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股指吃贴水策略(股指贴水对冲成本高)

发布时间:2023-04-26 03:50

外围市场影响有限

全球疫情持续发酵,外围股市波动加剧,对A股也产生较大的扰动。然而国内疫情保持稳定可控、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情况下,中国的股市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周一外围股市大幅下挫,日经225指数跌逾5%,欧洲股市开盘更是暴跌,A股相较而言更为抗跌。往后看,外围市场风险仍存,但是A股的避险属性也在凸显。

全球避险情绪持续升温,A股波动加剧

全球疫情持续发酵。截至3月8日,全球(不含中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破百,累计确诊病例已经接近30000例。其中,欧洲已成重灾区,意大利已经超过伊朗,成为中国以外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新冠肺炎致死率接近5%,为全球最高。美国疫情也在扩散,确诊病例持续攀升。此外,欧佩克未能就进一步减产计划达成协议,国际原油遭疯狂抛售,3月8日欧股、美股期货也大幅杀跌。

截至3月6日收盘,美国标普500VIX指数已创近11年新高。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低,3月9日盘中美国10年期国债期货更是触及上涨上限,导致交易短暂暂停,这反映出当前市场处于极度的恐慌当中。全球避险情绪进一步升温,各大风险资产惨遭抛售,对A股也造成较大的扰动。

国内股市将受益于全球央行应急式货币宽松周期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发酵也使得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上周澳大利亚打响全球降息第一枪,3月3日美联储宣布非常规降息50BP后,沙特、阿联酋、加拿大纷纷跟随降息。G20财长和央行行长表示正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演变,准备采取更多行动,包括必要的货币政策等措施。本月还将迎来欧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新西兰联储和英国央行的议息会议,市场预期全球央行将携手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进入应急式宽松周期,使得市场对于经济衰退的恐慌升温,全球风险资产遭到抛售。然而,国内疫情持续好转,A股成为全球新的“避险资产”。全球降息潮的开启也使得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进一步打开,货币宽松将继续有利于股市的估值提升。

A股的避险属性将进一步显现

对比现货指数与股指期货之间的走势,尽管上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但期货端的涨幅明显要比现货端弱,进而导致股指期货的贴水幅度进一步拉大,说明市场对稍长时期的市场走势仍显谨慎。从另一个角度去看,IC2009的贴水幅度已经接近7%,创近3年新高,当前配置IC2009合约的安全边际较足。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发酵叠加OPEC未达成减仓协议使得全球风险偏好下降,风险资产遭到抛售,对A股也形成负面冲击。然而,国内疫情持续好转,复工复产形势积极向好,叠加政策对冲力度较大,国内股市自身基本面较强。因此,当前A股的避险属性仍将进一步显现,我们建议抓住每一次外围市场调整带给国内股市的配置机会。

虽然随着疫情的好转,各地复工的有序推进叠加基建发力托底经济,周期性板块走强。此外,受复工推迟的影响,资金链更为脆弱的中小企业也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但是中长期来看,基于新一轮并购重组政策周期、新一轮产业周期、盈利向上周期三大周期共振向上阶段的基本面预判,中小创长期占优的格局不变。因此我们认为,风格切换的持续性有限,科技股占优的行情经过短暂调整过后料将延续。考虑到当前IC2009贴水幅度较大,提供的安全边际较为充足,我们推荐IC的布局机会,合约上选择2009合约,价格回落至5150—5200点可考虑开始建仓。 (作者单位:信达期货)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网

 

 

 
2022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私募行业主要股票类投资策略的平均收益几乎“全盘尽墨”。但近期,一轮期指的“高升水”推动私募行业一大“另类投资策略”迈上“顺风局”。
 
私募业内最新消息显示,随着近期股指期货升水格局凸显,私募量化中性策略正迎来一段“好时光”。展望未来,业内人士称,在策略“顺风周期”持续的同时,私募管理人在策略容量和超额收益来源的丰富性上,也应有更多考量。
 
 
对冲成本显著下降
 
 
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初A股触及前低,两市四大期指主力合约(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就开始逐步告别贴水(期指价格低于现货指数),转入升水(期指价格低于现货指数)状态。其中,期指远月合约的升水幅度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0日)收盘,2023年3月到期的沪深300期指合约已升水现货指数26.6点,升水幅度接近1%,为近两年罕见。
 
近三个月IF2303(2023年3月到期)相对现货指数升贴水变化
 
来源:Wind 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盘
 
蒙玺投资总经理李骧认为,从策略底层逻辑而言,股指期货的贴水是中性策略的“成本项”;近两年股指期货长时间处于贴水状态,中性策略的相关成本也较高。而近期股指期货市场全线转为升水,对冲成本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甚至是“负成本”,在超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势必直接增厚量化中性对冲产品的收益率。
 
念空科技董事长王啸称,2016年以来,国内私募行业量化中性策略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两端:一是量化模型选股超额收益能力的“收益端”,二是对冲工具升贴水的“成本端”。成本端股指期货升水带来的“成本磨平”甚至是正收益,自然对量化对冲产品构成极大利好。
 
受全球宏观环境剧烈波动等因素影响,2022年A股市场震荡走弱,私募行业各类股票多头策略普遍表现不佳。而在本轮期指高升水“利多”量化中性策略之前,2022年前11个月私募量化中性策略已经取得小幅正收益。私募排排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私募中性策略累计在2022年取得了4.5%的平均正收益,显著跑赢同期主观多头和量化多头策略的投资表现。

 

 
 
此外,朝阳永续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国内94家百亿私募(含所有策略类型的私募)平均收益率为-11.41%。按照不同策略类型来看,除债券策略外,百亿私募取得正收益的产品,多为量化中性产品。
 
 
策略“顺风周期”料持续
 
 
思勰投资相关负责人称,近期股指期货出现升水,对于新开仓的中性策略而言,意味着对冲成本显著降低,在超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将直接增厚产品的收益率。不过,对于已开仓的中性策略,股指升水、基差收敛将会造成负面压力,净值层面可能出现短期回撤。当前的升水,对中性策略而言是较好的建仓时点。
 
李骧认为,股票中性策略获取超额收益的周期性,即该策略的超额收益在经历一段时间回撤后,会有提升的可能性;近期股指期货升水“节约”策略对冲成本,对投资者配置中性策略产品事实上形成了多重利好。李骧同时透露,近期股指现货期货基差收缩的,也使得业内主流量化私募中性产品的收益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一定波动,但该机构中性产品的整体运行仍平稳。蒙玺投资认为,在市场震荡整固行情下,中性策略容易受到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群体的欢迎。
 
蝶威资产研究总监濮元恺称,近年来私募行业中性策略一直定位于绝对收益策略,是对抗市场极端风险、保持资产稳定的重要策略类型。在市场可能重新陷入阶段性震荡整固的格局下,该策略理应成为投资人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后卫”。
 
从渠道机构的研判来看,中金财富表示,对于量化策略产品的投资,站在开年时点来看,一方面,市场活跃度有望稳步回升,从而有利于量化管理人阿尔法收益的获取;另一方面,期指的持续升水带来的基差点位,将有利于新中性产品的建仓与投资。
 
从产品筛选角度,李骧认为,选择中性策略量化产品主要有五大维度:一是考察投研团队的专业能力,如投资能力和经验、策略研发能力等;二是产品的具体对冲策略底层逻辑和模型;三是通过观察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长期区间收益,研判产品长期盈利能力和投研策略稳定性;四是夏普比率(产品风险收益比);五是量化中性产品的最大回撤。整体而言,在另类数据等方面具有策略特色优势、投资风格较为稳健的量化机构,在中性策略产品上相对更具优势。
 
编辑:王寅

 

 
 
 
 
 
 
 

 

 

股指期货长期贴水交易,但是股市却是牛市预期,本栏认为,这是源于散户投资者无力做多股指期货,机构投资者受限无法做多股指期货。于是在股指期货市场中形成了一种进入壁垒,做空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入,做多的资金却受到重重限制,这是股指期货市场贴水交易的原因所在。

一般来说,股指期货市场主要由机构投资者参与,做多的机构投资者可以用股指期货代替持有蓝筹股或者一揽子股票,还能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使用股指期货追踪指数涨跌的效果要比直接买入股票更好,比买入指数基金更划算。

所以说,在正常的股市之中,是有很多机构投资者买入股指期货投资股市,但是目前A股的股指期货市场却因为交易量限制无法容纳机构投资者的进出,于是股指期货缺少了大量的机构多单,只能依靠散户投资者加以弥补。但是由于保证金比率的限制,散户投资者也无法持有足够数量的股指期货多单。

但是做空的资金则不然,做空资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投机性做空资金,它们认为股市存在调整的需要,于是开立空单做空股市;相比之下,看多股市的资金更愿意直接买入股票,而非股指期货。第二类是套期保值资金,例如希望申购新股的投资者,一边买入股票作为打新的市值,另一边做空股指期货以回避股市下跌的风险,但是却不存在反向做空股票做多股指的套利模型。于是这种套利资金越多,股指期货的贴水也就越严重,再加上做多股指期货的资金受到限制,这种交易就变成了不平衡交易。

套期保值方面,如果投资者持有大量的股票,想通过股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只需要申请套保额度即可,如果有股票在手,还不需要缴纳股指期货保证金。但是做多的套期保值就很难申请额度,投资者很难说未来自己需要多少股票,现在要提前套期保值,故套期保值天然就是股指期货空单。

于是在多重做空资金PK稀少的做多资金背景下,股指期货只能用贴水来增加做多资金量、减少做空资金量,这才是股指期货贴水的真正原因,绝不是投资者看空后市、有人恶意做空这类说法。

但是股指期货长期贴水交易绝非好事,这对于投资者的心理有很大影响,股票投资者看到股指期货长期贴水,总是担心未来股市会走低,这对于慢牛走势的形成没有好处。而且投资者也很容易被这种假象迷惑,低价卖出持股,影响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

从新加坡的A50指数期货看,那里的远期合约价格略微高于指数现价,这是比较正常的升贴水格局,本栏建议尽快将股指期货保证金降至正常水平、取消开仓限制、降低交易费用,以吸引做多资金进入,形成正常交易的股指期货升贴水格局。

股指期货,即标的为股票价格指数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按事先约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到期后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目前国内共有四大股指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交易细则

交易方式: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两种交易方式。集合竞价时间为每个交易日9:25-9:30,其中9:25-9:29为指令申报时间,9:29-9:30为指令撮合时间。连续竞价时间为每个交易日9:30-11:30和13:00-15:00。

股指期货结算价:该合约最后一小时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的加权平均,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股指期货的交割结算价:为该合约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股指期货:与股票对比

股指期货:升贴水的两种计算方法

常规的股指期货升贴水计算方法:

股指期货升贴水=期货价格-现货指数价格

这种方法关注的是升贴水的绝对值,适用于短期行情以及市场情绪的判断。

年化股指期货升贴水计算方法:

股指期货年化升贴水=(期货价格-现货指数价格)/距离交割日时间*365

这种方法是对升贴水进行时间加权,统一各个合约之间的期限,适用于对比不同期限长期升贴水水平,常在合约展期过程中使用。

股指期货:分红影响

根据指数编制规则,在股票指数成分股分红时,指数不予修正,指数点数自然回落。而股指由于其远期性质,对分红的预期先行发生回落,所以,分红预期所产生的基差偏离会对实际基差产生误导。所以在实际的横向对比中,往往要剔除分红影响。

因此,股指期货的绝对升贴水应等于期货价格-现货指数价格+未来分红回落点数。

可以通过历史数据、预案以及公告来估算未来指数分红点数。

股指期货:升贴水率特征

股指期货近月合约的贴水率更低,原因在于每月的交割周期,对于短期市场情绪有着过渡反应。

不论是当月合约还是季月合约,升贴水都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此外,IF、IH较于IC、IM的升水幅度更强,升水时间更长。

至于IC的贴水幅度远大于IF和IH,更多是指数结构的问题。首先,中证500指数成分中可融券标的的覆盖率要小于沪深300与上证50,这导致中证500指数成分中的个股套保需求无法直接通过融券实现,只能转移至股指期货IC合约上,IC远月合约持仓常年高于IF和IH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其次,沪深300与上证50拥有更丰富的衍生产品,使得相关品种间套利的效率更高,期货与现货价格更紧密。

IC的这一情况同样适用于刚上市不久的IM上。

[股指吃贴水策略(股指贴水对冲成本高)]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964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