,宁波联合、华凯创意、三房巷等多股均表态将继续推进重组,进行二度冲击。

5月20日晚间,宁波联合披露称,公司拟继续推进发行股份购买盛元房产60.82%股权事项。宁波联合在公告中表示,向控股股东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购买其持有的盛元房产60.82%股权能够有利于解决同业竞争,优化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地域布局和产品类型,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在今年4月宁波联合上述重组事项曾遭到过否决,彼时并购重组委表示,宁波联合未能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对于此次拟继续推进重组一事,宁波联合证代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并购重组委的意见,后续公司将会对重组方案进行认真研究,修改、完善。”

除了宁波联合之外,三房巷、华凯创意也拟继续推进前次重组。诸如,三房巷在今年5月表示将继续推进收购海伦石化100%股权一事,标的资产作价76.5亿元。三房巷表示,此次重组能使公司的主营业务进一步拓展至瓶级聚酯切片和PTA的生产、销售等相关业务,有利于优化公司的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而在前次被否时,并购重组委给出的审核意见为,三房巷未充分说明并披露本次交易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此前重组被否的企业而言,二度冲击的压力更大,公司需要直面监管层给出的审核意见,进行完善、修正,否则也存在二度被否的可能。

此外,中创环保也有意未来继续推进重组。5月20日,中创环保在终止重组公告中表示,后续公司拟采用并购基金的方式对江西祥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进行收购。

[中创场站(中创环保重组方案)]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5/3085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