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福建自贸区概念股(福建自贸区挂牌)

发布时间:2023-05-02 00:34

 

自贸区,说白了就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在第一批试点的上海自贸区、第二批试点的广东(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天津、福建自由区取得不错的成绩后,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第三批7个自贸区将有望在本月下旬同一天统一挂牌。

从名单来看,具体涉及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七大自贸区,并且这批新的自贸区将形成自身特色,各有侧重,自贸区内的相关概念股将受益,具体来看——

辽宁自贸区: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振兴东北的工业,着力点还是机械类,相关上市公司有沈阳机床、机器人、大连重工、大冷股份、恒力股份等,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连港、营口港两大港口股当仁不让。

浙江自贸区:推动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进行探索。推进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上市公司而言,影响主要还是港口、航运股:澳洋顺昌、宁波海运、宁波港等,还有当地基建的宁波建工、宁波富达等,浙江的电子商务类别的上市公司小商品城、生意宝等。

河南自贸区: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也就是当地大基建、交通运输类是力挺方向,相关上市公司涉及同力水泥、中原高速、中原特钢(*ST中特)等。

湖北自贸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主要是振兴经济,涉及面比较广,商业、地产基建、制造业等,相关概念股:东湖高新、武汉中商、中百集团、鄂武商A、汉商集团、南国置业、湖北能源、武汉凡谷等。

重庆自贸区: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港口、基建类最受益,涉及相关概念股:重庆港九、渝开发、重庆路桥、重庆百货等。

四川自贸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主要影响还是商业、基建、交通运输类,涉及的相关概念股:红旗连锁、四川路桥、四川成渝、成都路桥、高新发展、四川双马等。

陕西自贸区: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也就是陕西自贸区将以一路一带基建建设、旅游文化建设为主。相关上市公司:达刚路机、西安民生、西安旅游、西安饮食、曲江文旅等。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资讯,可关注微信同名公众号风生焱起(ID:fengshengyanqi)

 

截至下午15点00,上证综指收报2575.81点跌幅0.14%,A股总成交额为2547.39亿元。两市共有32股涨停,29跌停。从概念板块来看,福建自贸区、共享单车、AMC等概念股涨幅居前三,涨幅分别为2.95%,2.21%,1.6%;禽产业链、摘帽预期、钢铁股等概念股跌幅较大,跌幅分别为-3.74%,-2.99%,-2.39%;

 

 

今日各概念板块涨幅前10(下午15点00)
概念板块 涨跌(%) 领涨股 当前股价(元) 涨跌幅(%)
福建自贸区 2.95 平潭发展 3.26 10.14
共享单车 2.21 华讯方舟 7.07 6.64
AMC 1.6 东兴证券 10.68 2.89
三网融合 1.33 奥维通信 6.66 10.08
IPV6 1.06 中兴通讯 20.43 3.34
水务板块 0.96 平潭发展 3.26 10.14
职业教育 0.96 世纪鼎利 5.19 6.35
三通概念 0.89 平潭发展 3.26 10.14
360受益股 0.88 电广传媒 7.18 7.49
4G 0.85 东方通信 4.91 10.09

 

 

 

 

今日各概念板块跌幅前10(下午15点00)
概念板块 涨跌(%) 领涨股 当前股价(元) 涨跌幅(%)
禽产业链 -3.74 生物股份 17.24 0.7
摘帽预期 -2.99 振兴生化 26.02 0.46
钢铁股 -2.39 鲁银投资 5.48 2.62
石墨电极 -1.86 宝利国际 2.83 1.07
草甘膦 -1.82 长青股份 11.08 1.19
黑磷 -1.76 云图控股 4.33 -0.23
钛白粉 -1.58 宝钛股份 14.2 1.14
乙醇汽油 -1.53 兴化股份 3.66 -0.54
北部湾自贸区 -1.37 五洲交通 3.61 4.64
军用材料 -1.36 宝色股份 8.99 10.04

 

 

东南网6月7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初夏的福建,生机盎然,今年是福建自贸区挂牌六周年。

时间拨回到2015年4月21日,当天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涵盖福州、厦门和平潭3个片区。 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试验”就此启航,经过六年的发展,福建自贸区已经成为福建改革发展的新高地,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连日来,东南网记者深入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平潭片区、福州片区进行采访,探秘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福建经验和路径。

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的厂区布满管道的“庞然大物”高高矗立。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化验分析中心里工作人员在做原料化验。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勇于探索 打造一批“福建经验”

福州江阴港,海风劲吹。在全省最大的聚丙烯生产企业——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的厂区里,布满管道的“庞然大物”高高矗立,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在化验分析中心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做原料的色谱分析实验。

“我们的原料属于危险化学品,原来需要送往外地检测,通过合格认定后才能入关,周期要15天的时间,现在通过自己的实验室检测,全程最快只要8个小时,实现了从产品(丙烯)卸港、抽样到检测的无缝衔接,通关时效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公司节省了几个亿的周转资金。” 中景石化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黄凯说道,过去原料送检时间长,原料的供应跟不上,企业就不得不停产,为安全、稳定生产带来影响。

得知企业面临的难题后,榕城海关第一时间对接中景石化,共同探讨提速增效的可行性办法,送检时间长,就地自检是否可行?对此,榕城海关创新出台进口丙烯关企共检监管模式。企业通过提前申报,并借助自建的、已获得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实现自检,海关在4个重要节点进行介入监督,保证规范性,实现进口原材料卸货、取样、检测无缝对接,检测结果合格后,当天即可投入生产,通关效率显著提高。该创新举措于2020年通过省自贸办认定,并获评“全国首创”。

黄凯告诉记者,在自贸区红利的加持下,这几年,中景石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去年公司产能实现了翻倍。今年一季度,中景石化聚丙烯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超过10万吨,占全国聚丙烯出口总额的30%。

厦门航空维修业兴起于1993年,是中国较早发展航空维修产业的地区之一。厦门借助自贸区优势,积极向相关部委反映航材税率倒挂问题。不久前,财政部、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2021-2030年支持民用航空维修用航空器材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2021年至2030年间,对民用飞机整机设计制造企业、国内航空公司、维修单位、航空器材分销商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的维修用航空器材,免征进口关税。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道,新政的实施意味着厦门建议再获采纳,预计每年可为厦门相关企业减负超亿元,将从根本上解决国内航空公司及维修单位进口维修航材关税成本高的问题。

厦门航空集团旗下共有209架飞机,运营国内外航线近400条,每年飞机维修都要花费20多亿元。“新政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利好,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免关税三千万元左右。”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建其告诉记者,此次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扩展到厦门航空国内外所有航线的维修用航材,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有效助推厦门航空做强做优做大。

如今厦门航空维修基地吸引太古飞机、新科宇航等16家专业航空服务企业集聚发展,年产值占全国的1/4。

最近一段时间,平潭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潘瑜和同事们开始整理材料,着手对一批执行车辆进行处置。平潭法院于2019年4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委托公证+政府询价+异地处置”财产执行云处理模式,受到了各方的好评,并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充分认可。2020年6月,该模式被国务院列入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又一项自贸区的“平潭经验”走向了全国。

“过去,法院要处理涉及异地车辆处置的案件,执行人员要到车辆所在地对车辆进行检查,再委托评估,经拍卖后,还需再跑一趟,直至车辆顺利交付,前后执行人员需要跑三趟。” 潘瑜告诉记者,按照传统的车辆拍卖处置模式,平潭法院一年只能处理100辆左右的车。

如何提高执行效率?平潭法院打破异地财产执行难的瓶颈,将法院、政府和社会力量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通过政府定向询价,企业无须预缴评估等财产处置费用,在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的同时,提升了财产处置效率和司法效率,执行工作做到无缝对接。

根据新的云处置模式,在执行车辆拍卖领域,已进入执行程序但又实际扣押在异地的涉案车辆,将由申请人向车辆扣押所在地公证机关申请对车辆实况进行公证视频取证,并出具权威性公证文书,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无需将车辆运回实验区内法院进行处置。

“现在一个小团队可以处理掉全国各地400多辆的车,办案的期限大大缩短,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潘瑜告诉记者,通过政府定向询价,企业无须预缴评估等财产处置费用,在减轻成本负担同时,财产处置效率也得到提高。法院干警未到异地现场情况下即可办理车辆解封、解押、过户等手续,实现财产高效流转。

厦门自贸片区。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平潭自贸区法庭。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创新红利释放 助推高质量发展

六年来,福建自贸区成了制度创新的沃土,各片区创新热情高昂,推出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打造了一批响当当、有特色、企业认可的改革“名片”:

“一个平台、一个界面、一点接入、一次申报”,作为福建自贸区的代表性制度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现已建成4.0版,联通40多个单位,提供100多项口岸政务管理和贸易服务,实现关港贸税金一体化全链条运作;

首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集合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简化登记注册手续,缩短企业创办周期,推进商事登记制度从企业设立直至注销退出的全链条改革,进一步鼓励投资兴业,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

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将投资建设项目从招商对接到竣工验收涉及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由116项精简至26项,办理流程整合为规划选址与用地、项目审批与核准备案、设计审查与施工许可、统一竣工验收等4个阶段,破解项目投资审批“审批慢、落地难”困局;

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强化协作,实现作业空间合并、作业时间一致、作业系统并行,场所设施、查验设备等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通关速度,降低了企业成本,有力推进了口岸大通关建设,为全国关、检机构改革探索了经验;

工程项目审批“五个一”, 通过“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解决企业在办理工程建设审批过程中反映的办理时间长、经过手续繁、提交材料多等问题,成为全国改革范本……

福建自贸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加强改革系统集成,不断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一项项突破性的创新举措在福建自贸区内开花结果,发挥了深化改革“试验田”作用,将“良种”播向了全国。

截至2021年3月,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试验任务绝大部分已实施,累计推出480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96项,34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6项试点经验列入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179项创新成果由省政府发文在全省推广实施,12项“双自联动”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实施。

福州、厦门、平潭三个自贸片区差异化探索成效显著。其中,福州片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物联网产业培育方面不断深化;厦门片区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营商环境提升,营商环境14个评价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平潭片区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勇于探索,积极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

随着制度创新红利持续释放,福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加稳健。累计新增企业10.79万户,注册资本2.35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是挂牌前的7.0倍、10.6倍。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引进全省近四成新增外资,贡献六分之一外贸进出口额。

风起云涌浪头劲,百舸争流立潮头。经过六年建设的福建自贸区,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迈向新的征程。下一步,福建自贸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把自贸区建设工作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中、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持续在创新发展、政策提升、开放合作、营商环境、复制推广、动能培育、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上发力,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连的良性循环,把自贸区建设成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排头兵”,推动自贸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来源:东南网

中新社平潭4月22日电 题: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七周年:平潭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中新社记者 闫旭

21日上午,从台北港驶来的“台北快轮”载着苏州一家面板厂定制的液晶面板,缓缓停靠在平潭金井港。物流夕发朝至、通关快速便捷,使平潭港口受到不少贸易企业青睐。

“平潭港口虽不大,但五脏俱全,特别是通关时效快、海运成本低。”该面板厂关务负责人表示,该厂已与平潭在地的企业合作了近6年之久。

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包括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包括16平方公里的港口经贸区、15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区、12平方公里的旅游休闲区三个区块。

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是平潭片区被赋予的功能定位。7年来,平潭片区围绕“一岛两窗三区”,大胆试、大胆闯,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金井港区成为福建省首个同时开展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4个国家指定监管场地资质的口岸。平潭率先试点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4.0版,全面推行“不见面通关”“不到场查验”等“非接触”通关服务,整体通关效率长期保持大陆前列。

覆盖申报、查验、放行全流程的对台通关便利化体系,有力推动了平潭片区对台货物贸易自由化。据了解,经平潭口岸的台湾农渔产品、液晶面板进口和跨境电商对台出口分别占大陆市场总额50%、20%、50%以上。

7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平潭兴业。20日,台湾青年赖政纬从兴业银行平潭分行申领到了福建省首笔“台湾青年在榕就业消费贷款”,授信额度11万元人民币,按月分次发放。

“每万元人民币每月还息不到50元,非常适合在平潭就业的台湾青年,特别是急需用钱的青年。”赖政纬说,这项贷款不仅是后备金,也是安心工作的“定心丸”。

7年来,平潭片区不断发力对台金融服务创新。首创试点台企台胞征信查询业务,发放首批台胞台企“金融信用证书”,解决台胞台企征信难、担保难、融资难;升级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政策,便利台资企业跨境融资和资金使用,2021年共办理25笔试点业务,金额1301.9万美元;建立大陆首个银行直联的两岸电商跨境人民币服务平台“两岸e账通”,有效提升两岸跨境贸易金融结算效率。

7年来,平潭片区也不断推进对台社会融合创新。设立大陆首个台胞台企服务中心,为台胞提供八大类169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建设两岸家园数字身份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务办理、医保购药、民宿入住等服务场景“一码通”线上服务;打造“台胞服务台胞台企台商”司法服务模式,设立了福建省首个台胞个人调解工作室,作出两岸司法融合新示范。

近年来,平潭片区累计推出79项对台创新举措,占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创新举措七成以上。尤其是对台职业资格采信、“两岸征信互通优化信贷服务”等作为独有的对台改革经验,为推动两岸融合提供模板。

记者了解到,未来平潭片区将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持续发力,聚焦投资准入、贸易通关、资金流动、运输往来等领域自由化便利化开展深层次改革,建设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自贸试验区。(完)

[福建自贸区概念股(福建自贸区挂牌)]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5/3014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