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核电概念股板块(核电核能概念股龙头)

发布时间:2023-04-28 18:04

宝钛股份:水穷处等云起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诚笑 日期:2014-08-27

投资要点

※我们有别于市场的观点:钛行业底部已现,此时点宝钛股份的弹性巨大。钛价上涨其将充分受益,同时军工航空航天产业的放量也将带动公司业务结构改善,高利润的航空航天钛材比重提升。中长期来看,买入宝钛股份静待上述两点发生是个不错的选择。

1、上半年扭亏持平:上半年公司收入12.47亿元,同比增加1.08%,净利润217.9万,同比增加71.84%,扣非后净利润15.9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727.7万元。折合EPS 0.005元。

2、海绵钛价格蠢蠢欲动:由于库存高企,海绵钛价格维持在4.2-4.5万元左右,按照目前价格公司华神钛业略有亏损,业内大多成本在5万以上,海绵钛价格持续倒挂已使行业内小厂多数停产,而大厂的开工率持续低位导致供给出现大幅下降。而其上游四氯化钛以及钛原料报价均由于供给紧张连续上调价格,而公司目前有18.47亿元存货,粗略估计折合约4万余吨海绵钛,弹性巨大。

3、充分受益于军机大发展:公司是国内军机最大的钛材供应商,其具备年产3000-4000吨航空钛棒材的能力,也是公司产品中利润最高的产品。之前由于订单萎缩,导致开工下降,来自军品的订单我们估计持续不足2000吨。随着歼10B、歼11系列、歼15、运20等一系列军机的陆续量产和定型,预计军机每年用钛量有望增加3000吨,公司的军品订单有望爆发。

4、核电用钛焊接管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公司参股40%子公司宝钛美特法力诺承担的国内首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国产化冷凝器用钛焊接管项目正式开工生产,拉开了国产化的序幕,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核电钛焊接管生产资质企业。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大约需要220吨钛焊接管,截至8月,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8台,计划总装机容量30606兆瓦,约需要6000吨钛焊接管。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5、假设2014-2016年海绵钛不含税均价为3.9万元/吨、4.4万元/吨、5万元/吨,总钛产品销量为18000、20000、22000吨,2014-2016年预计i宝钛股份EPS为 0.03元、0.08元、0.16元。目前来看估值,但考虑到公司大量的存货、军工核电订单爆发的可能性、公司较高的管理费用占比,公司业绩超出我们预估的可能性很高,建议密切关注,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

需求长时间萎靡

西部材料:国储钛锭三季报继续盈利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施毅,钟奇,刘博 日期:2014-09-01

事件:公司公布半年报,201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4 亿元,同比减少3.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35 万元,同比增长145.69%,对应的EPS 为0.01 元。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65 万元。

点评:

1. 钛材价格低迷,金属纤维及制品为高毛利产品。钛材疲弱导致主业钛制品盈利受限,公司高毛利产品集中在金属纤维及制品和难熔金属制品,二者毛利率均在25%以上。

2. 主要投资企业经营状况正常。2014 年上半年西部材料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总体盈利能力正常,未出现亏损。

3. 定增引入战略合作者,主营股权投资。公司于7 月发布定增预案:拟发行3758 万股,其中和怡兆恒认购3059 万股,开源基金认购699 万股,以现金认购。锁定3 年,定增价在11.44 元/股。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偿还约20000万元银行贷款,剩余部分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假设定增顺利,母公司口径资产负债率将从54.69%下降到39.26%,若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测算,公司每年可节约利息费用约2193 万元(未考虑发行费用,按15%税率考虑所得税影响).

4. 2014 年盈利为大概率事件。中报显示,1-9 月份的净利润为0-500 万元,盈利主要是上半年执行国储钛锭合同增加净利润。全年看,中报显示2014 年度经营目标为:实现营业总收入15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00 万元。如果不考虑引入定增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全年实现扭亏为大概率事件。

5. 盈利预测及评级。 公司是稀有金属新材料行业的领先者,是由科研院所转制设立并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十多年来,形成了钛产业、金属复合材料产业、金属过滤材料产业、稀贵金属材料产业、难熔金属材料产业和稀有装备制造产业等六大业务领域。强大的技术背景成为公司发展的坚实基础。公司产品大多为新兴产业,假设目前主营保持每年15%左右的同比增速,此次定增所减少的利息支出直接增厚利润。按照定增后约2.1 亿股计算,预计2014-16 年EPS 分别为0.13、0.17 和0.20 元。

估值方面,募集资金后,公司拟继续加强在国家支持的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低碳技术和绿色经济所需新材料的研发投入。由于产品主要应用于化工、环保、军工、电力、航天、医药等新兴领域,享有较高估值,给予22 元目标价,对应2014-16 年PE 分别为170、132 和110 倍估值,增持评级。

6. 风险提示:产学结合进展低于预期。

东方锆业投资逻辑:核电重启在即,看好东方锆业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林建 日期:2014-09-04

投资建议:积极关注东方锆业(未评级).

核电重启在即,2020年前核电产业将维持年均10%以上的复合增长,东方锆业将受益于核电的重启以及核电产业的高景气度,公司有望成为中核集团核级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完整的锆产业链及丰富的锆资源也将利于东方锆业在竞争中胜出,建议积极关注东方锆业的投资机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苗诗雨 陆肖肖 北京报道

从核能发电到核能供暖,我国核能产业正在新赛道上稳步发展。

11月15日,我国最大核能供热项目——“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正式启动今冬明春供暖。据新华网报道,该项目将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20万居民送上温暖。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公开信息后发现,进入2022年冬天,我国多地启动了核能供暖项目。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核电发展较为稳健,核能发电技术的迭代也在稳步推进,未来有望实现更为高效的利用。

国内多地启动核能供热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暖核一号”位于山东海阳地区,为我国最大的核能供热项目,供热能力占全国核能供热总能力的92.8%。根据山东核电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暖核一号”累计对外提供清洁热量258.2万吉焦,减少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

据悉,当前“暖核一号”已投运二期,第三期项目也在推进中,计划2023年供暖季投入运行,届时供热面积将达到3000万平方米,满足约100万人口的取暖需求,同时替代原煤消耗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此外,11月初我国东北地区的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也正式供热。根据官方信息显示,该示范项目规划供热面积达到24.24万平方米,替换所在区域原有的12个燃煤锅炉房。据悉,该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二氧化硫60余吨、灰渣2621吨。

祁海珅向记者介绍,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发电基础上进行核能供暖的深度利用,是值得尝试的。“对比传统供暖形式,核能供暖能够实现不间断供暖,不受时间、天气的因素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热效果。”祁海珅说道。

央视网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供暖面积累计实现13.92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煤近3700万吨。

A股上市公司有望迎新春天?

实际上,记者也留意到,截至目前A股板块部分核能概念公司也计划或已经涉猎了核能供暖领域。

中国核电在年内答投资者问时透露:“核能不仅能发电,而且作为零碳排放的能源供给形式,目前正在从原有单一电力供应转向多领域多用途应用拓展。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核动力船舶、同位素生产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核能多用途利用。”

中核科技在2022年年初答投资者问时也表示,公司一直密切关注核能供热项目市场动态,积极参与核能供热项目后期也将参与相关相关项目。

此外,中国广核、兰石重装、奥特迅等多家企业也已入局核能供热领域。其中,兰石重装在11月15日答投资者问时表示,其公司是国内核能领域板式换热器设备主要供应商,公司生产的核电板式换热器占有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核能供暖领域,公司已为国内某研究院所泳池式低温供热堆项目提供了一套换热机组。

虽然不少上市公司在核能供热领域已有动作,但祁海珅也向记者提醒道,由于核能产业的资源分布及核能开发的门槛要求,企业进入相应领域需要进行相对严格的审核,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来说,通过合资、合作或者是合股的形式会更容易进入该赛道,否则会相对较难同头部企业竞争。

前瞻产业研究院有关研报也显示,仅从我国核电行业竞争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核电行业虽然现有竞争者数量不多,但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因行业存在严格的准入资质以及资金、技术门槛较高,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

核能供暖的发展前景广阔

不过,放到资本市场上来看,市场尤为关心的还是核能供暖的未来前景。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要求,到2050年,我国核能在供热、化工、制氢、冶金等方面具备规模建设条件。

根据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非电利用方面,2025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煤以上。而根据央视网报道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地热产业规模将超700亿元。

从核电领域来看,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2年年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1.17%,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8%。而展望未来,核能的多用途利用将步入提档加速期,预计从2022年开始,将会有更多的核电站开展核能供暖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也曾向《华夏时报》记者等表示,核能供暖的发展前景广阔。在叶奇蓁看来,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降低煤炭消费、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输送压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组成。

但值得一提的是,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核能目前发展稳健,但由于存在选址要求,因此核能、核电不太可能会像光伏、风电一样短期大幅增长,更多是稳步增长。

财联社9月8日讯(编辑 笠晨)核电板块强势,叠加火电灵活性改造概念的盛德鑫泰20cm涨停,佳电股份二连板,宝色股份一度涨超16%,金通灵最高涨近14%,兰石重装和中核科技涨停,久盛电气、德固特最高涨超9%。消息面上,据媒体报道,广东省陆丰市的陆丰核电项目5号机组在9月8日正式开工。记者还了解到,陆丰核电项目5号机组采用的技术为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总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核能与能源安全转型》报告评价称,核能能够增加能源结构的多样性,使电力结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成为各国政府重要选项之一。

为应对能源危机,近期多国在核电方面动作频频,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具体如下:

双碳背景下,《“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重提积极发展核电,十四五末期核电装机容量达到70GW,增量达15GW以上,2021-2025年核电装机规模复合增速将达到6.4%。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将达120GW,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将以每年6-8台的核准节奏陆续落地,预计核电市场规模2025年前超4000亿元。

核电具有高能效、污染小、环境友好、单机容量大、发电量稳定等优势。相较于风电、光电等能源,核电在一次装料后可连续稳定运行至少12~18个月,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我国核电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目前已掌握三代核电技术,并在第四代核电技术发展上取得领先。

核电产业链主要分为核电站建设、核电站运营、核燃料供应以及核废料处理等环节。核电站建设流程主要包括核电设计、核电设备制造、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调试等流程。

上游核燃料主要涉及公司为东方锆业、西部材料;中游核电设备主要涉及公司为台海核电、江苏神通、南风股份、中核科技、兰石重装、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浙富控股、尚纬股份、佳电股份、科新机电、海陆重工、中密控股;下游核电站建设、运行、乏燃料后处理主要涉及公司为中国核建、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应流股份、远达环保、通裕重工。

核电设备市场空间或达千亿。参考头豹研究院数据,核电站每千瓦建造成本1.1-1.8万元,而设备市场空间占比约为建造成本的一半,根据此前预计平均每年以7-8台机组推进,那么2022-2025年平均每年核电市场空间约为825-1350亿元,其中核电设备市场空间约为 413-675亿元。

核电设备主要分为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和辅助设备系统(BOP)。国信证券吴双在3月1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四大国企垄断主要设备市场,民营企业细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并通过产品线延伸进一步发展。应流股份在主泵泵壳取得主导地位,江苏神通、纽威股份、中核科技等企业在阀门市场取得主导地位。

民生证券李哲在1月19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核岛是整个核电站的核心,是核电站中投入成本最高的部分。核岛主设备主要包括核反应堆、反应堆冷却剂泵、蒸汽发生器、控制棒及驱动机构、主管道、核级阀门等。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三类核岛设备目前均由国企垄断,包括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哈电集团。

核级阀门在核岛中使用量大,但受益于国产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成本逐渐降低,国产核级阀门价格仅为进口核级阀门的11.5%,截止至2021年,阀门国产化程度已达到80%。民生证券预计则2022-2025年,核级阀门市场规模约为49-78亿元/年。布局的国有企业主要有中核科技(中核苏阀),民营企业主要有江苏神通、纽威股份。

相比三代核电,第四代核能系统是一种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经济竞争力、核废物量少,可有效防止核扩散的先进核能系统。目前,国际上公认有六种第四代裂变核反应堆型:超高温气冷堆、超临界水堆、气冷快堆和钠冷快堆等。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多功能用途、模块化建造的特点和优势。核心设备包括主氦风机等,主氦风机是新增设备,目前主要供应商为佳电股份。

乏燃料处理制约我国核电发展,李哲表示设备需求或超预期。核废料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乏燃料后处理专用设备,包括料液循环系统、气动送样系统、空气提升系统、后处理专用阀门等。目前,布局乏燃料后处理设备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江苏神通、通裕重工、兰石重装等。

国信证券吴双在3月1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国家发展核电态度积极明确,核电景气持续向好,批量化建设+核废物后处理打开核电成长空间。看好核电细分领域市占率高、核电业务占比高的公司,设备环节重点关注:江苏神通、应流股份、中密控股。

具体来看,江苏神通为国内阀门行业领先企业,核电蝶阀、球阀处于垄断地位;应流股份为国内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领域内领先企业。主要产品为泵及阀门零件、机械装备构件,应用在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装备领域;中密控股为国内机械密封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泵用机械密封、干气密封、密封辅助系统等。

近年来,核电厂造价不断上升,项目前期准备时间长,给许多国家的核工业发展造成困扰。综合各国情况来看,核电厂平均建设周期为7年,也有部分核电厂耗时15年以上。选址和各类许可证的申请通常也是拖慢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

本文源自财联社 笠晨

本报见习记者乔川川

据悉,近日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向国务院申报启动核电新项目审批,此次上报的是要正式通过核准的三个核电站项目的6台机组,预计最快将在11月份通过。

在上述消息面影响下,昨日核电核能概念股再次崛起,中核科技(8.72%)、丹甫股份(6.97%)、湖北能源(5.93%)涨幅均超5%,沃尔核材(4.67%)、江苏神通(4.42%)、东方锆业(3.92%)、久立特材(3.89%)等个股涨幅均超3%。

中核科技近期市场表现十分突出,值得关注,公司正积极进军核技术民用的高科技领域,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压水堆核电阀门设计、制造许可证,其研制的核电站关键阀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具备设计制造百万千瓦级核电阀门的能力,同时公司是中核集团旗下惟一上市公司。

从昨日资金流向来看,有8只核电核能概念股大单资金净流入超1000万元,它们分别为兰石重装(17136.86万元)、中核科技(14964.83万元)、盾安环境(4035.62万元)、沃尔核材(2217.87万元)、久立特材(2066.74万元)、东方锆业(2008.78万元)、丹甫股份(1880.40万元)、上海电气(1432.02万元)。

分析人士表示,核电核能将是今年四季度乃至2015年主题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基于以下三大投资逻辑:一是基于核电建设重启在即,随着日本开始放行,中国核电重启已无悬念;二是核电关键技术突破后,核电技术可作为中国高端出口的象征产业之一,或将复制高铁出海路径,替代纺织、家电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产业出口;三是中国在建核电核能规划装机量全球第一,政府明确要求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85%,产业蛋糕巨大。

日前,有消息称,秦山核电一期工程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1号机组已于11月4日成功并网发电。预计1号机组将于2015年上半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14年11月6日,我国大陆已建核电机组增至22台(含等待商业运行的机组),另有26台在建。

从市场空间来看,中电联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核电利用水平为2.11%,大幅低于14%的全球平均水平。根据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规划及长期规划测算,2015年至2030年期间总投资额约1.2万亿元。即每年核电投资600亿元,其中每年设备投资额将达到300亿元,市场空间亟待释放。

方正证券表示,从投资策略上,可重点关注以下两大细分领域:一、核岛设备,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二、其它关键设备及相关原材料提供商,如丹甫股份、佳电股份、兰石重装、中核科技、江苏神通、太钢不锈、东方锆业、烯碳新材等。

[核电概念股板块(核电核能概念股龙头)]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986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