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2018新榜大会·内容创业进化论》上,得到APP & 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发表主题演讲,她向大家透露了得到APP的诞生过程,并为大家解读了作为一个优秀内容出品人必备的两个关键能力:“交付”与“赋能”。
以下为脱不花演讲实录,由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精编整理,有删减。
今天是公元2018年1月21日,我在这里先开个盘口。如果你在今天决定并且能够加入「得到」团队,坚持到2019年的1月21日,你肯定会成为中国内容服务领域最好的出品人。因为你加入的,是一个过去几年以疯狂地自我迭代而著称的团队。
这个团队胸口有个勇字,干成过事儿,顶得住骂,而且还将继续顶着骂、干成事儿。这个团队将在未来一年间,把他的核心算法,进行毫无保留、不留余力地放大。
如果你没成为最好的内容出品人,那明年的新榜大会,算我输了。我来现场给所有人发21万块钱红包,纪念我在21号这天吹的这个牛。
什么是内容出品人?
内容出品人,是内容创作者背后那个人,是与内容创作者合作,把好内容变成好产品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可以勉强算是罗胖的内容出品人。
我曾经跑来新榜的活动上大放厥词,说要杀死一个网红。当然,回去就真动手了。
然后,作为网红的罗胖消失了,得到App长大了。自己吹的牛逼,真的是含着泪也得实现。从一个网红到一家产品公司的跃迁,我们做到了。
我们把罗胖作为流量发动机的那一部分剥离掉,只留下了他作为一个MVP的那部分。把他从最早的公众号、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的尝试,作为一个最小可行性样本进行解剖,从中找到两个词。这两个词,推动一家公司,从自媒体到内容公司,到知识服务,到不远的将来,也就是今年内,「得到」将干一个以前只存在于想象力之中的事情。
这两个词,就是:“交付”与“赋能”。这是身为一个内容出品人的关键能力。
交付
什么叫“交付”?对于大多数的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带着天生骄傲在创作的。过去的作家,不怎么关心读者看懂了没有、看爽了没有。看不懂?那是你自己没文化。过去的老师,不怎么关心学生听懂了没有、能应用了没有。没听懂?那就对了,要是你比老师还明白,你还来听课干嘛。内容创作者往往会基于自己的感受、经验和知识背景来工作。
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假设,就是“我比你高明”。
内容出品人就是专门掰这个事儿的,要把他们的立场掰过来。掰到哪?并不是掰到所谓通俗、甚至庸俗这一边来,而是用「得到」的内部黑话来说,就是掰成一个“导游”。
知识的宝库,谁都没本事把它压缩成一颗大力丸,吃了就带走。但是我们可以当一个最好的导游,站在宫殿的大门口,高声赞叹,吸引更多本来擦肩而过的人,因此推开门、踏上这条路、走下去。
一个最好的导游,往往也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导游仍然是他们第一位的身份和责任。导游不能替代你自己的感受,但是导游可以提醒你的注意,激发你的感受。
“交付”的意思,就是不仅要提供内容、提供知识,更要关心用户装到自己兜里没有、拿走有用没有。所以,作为一个出品人,我们在内部,最花精力观察的就是用户学习后的行为:
他听完了么?他留言了么?他画线了么?他画线的同时记笔记了么?他转发了么?他是转发到朋友圈还是特定的微信群、或者是特定的一个人?他转发的时候是扔出去就完了,还是他写上了自己的点评?他没听完的话他在第几分钟跑了?
退出「得到」之后,他能完整清晰的用自己的话向电梯里遇到的一个同事转述今天听到的段子吗?他是一个管理者,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他能自然引用某个老师讲的经济学案例吗?他在喝酒的时候,能跟旁边的姑娘吹个历史学的牛吗?
学习是反人性的,每天跟着老师听课,目标丢失了怎么办?我们怎么帮他设计和管理学习目标?这都是我们每天在跟踪的数据和用户行为,这也是我每天花大量时间在朋友圈里去刷、去过滤出来的信息。
《得到品控手册》明确规定不允许把“赞”、“老师你讲的太精辟了”这样的留言放出来,因为这样的留言意味着没有完成“交付”,知识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他还是在仰望老师而已。
我们只会把带有增量信息的留言放出来,我自己经常觉得在一些课程里,留言比正文还好看,就是因为,用户把知识拿走了、消化了,而且还发展了、输出了,也因此反哺了这个产品。
像个最热情的导游那样站在门口高声赞叹,客人临走的时候得检查口袋保证客人都把种子揣在兜里带走了,这就是出品人的第一个核心竞争力,和创作者合作,把散装的知识、内容,封装成产品,尽最大努力,交付给用户。
所以,很多人骂「得到」,骂我们在兜售碎片化知识。你错了!我们利用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但是,我们提供的恰恰是封装成产品的知识。用户是利用碎片化时间,一步步实现系统化学习。而这种利用一切刷牙洗脸、坐车出门、跑步走路的时间,不停地学点儿正经东西的用户,难道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吗?
而那些非要说,只有花十年时间脱离社会不眠不休凿壁偷光才叫学习的人,在我看来像是在造纸术成熟之后还在捍卫竹简的人一样,我不理解,但是我尊重你的选择。
赋能
1、为用户“赋能”
什么叫“赋能”?这是我多年前在湖畔大学的曾鸣老师那里听来的一个词儿,一听就热爱上了。太精确了,太有力量了,他本来不能,你让他能。得到App的内容出品人,不停的在给创作者赋能、在给用户赋能。
正常人在说话时,一分钟180个字,「得到」的录制标准是一分钟300个字。为什么?给用户赋能,让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取更丰富的信息量。
用户不知道,我们知道,人对于信息密度、强度的需求,是可以被激发的,人学习的效能,是可以被训练强化的。所以,在得到App按照这个标准运行了一年多以后,大量的用户开始在每分钟300字的基础上,使用1.5倍速度、甚至3倍速播放「得到」的音频。我们越来越快,用户更快,我们彼此驯化了,这只是一个极小的例子。
招商银行的一个核心业务部门,在上发现了曾鸣老师的智能商业二十讲,他们要求全员学习,然后每一周,推选一个代表在内部转述一讲,他们每周都基于曾鸣老师的一讲音频课程,制作成非常精美的PPT,结合自己的问题,发展成一个半天的讨论会,这成为他们内部最通用、最共识的工作语言,这也是给用户赋能。
一个非常著名的世界级公司,愿意在「得到」公布一张课程表,这张课程表凝聚了这家公司在领导力研究方面多年的积累和心得,按照这张课程表完成学习的人,这家公司直接安排进面试,录取之后,学费由公司发给你。即使你不进入这家公司,你也获得了一个跨界学习的独特地图,这就叫「得到」和企业共同为年轻人赋能。
2、为生产者“赋能”
「得到」的老师们是非常正统和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有非常好的知识生产能力,但是他们对市场、销售、运营、用户服务并不熟悉。没关系,我们来。我们每周给老师报告所有的核心数据,我和罗胖定期与老师们坐下来开专题产品会,他们有好的内容,我们来把它做成好的运营。我们用数据、用技术、用服务、用营销,来为知识生产者赋能。老师可以根据打开率、完听率、转发率、收藏率等等数据,来判断这周周末,要不要放个彩蛋?下周需要做一次直播吗?什么时候需要搞一次小考?
所以,罗胖经常在内部说,从我们决定做得到App那天开始,我们就已经变成了知识界的“饿了么”,老师们生产知识,我们像外卖小哥一样,小步快跑、笑嘻嘻的把知识封装成产品,尽最大可能热乎乎地送到用户手里去。
3、为内容出品人“赋能”
同样,我们最爱做的事儿,是为我们的同事赋能,为内容出品人赋能。我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高度透明化,让牛逼和傻逼都在第一时间能够被看见。二是让你有机会干了不起的事情,干这个市场上没人干过的事情,和这个市场上最顶级的知识生产者合作。
爬珠峰没啥钱可挣,但这是登山者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挑战。如果你是个要挑战珠峰的人,你随时可以调动全公司的资源。能够挑战珠峰,你就是我们的合伙人,你就能拿到这个市场上最好的回报。我和快刀从第一天开始就坐在开放办公室里,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占了两张桌子。另外一张桌子其实是空的,供同事随时过来坐在我隔壁讨论个问题、做个决策用的。
这就是我觉得未来好公司的样子,为人赋能,与高自尊的人一起工作,每个人自我管理,彼此之间相互赋能。
最后,我用我全部的个人信用来说这句话:「得到」肯定是2018年最值得加入的内容服务公司。
我不会辜负你,你别辜负自己。
拍摄一部电影,需要一大团队,小则几十人,大则几千人!今天详细谈一下电影中一些职务,到底是做什么的,电影片头总会出现出品人、制片人等一些职务,下面来详解下!
出品人:就是投资人,老板,出钱的人。也是电影制片人,整个剧组运作都是他出的钱,很多投资人一般不到场,而会指派一名监制。早期香港电影,看的最多的就是出品人是向华胜和向华强。
监制:监制通常受命于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外联制片:
这个名字职务比较陌生的,虽然是个幕后的,但还是很重要的,主要是负责对外联络的,一般是谈场地或者合作的。很多人觉得外联是个闲职,其实不然,不但前期采景的时候要和主任一起进行初步的场地沟通,合约等等工作,举个例子如果拍公路戏需要警察封路,拍商场戏需要安保禁止外人进入等,外联就要代表剧组沟通。
统筹:
听上去好像是一个很陌生的职务,不过是一个重中之中,经常会在电影的片头出现的,统筹得保证每天剧组回来,至少各组长手上会有第二天的通告,以便做出准备。统筹还负责排场次,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有时候导演拍快了拍慢了,都会影响进度,这就需要统筹做出相应调整,以便完成拍摄计划。
比如统筹一般会留出一些内景,以便应对雨天。还要安排一些离剧组较远的场景尽量只去一次或者少去。要对时间的把控上安排的很好!
导演:
这个不用说了,很熟悉的,不懂电影的以为一部电影所有都是导演做成的,其实不然的,导演只是画面创作的创作者,导演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需要考虑运用什么的镜头拍好哪一场戏,考虑说哪一句台词的时候什么的步伐或者姿势!就是需要把文字变成画面,而这个画面需要更细腻!
执行导演:
这个和导演的分工有所不同,催场应该是执行导演的主要责任,在现场拿一个大喇叭说这个部门改怎么搞,速度快点之类的话,如果是大剧组的话,执行导演很累,他需要把导演的意思传达给下面的每个部门,包括灯光怎么打,服装怎么配等!有的剧组也叫副导演。
演员副导演:
演员副导演顾名思义就是挑选演员和管理演员的,挑选什么的演员更适合这个角色,一部剧下来多则上千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圈子,很难挑选这多演员的!一般不负责主要演员,就去负责特约、群众,相对于剧组的“HR‘!
场记:
相当于导演的秘书,要记着哪一些镜头拍过的,哪一些镜头没有拍,每拍好一个镜头都要记场记单,有时候还有记录摄影机参数,是一个细活!
生活制片:
顾名思义,主要负责剧组生活,剧组的吃喝住行都要安排,比如,几点送饭,到点饭没有到的,自己想办法,各大演员的住行安排,据说生活制片的外快很高,帮粉丝和那些大明星”抢“个房等呀!
以上只是剧组的部分职务,如果有遗漏欢迎补充,如果解释的不清楚,欢迎吐槽!
谣言
很多人认为,饭前服药就是空腹服药。
辟谣
饭前服药不等于空腹服药。不少人寻思,“饭前”就是还没吃饭、肚子空空,跟“空腹”不是同一个意思吗?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饭前服药指的是在进食前半小时左右服药。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有:促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利胆片、黏痰溶解剂。空腹服药指的是进餐2~4小时后服药,保证吃到胃里的只有药。宜空腹服用的药物有:驱虫药、滋补类中药、盐类泻药、阿仑膦酸钠片。
受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胃的容量大小、胃液分泌量多少、胃排空时间长短)、食物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等因素影响,空腹状态、进食前后服药会产生不同疗效,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空腹服药等同于饭前服药。
那么,胃肠道生理情况的哪些变化会影响药物吸收呢?
胃的容量大小
胃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能容纳1~2升食物。饱餐后,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进入小肠。
进食时食物对各种感受器的刺激能反射性引起唾液、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胃、胆囊活动的变化及胰岛素的分泌,为消化食物做好准备。
食物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收缩的机械作用和胃液的化学消化,其中的蛋白质被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食糜,逐次小量地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
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胃就能以每分钟3次的频率蠕动。胃蠕动可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混合,同时有分散和搅拌作用,使药物与胃黏膜充分接触,促进胃中药物的吸收。每一次蠕动波可将1~2ml食糜药物向十二指肠方向推进。
胃液分泌量多少
正常人每日分泌胃液的量为1.5~2.5L,其主要成分为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钠、钾的氯化物。禁食一昼夜后,盐酸排出量为0~5mmol/小时,在进食和药物的刺激下可达20~25mmol。空腹时胃液的pH为0.9~1.5,饮水或进食后,pH可上升到3.0~5.0。
由于胃液的pH呈酸性,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吸收(药物解离少,分子型比例高,脂溶性高),不利于弱碱性药物吸收。
此外,进入胃内的食物按吞咽的先后顺序分层排列,先入胃的食物与胃壁接触,后入胃的食物进入胃腔内的中心,暂时不与胃黏膜接触。因此,易受胃酸影响的药物宜餐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则宜餐后服用。
胃排空时间长短
胃排空速度快,药物到达小肠部位所需时间缩短,有利于药物吸收,产生药效的时间也会缩短。
不同食物的排空时间不同,这和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一般来说,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的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的食物排空快,等渗液比非等渗液排空快,不消化的固体食物排空最慢。
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排空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脂肪>蛋白质>糖类。人们吃过脂肪餐后,胃运动受抑制,胃排空时间延长。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温度对排空也有影响,高于或低于体温的溶液排空较慢。
服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药品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或“注意事项”栏的要求来服用。
辟谣专家:王玉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质控室组长,副主任药师
复核专家:李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58集电视剧《人世间》在央视的首播引发“全民追剧潮”,近日又开启了二轮播映,在收视率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后劲”。近50年历史跨度、老中青演技派的精彩对戏、考究的镜头美学、“毛茸茸”的生活质感等,让它赢得了一众好评。与此同时,该剧的海外传播也备受期待。3月16日,国台办发言人公开推荐了这部新剧,迪士尼买走《人世间》播出版权的消息,日前也上了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最近,《人世间》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程武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4年多前,正是他拍板支持团队拿下了《人世间》原著为期8年的影视改编权。在程武看来,这部作品如同“宽广温厚大地上的坚韧回响”,正在成为中国的时代IP。他还透露,《人世间》的英译名已选定为《A Lifelong Journey》,“我们希望让海外观众也能看到,我们中国老百姓的50年生活史;看到社会变迁下,老百姓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与努力。”
《人世间》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程武,原著作者梁晓声,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从左至右)。
在原著获“茅奖”之前拿下改编权
电视剧《人世间》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作品以中国北方某省会城市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描写了中国社会近50年的发展变迁,笔触涉及上百个角色的人生际遇。此前梁晓声接受南都采访时说,写《人世间》这部“大书”,是希望人们记住一个时代。
2019年,《人世间》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是当代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而在此之前,腾讯影业已经获得了这部文学作品为期8年的影视改编权。团队成员对南都介绍,早在2017年,小说《人世间》出版后不久,他们就关注到了这部作品,将其纳入了“现实题材预开发名单”。当然,一个影视项目还需通过前景预估,最终拍板的是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程武。当时,他就告诉团队,这个选题一定要做,且一定要做好。
《人世间》的故事充满生活的“烟火气”。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在它里面看到的是我们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它就是美的。”程武回忆,自己2018年初,一字一句地读完《人世间》原著小说之后,就被深深打动,认为它是一部充满力量、厚重、温暖的百姓生活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对电视剧制作而言,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同时,在他看来,这类现实题材的“年代戏”,并不与年轻人的收视习惯相斥,“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使命感,其实在这类作品里,大家更容易找到情感共振。”因此,他非常支持团队获取授权改编的设想,并迅速与导演李路决定共同开发,打造一部兼具收视效果和社会影响力的现实主义力作。
2020年10月,《人世间》影视化首次官宣,主创团队亮相。
2020年10月,在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的联合发布会上,电视剧《人世间》主创团队首次正式亮相。该剧导演李路,此前执导过《人民的名义》《巡回检查组》等“爆款正剧”,《人世间》满足了他一直想拍一部“工人阶级生活剧”的心愿,这一次除了导演,他还担任了该剧的投资人、总制片人。编剧王海翎,曾创作过《中国式离婚》《大校的女儿》等经典电视剧,对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和家庭观念有着独到而细腻的呈现。115万字的厚重原著,在她笔下有了更多明亮、温暖的色彩。
历时三年筹备剧本、六个月紧张拍摄,最终面世的《人世间》让出品人程武都感动落泪。“这部剧里的主要人物,都是在有血有肉的同时,拥有着温存而善良的底色。”他说,要感谢导演李路在事无巨细的打磨中展现格局,也要感谢编剧呕心沥血的改编,以及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全体优秀演员的二次创作,“这部剧能走入千家万户的心里,成为‘国民生活剧’的代表,堪称实至名归。”
国内反响超预期,将会在海外播出
今年1月底,电视剧《人世间》首轮开播后,收视率创下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近8年新高,几代人共同追剧,网络热议不断。腾讯影业回复南都记者,这样的反响是超预期的,“我们感恩所有肯定、喜爱与支持。”
该剧热播期间,主演透露的一句“迪士尼买了《人世间》的海外播映权”又引起了大众的注意,登上了微博热搜高位。3月16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也在例行发布会上公开推荐了这部剧,认为既好看,又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电视剧《人世间》的海外传播,越来越受期待。
南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剧的发行工作由新丽传媒全权负责——该公司是阅文全资子公司,与腾讯影业、阅文影视并称“三驾马车”,均由程武管理;迪士尼在剧组开机之后不久,就已经买下了《人世间》的海外播映权。导演李路不久前接受南都采访时也说到,由于拍摄期间就知道该剧将会在海外播出,他在片场也会多绷起一根弦,“要从国际视野、国际表述角度把握拍摄这一关,讲好中国故事。”他还要求剧组,每场戏、每个镜头和视点都要保证国际品质,“一定要拿到任何地方都不掉价、不丢人,让大家慢慢看到中国50年的飞跃。”谈到迪士尼买下《人世间》播映权时,在剧中饰演周家母亲的萨日娜认为,海内外观众共通的情感是爱,“相信他们愿意看到中国是怎么变化的。”
《人世间》的英译片名为《A Lifelong Journey》。
程武透露,该剧的英文译名已经选定为《A Lifelong Journey》。当时,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人世间》这一厚重而富有东方色彩的剧名的含义,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三方团队几经斟酌,最终在诸多备选中确定了这个译名,既体现时空跨度之广,又暗含人生旅途之意。
萨日娜饰演周家母亲“李素华”。
随着《人世间》的热播,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在京召开了“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深入探讨总结文学影视改编的经验与方法道路,影视行业也有不少声音,关注现实题材作品的“破圈”走红。腾讯影业方面回复南都记者,电视剧《人世间》是其打造的“时代旋律系列”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分别为电影《1921》和电视剧《心居》。在腾讯影业2018年4月正式对外发布的六大文化产品系列中,“时代旋律系列”排在首位,也是投入最多的系列。未来,他们将延续这个布局,重点聚焦时代旋律作品的开发。
而作为阅文集团CEO的程武表示,目前该集团也一直在大力扶持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推动更多优秀现实题材网文IP的影视化:“‘让好故事生生不息’,需要我们以文学为起点,以影视创造全民共鸣点,然后再反哺文学,这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时代IP的独特模式。未来,我们希望书写绚烂多彩的时代故事,传递更大的正能量。”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5/3047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