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股新闻(丝绸之路概念)

发布时间:2023-04-24 06:17

今日早盘,A股整体高开低走小幅震荡,截至午间收盘,主要股指涨跌互现。

盘面上,一带一路、农林牧渔、石油、酿酒等板块相对活跃,CXO概念、煤炭、电力、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北上资金净流入29.12亿元。

石油股受青睐

石油开采及服务板块早盘异动,板块指数高开创3个月来新高,仁智股份、金洲管道开盘后,均直线拉升秒涨停;中秋假日期间,备受市场热议的ST洲际则开盘一字涨停;准油股份、贝肯能源、惠博普等均大幅上涨。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的深化,英国能源市场监管机构日前宣布,10月起,英国家庭年度能源价格上限将大幅上调80%,传统的石化能源再度成为资本的追逐对象,股神巴菲特刚刚减持比亚迪,又再度增持西方石油。

根据西方石油官网上周末公布的最新表格,巴菲特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这份已经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13G表格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对西方石油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到26.8%。

1个月前,巴菲特持股比例才20.2%。相当于近一个月时间内,巴菲特再度斥资超56亿美元(接近400亿人民币)加仓西方石油。伯克希尔·哈撒韦今年一直在扩大对西方石油公司的持股,今年8月份,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批准伯克希尔·哈撒韦可最多持有50%的西方石油股份。

在能源价格飞涨以及巴菲特的光环之下,西方石油公司股价今年来一路走高,一度创下近10年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近130%。按照26.8%的持股比例计算,伯克希尔·哈撒韦对该公司的持股市值达到16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4亿元。

而受制于“双碳”政策持续推进,石化能源股近年来跌势不止,甚至沦为股民吐槽的对象。在中秋假日一场脱口秀节目中,演员House在节目里的分享的一段炒股经历,将ST洲际带上热搜,今日开盘涨停。

ST洲际今日紧急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已关注到网络题为《一场脱口秀带火“600759”!股民坐等开盘,发生了什么?》的报道,公司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变化。

国金证券表示,即使出现俄乌局势缓解,伊核协议达成,美联储加息,美国释放战略库存,疫情再次爆发等情况导致油价下跌或者波动加剧,也不改变原油供求中长期持续紧张,价格中枢持续上行的基本面。重点推荐高油价环境下的两大投资主线,一是直接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的油气资源板块,二是随着大体量高附加值产能投产可以持续压制,进而陆续摆脱高油价负面影响的民营大炼化板块。

“一带一路”成就辉煌

“一带一路”概念早盘放量高开,板块指数创半年来新高。光正眼科开盘一字涨停,近6个交易日3涨停;中百集团、中洲控股、恒银科技等多股开盘后直线拉升秒涨停;米奥会展等亦涨停或涨超10%。

消息面上,2022年9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名城撒马尔罕举行。9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积极参与,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从蓝图到现实、从愿景到收获、从落地到生根的伟大实践。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77万亿元,增长20.2%。其中出口4.96万亿元,增长20.4%;进口3.81万亿元,增长20%。

“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共建国家贸易增长2.8%—9.7%、全球贸易增长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缩影。即使在近三年疫情全球物流和供应链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保持相对常态化开行。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575列,发送102.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6%。其中8月开行1585列,发送15.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8%、19%,均创历史新高。

兴业证券表示,我国与“一带一路”进出口贸易增速自2021年4月后高于全国水平,海上丝绸之路运价指数自2020年11月开始上涨。我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8%,“一带一路”承包工程新签约额和营业额占总额的50%以上。能源、交通、房地产和金属等领域受到ODI资金青睐。

责编:彭勃

校对:王蔚

沪深交易所2023年2月21日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龙建股份(600853)因有价格涨跌幅限制的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达到7%的前五只证券登上龙虎榜。此次是近5个交易日内第1次上榜。

截至2023年2月21日收盘,龙建股份(600853)报收于4.58元,上涨10.1%,涨停,换手率10.6%,成交量106.47万手,成交额4.74亿元。

龙建股份(600853)的关注点:

1、主营业务为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对外经营资质;黑龙江地方国企

2、19年6月披露,公司作为国资委旗下的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始终关注龙江区域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承建的中俄界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桥梁日前已合拢,同时公司近年来一直跟踪俄罗斯公路建设建设市场

3、东北公路基建公司,且地处黑龙江,双重受益于黑龙江自贸区;主营业务为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对外经营资质;黑龙江地方国企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龙建股份(600853)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优秀。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经营现金流/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2星,好价格指标2.5星,综合指标2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抵达唐朝港口的日本遣唐使船 (《东征传画册》)

萨珊波斯银币

唐代紫檀五弦琵琶(局部),骆驼和旅人的图样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情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倡议全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扬丝路精神,打造全球公共产品,共建国际合作平台。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且将中国长安与中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路线称为“丝绸之路”。其后,德国学者赫尔曼将丝绸之路的终点延伸到叙利亚(该地后并入罗马帝国版图),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至欧洲、北非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文教昌明,既是陆上丝绸之路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盛的重要时期。丝绸之路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推动东西方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方面具有重大贡献。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隋唐两朝为吾国中古极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传广播,北逾大漠,南暨交趾,东至日本,西极中亚”(《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至今,外国人仍称呼中国人为“唐人”,称呼华人聚居区为“唐人街”。那么,在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上,都运输过什么样的物品、有过什么样的文化交流呢?

通商易货之道:唐朝成为世界纺织品中心

隋唐丝绸之路上,由各国商贾、使节带来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以跨国商贸为基础的丝绸之路上,流通着钱币、金银器皿、玻璃器、瓷器等精美器物。

隋唐广泛吸收了外来器物的制式和艺术。唐以前,中国的金银器皿制造业并不发达,而到了唐代,金银器皿的数量骤增,这与波斯器物的传入有关。丝绸之路沿线上已发现了大量萨珊波斯银币。唐代长杯模仿了萨珊长杯的多曲特征,部分器物出现了类似波斯器物的“徽章式”纹样装饰。随着欧洲中世纪玻璃制造业的衰败,阿拉伯人继承了罗马精湛的玻璃制造工艺,将之赋予了伊斯兰文化特征,并传入中国,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有多件这类完整的玻璃器皿。

纺织品的交流尤其鲜明地代表了“丝绸之路”的独特韵味和唐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唐朝不仅是世界最华美的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国,还大量输入他国纺织品,并进行融合创新。当时仿制的“波斯锦”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新罗的“五彩氍毹”、弥罗国的“碧玉蚕丝”、大轸国以冰蚕丝织成的“神锦衾”、鬼谷国进贡的“瑟瑟幕”及日本、波斯、大食等国的各类美丽织物在中国绽放异彩。对外来纺织品的吸纳,使唐朝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纺织品中心。

同样,陶瓷器作为隋唐对外贸易的大宗产品,也积极革新式样,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例如20世纪90年代于印尼婆罗洲附近打捞出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中,就有许多瓷器的纹饰具有伊斯兰艺术的风格,其中有三件完整的青花瓷绘有椰枣纹和菱形框子的纹饰。

除了器物之外,唐代更大量引进外来观赏植物、蔬菜、花卉、观赏动物和家畜等。重要的观赏植物有波斯枣(即枣椰树)、天竺娑罗树;蔬菜有波稜菜(即菠菜)、酢菜、胡芹、桂椒;花卉有泥楼婆罗花(青睡莲)、俱物头花(白睡莲);观赏动物有南海诸国的犀和象、中亚的狮子,以及白鹦鹉、五色鹦鹉和鸵鸟等珍禽异兽;家畜有从中亚引进的骏马等;赏玩家畜如新罗国贡献的“果下马”、高昌转献的来自东罗马帝国的犬种——“猧儿狗”(即“拂林狗”),在唐代周舫的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就有两只猧儿狗。

此外,香料或香药在唐代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当时进口或使用的香料主要有天竺诸国的沉香、波斯国及拂林国的没香、东海及昆仑国的丁香、南海及大秦国的降真香、南海及波斯国的安息香、西域及昆仑国的苏合香、婆律国的龙脑香等。

知识交流之路:英国舰船上有中国设计的影子

科学技术是隋唐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作为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农业国,中国注重实用技术的特点使外来的医药、天文历算等知识在隋唐得到了突出重视。

唐代出现了专门讨论“胡药”的《胡本草》和《海药本草》等书,并译介了多部外来验方和医学著作,如《龙树菩萨药方》4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4卷、《婆罗门药方》5卷等。大批胡人医师活跃在唐朝城乡各地,唐太宗患“气痢”、唐高宗患头痛失明,都得到胡药验方和胡医的有效诊治。来自大秦、中亚和印度的眼科医术备受唐人的推崇,其中印度治疗白内障的“金篦术”尤为著名,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诗云:“三秋伤望远,终日泣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已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印度和波斯的天文历算也影响到隋唐历法。唐代外来历法中著名的有“七曜历”和天竺《九执历》以及从西域传入的《都利聿斯经》、《聿斯四门经》等。其中,七曜历术原本广泛流行于波斯、天竺及粟特人中。

通过对外交流,唐代科学技术也传播到海外。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在唐代开始传入大食、日本等地。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高仙芝在怛逻斯之役中为大食军队所败,大食所俘唐军兵士中即有造纸工匠,造纸术从此西传。公元806年,日本僧人空海从唐朝回到日本,传播了唐代先进的制笔技术,而日本正仓院中至今仍藏有唐代的毛笔以及彩色麻纸和白麻纸数百张。

中国先进的农业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海外。以农耕的必备工具——犁为例,唐代曲辕犁设计精巧,回转灵活,已具备犁壁曲面、犁评和犁建、犁盘等部件,可调节犁铧入土深浅。根据美国农学家雷塞(P. Leser)、日本农业经济学家熊代幸雄等人的研究,西欧自十八世纪所开始的犁的改良及近代化过程,就主要吸纳了中国犁的框式结构特点,及构成耕翻碎土技术要素的犁壁——犁铧连续曲面。可以说,欧洲农业革命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近代犁的出现,就是在对中国犁进行多次改进的基础上完成的。又如,唐代水利灌溉的广泛开展和先进经验,被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相继效仿。中国翻车(即龙骨水车)的方形板叶链式设计最终影响了欧洲,欧洲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直接模仿了中国的设计,十七世纪末英国海军所制造的船舱排水设备也由此改制而成。

 

在成昆铁路复线即将全线贯通之际,笔者准备分2-3篇文章,说说南丝绸之路,关于“蜀-身毒道”的历史。

不感兴趣的读者可略过。

首先登场的人物是张骞

 

张骞(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们耳熟能详,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这条由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穿过西域诸邦国,翻过帕米尔高原,至中亚西亚一线的丝绸之路,其光芒太过强烈,使我们不自觉的忽视了张骞在南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张骞是真正意义上的南丝绸之路的奠基者。所谓“灯下黑”,大抵如是。

张骞是汉中人

笔者认为,汉中这块秦咽蜀门、北岭南巴的盆地,似乎给了张骞一个关注大汉帝国西南一隅的对外通道的思考基因

怎么讲?

公元前126年,历经13年的磨难,张骞回到了长安城。

张骞对汉武帝说,我在阿富汗逛集市的时候,看到了来自四川的两个特产,一个是邛崃的竹杖,一个是成都的蜀布

看图:

 

邛竹杖(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蜀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邛竹杖是邛崃的特产,当时是一件稀有物(现在也是)。邛竹又称佛肚竹、罗汉竹,看起来像弥勒佛的肚子,也好像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

看完竹杖,摸过蜀布。张骞继续对武帝说,我问阿富汗人,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两个特产的?要知道,我大汉与你阿富汗之间,是被强悍的匈奴人隔断了的。阿富汗人回答,是商人去印度购买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图(图片来自地图帝,侵删)

 

看汉武帝一脸疑惑,张骞做了一个对当时人看来,完全是一种超地理上的判断(连见多识广的司马迁都认为是“盛言”,即类似诳语):阿富汗距离我大汉有一万二千里,而印度距离阿富汗有几千里,阿富汗在我大汉的西南面,印度在阿富汗的东南面,想必印度与四川不会太远

有太史公书为证: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摘自《史记-大宛列传》】

顺便科普一下“身毒”按《索隐》,身音乾,毒音笃。乾通天,笃通竺,就是“天竺”的意思。

张骞向汉武帝建议,遣使南下,从蜀地到西南,避开西边的羌族和匈奴部落的阻隔,另辟一条直通天竺的通道,连接中亚、西亚。

听了张骞的汇报,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了解到,西方诸国多奇珍异宝,又仰慕汉地财物,如若开疆拓土,广地万里,定会四方来朝,威加海内。

于是,汉武帝欣然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命张骞去犍为郡(今四川宜宾)主持此事。这就是《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的“乃复事西南夷”

以上这段笔者演绎的张骞与汉武帝的对话,可视为“南丝绸之路”的顶层概念设计。

接下来就是落实了。

公元前122年,张骞派出四路队伍分别从成都和宜宾出发,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踏勘前往印度的路线

 

西汉时期西南地区诸国分布图(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这四支队伍的进展都不顺利,各行一两千里后,分别受阻于氐、榨(该两地大致在今四川西南一带)和禹、昆明(该两地大致在今昆明至大理一带)少数民族地区,或被劫掠,或被斩杀,无功而返。

有太史公书为证:

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厓,出徙,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筰,南方闭巂、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馀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於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摘自《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所主持的开辟南丝绸之路的活动,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奠定了帝国权力中枢打通西南官道的国际视野和格局,这在之前是没有的,至少目前没有发现文字记载。

值得说明的是,张骞所派出的探路勘探队,已经深入到滇西,距离古印度只差一步之遥。

同时,张骞此次探路活动也使得长安深度了解了西南各地少数民族的社会情况,包括见识。比如,勘探队到滇国时,滇王问汉朝与滇国哪个大,夜郎侯同样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夜郎自大”成语出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公元前114年,博望侯张骞在长安去世。3年后,大汉王朝设置了牂牁、越侥、沈黎、汶山、武都五郡,后又置益州、交趾,基本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第一轮疆拓,这少不了张骞的历史功绩

张骞的南丝绸之路探路活动,带出了一个副本

博望侯派出的南向的一支队伍,打探到距离昆明西边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个骑象国,名叫滇国

蜀地的商人常与该国进行贸易往来,用前文提到的邛竹杖、蜀布,还有临邛(今邛崃)铜器、武阳(今眉山)铁器换取身毒国(印度)的宝石、琥珀、犀角、象牙、黄金等商品。

此后,大汉王朝开始与滇国正式进行了官方对接。

这就引出了这个副本,下一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登场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股新闻(丝绸之路概念)]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9477.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