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分散式风电概念股(风电概念股龙头股票)

发布时间:2023-04-16 03:01

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指出,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开源证券在风电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中表示,2023年将是风机交付与并网的大年。开源证券认为,随着风机大型化与各家风机厂纷纷推出自己的大型化产品,风机单位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海风平价超预期,同时沿海省份的“十四五”规划使得海风更具成长性与可持续,在风机大型化趋势下,建议围绕大型化下抗通缩与尚待国产化的优质零部件环节。

另一方面,1月10日至12日,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海口举行。大会发布的《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倡议》提出,为实现1.5℃目标,2050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要达到20亿千瓦。综合当前发展条件以及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到“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需达到1亿千瓦以上,到2030年累计达2亿千瓦以上,到2050年累计不少于10亿千瓦。

据悉,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达到2768万千瓦,占全球累计装机量的48.4%。

据国家能源局介绍,前三季度,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9400万千瓦左右,占新增总装机的82%。抽水蓄能电站累计装机规模达4360万千瓦。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能源项目投资加速释放,今年前8个月全国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2295亿元,同比增长16.7%,较上半年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

近年来国内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决策,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辽宁、广西、福建、上海、天津等省市 “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合计约51GW;加上海南、河北等尚未发布海上风电具体装机规划的省市,“十四五”期间预计国内新增海上风电并网装机量有望超过60GW。双碳战略与能耗双控背景下,沿海省份加速发展海上风电诉求强烈。目前广东、山东、浙江三省已明确出台了海上风电省补政策,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开发由补贴向平价平稳过渡。

我国深远海潜在海风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广阔。东亚前海证券表示,根据风能资源普查结果,中国水深5m-25m、50m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00GW;水深5m-50m、70m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00GW,潜在海风资源较大。

光大证券称,预计海风新增装机量2022-2025年CAGR为58.74%,带动海风塔筒和桩基行业需求稳步提升。据统计,从21年9月至22年9月我国海上风电招标量超15GW,其中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四省进度较快。光大证券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近70GW,其中22/23年分别达5/12GW,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目标+沿海省份“十四五”装机目标+部分省份海风项目补贴+近一年招标量可观等因素将保证新增装机规模稳健增长。

华西证券近日发研报表示,各省市海上风电规划持续加码,叠加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持续下降,海上风电装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持续看好风电行业的装机需求及发展空间。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光伏装机的持续增长和光伏技术的进步对光伏辅材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预计新增光伏装机尤其是后续地面电站装机的快速增长将带动产业链产能的扩张和辅材出货量的增加,甚至导致部分辅材供不应求。光伏技术的持续进步对多个辅材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降本增效的趋势下,电池技术的进步和组件产品品类的不断丰富也需要辅材适应产业链的变化,带来辅材单位价值量的提升,因此建议关注光伏辅材的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方面,平安证券建议关注海上风电以及陆上风电两条主线,海上风电有望迎来国内外需求共振;陆上风电受益于分散式风电等应用场景的打开,风机及零部件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热门概念股:

中天科技(600522.SH):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400.00%。新打造的海工船9月已经开工建设,此外,控股子公司打造的金风海洋风电安装平台项目采用“运输+储存+起重”一体化模式,能够满足国内绝大部分固定式支撑结构20MW以下海上风电机组以及320米叶轮直径以下风电机组的安装需求。

东方电缆(603636.SH):中标多个海缆产品及敷设施工项目 总金额约5.8亿元,约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6.5%。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6.65亿元,同比减少1.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减少23.43%。

中国电建(601669.SH):前三季度,公司新签订单金额7730.28亿元,同比增长48.49%,其中能源电力合同占比41.18%。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3965.13亿元,调整后同比增长2.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15亿元,调整后同比增长18.68%。

三峡能源(600905.SH):2022年公司新增获取江苏大丰、上海金山、天津、辽宁大连、海南东方等地共195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其中上海、海南海上风电实现“零”突破,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山东昌邑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及福建平潭外海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计划年内陆续并网。此外,公司基地项目累计9个,目前均已动工建设。

运达股份(300772.SZ):三季度中标国电电力象山1海上风电场(二期)500MW工程项目,未来公司将基于浙江本省的地域优势,全力提升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已推出“海风”系列平台化机组,包括低风速区大叶轮的非抗台型7MW平台机组,中高风速区大容量的抗台型9MW平台机组,高风速台风区抗台型抗台型大容量15MW平台机组。

风电发展方兴未艾,经历2020年以来的高歌猛进,风电行业虽然在面临抢装退潮、原材料成本上涨,甚至疫情冲击等,但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下,风电行业依然是极具确定性的成长赛道。

在防疫政策调整下,随着制造与物流等恢复,多家机构认为,风电存量订单有望在2023年集中释放,风电行业将迎来第二轮发展高潮。

抢装退潮,龙头增长失速

在2020年,因为补贴政策,国内陆上风电上演抢装潮,随后2021年海上风电也上演了抢装潮,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驱动,引发了风电概念股的暴涨行情,很多行业龙头的股价跟踪上涨了数倍。

但进入2022年,风电行业发展急转直下,由于原材料涨价、疫情冲击、行业竞争等众多因素影响,导致风电产品零部件的齐套率不足,行业开工安装不及预期,风电行业业绩普遍表现理想。

前三季度,A股风电板块整体营收实2425亿元,同比下滑7.5%,规模净利润183.77亿元,同比下滑5.7%。其中第三季度下滑幅度最为明显,营收845.3亿元,同比下滑14.6%,净利润51.24亿元,同比下滑27.9%,30家风电企业中仅有4家的净利润维持增长。

反观港股,亦是如此,目前港股风电概念股有7家,包括行业龙头主机厂金风科技(02208.HK),以及下游的风电开发建设商龙源电力(00916.HK)等。

2022年前三季度,金风科技业绩失速明显,营收为261.63亿元,同比下滑22.65%,归属股东净利润为23.65亿元,同比下滑27.06%。

但是,产业链下游的一些发电企业取得不错的营收增速,如协合新能源、龙源电力、新天绿色能源。

协合新能源主要运营风力和光伏发电业务,目前在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以及美国等地区拥有70间风电和光伏电厂。

公司绿电以风电为主,2022年1-10月,公司权益发电量总计5369.21GWh,同比增长27.12%。其中,风电权益发电量4700.13GWh,同比增长17.35%;太阳能权益发电量669.08GWh,同比增长206.48%。

根据公司最新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协合新能源上半年营收为13.39亿元,同比增长37.63%,股东应占溢利为4.43亿元,同比增长9.6%。

中期净利润增速方面,中国航天万源(01185.HK)增长较快。

中国航天万源主要运营风电场,今年上半年公司收益增加主要是由于取得航天龙源(本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对于后者财务进行并表。同时凭借对龙源本溪的控制,公司利润实现扭亏。

成本压力减弱,行业景气度有望延续

因受部分极端低价订单的影响,今年10-11月,陆上风机的中标均价创下了历史新低。据不完全统计,11月全月陆上风机均价(不含塔筒)约为1516/kW,环比10月下降12.8%。

不过需要看到行业利好的一面是,风电机组塔筒、叶片、齿轮箱、轮毂等部位主要原材料涉及钢铁、铜材、环氧树脂等,2022年这些材料价格相比去年明显回落,尤其用量最大的钢铁材料降幅最大,为风电设备企业降本以及利润回归创造利好条件。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超低价争夺订单是短期个别行为,不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续性,风机的降本应当是渐进过程。目前陆上风机价格触底信号已出现,未来将逐渐回归正常,这将显著改善主机厂商的业绩压力。

此外,当前行业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下降,陆风机组在当前价格水平下已经具备发电经济性,有利于行业整体景气度的提升。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以50MW装机容量的项目为例,陆风的IRR在8%以上,平准化度电成本约两毛一左右,已基本实现平价上网。

海上风电方面,天风证券认为,度电成本相比2020年全球海风度电成本有明显降幅,海风平价上网有了进一步进展。“十四五”期间风电年均增长装机容量有望超50GW,或将为行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调。

国新证券研报认为,当前仍处于双碳政策落实前期阶段,光伏、风电渗透率仍处于低位,随着产业链价格回落,新能源发电成本进入长期下降区间,未来将凭借更高的经济性实现对火电的替代

存量订单或集中释放,产业链投资机会几何?

当前有关风电的行业正面催化不断,国家能源局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允许分批并网,加大配套接网工程建设,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做好充分衔接。

此外,疫情防控逐步优化,相关制造业陆续恢复,下游需求大幅释放,2023年风电行业有望进一步提振。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首先,从目前招投标情况看,2023年风电项目需求相比于2022年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海风与陆风共计约70GW。

其次,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叶片等大型零部件的运输、塔筒安装建设和风机吊装等环节不同程度地受阻,还有部分项目尚未核准,导致2022年四季度风电行业交货量不及预期,而该部分积压的存量订单大约为10GW,将在2023年释放。

因此,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叠加存量订单释放,风电行业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预计2023年全行业的风机交货量将达80GW,2023年风电全行业的景气度将保持较高水平。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在需求大幅释放的过程中,风电整机厂商和上游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是主要获益者,整机环节推荐明阳智能(601615.SH)、三一重能(688349.SH),受益标的金风科技、运达股份(300772.SZ)、电气风电(688660.SH);关键零部件环节主要是轴承和锚链等,受益标的新强联(300850.SZ)、长盛轴承(300718.SZ)、亚星锚链(601890.SH)。

国新证券研报认为,结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来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将主要通过建设风光大基地(陆上风光大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和开发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两种途径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前沿技术包括深远海漂浮式基础风电机组、海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新型高效晶硅电池、钙钛矿电池应用示范。建议关注海风桩基、海缆,光伏新技术渗透率提升带来的持续性投资机会

小结

风电行业作为新能源主要实现路径之一,受益于政策催化是前景确定的赛道。目前虽然受制于各种因素装机量被压制,但需求却一直存在,不利因素逐渐消退后,行业需求仍将释放并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一直是港股投资者的热衷标的。而代表港股最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港股100强”,则成为不少投资发掘优质风电股的重要渠道之一。

据悉,“港股100强”是每年一次的港股影响力评选,活动始于2012年,是由腾讯网和财华社共同发起,旨在利用大数据和一系列科学、公允的评价指标对上一年度香港上市公司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评选并公布优秀的上市公司榜单及颁发奖项。

第十届“港股100强”即将于2023年2月24日举行,在本届评选中,风电股谁是赢家我们将拭目以待。

李莹

近年“碳中和”的热潮下,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发展迅猛,风电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备受瞩目,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突破3亿千瓦大关。数据宝推出《能源上市公司图鉴》系列,本文将透视风电产业上、中、下游,俯瞰行业现状。

 

我国风电产业正领跑全球。据央视新闻报道,2010年中国风电并网新增和累计装机量首次超过美国,从此开始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更是突破3亿千瓦大关,风电装机量占全国电源总装机量的13.9%,占全球风电装机量的40%,风电利用率达到96.9%。

 

 

上游:风电零部件企业集中在华东两省

 

风电零部件是风电产业链的上游。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布局风电零部件板块的上市公司共有19家;截至11月4日收盘,风电零部件概念股10月以来平均累计上涨15.57%,显著跑赢大盘,其中5股累计涨幅超过20%,海锅股份、金雷股份、海力风电涨幅居前。

 

从地域上来看,风电零部件板块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华东区域沿海部分。地处江苏省、山东省的上市公司分别有8家、4家,占比超过总数的六成;主营塔筒的天顺风能、海力风电均位于江苏省,风电主轴龙头公司金雷股份则位于山东省。

 

业绩上来看,风电零部件在过去两年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电招标价格下降等原因,在成本端承受一定的压力。今年前三季度风电零部件板块上市公司盈利多数下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盈利情况于第三季度好转,3股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0%以上,包括时代新材、海锅股份、泰胜风能

 

风电零部件的生产中,钢材、铜、生铁等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60%,所以原材料价格走势与风电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相关。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螺纹钢价格自2021年开始处于高位,2021年中达到顶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电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自今年4月份以来,螺纹钢价格逐渐回落,主力期货合约价格较高点回撤超30%,风电零部件企业成本得到控制。

 

风电板块中的时代新材主要从事风电叶片的生产销售。根据公司发布的经营数据公告,第三季度风能产品原材料平均采购价为2.52万元/吨,相比2021年同期降低23.98%,公司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中游:风电整机公司半数盈利增长

 

产业链中游的风电整机企业的盈利情况与原材料价格的关联度较弱,中游企业更多受到的是风电装机、招标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据国家能源局,今年前三季度风电装机容量整体向好,风电累积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9%,其中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为1924万千瓦,同比去年增加了281万千瓦。

 

今年以来风电招标量显著增长,风电整机市场需求随之打开。据中银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风电项目招标(不含框架)规模达到66.7GW,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招标总量,其中陆上风电54.6GW,海上风电12.1GW,预计全年招标量有望超过80GW;其中海风超过15GW,对2023年乃至2024年的装机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银证券认为,2022年招标量需求旺盛支撑未来装机高速增长,招标价格企稳、原材料价格稳步回落,产业链盈利能力边际改善。

 

数据宝统计,风电整机板块共有6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有3股实现盈利,包括运达股份、湘电股份、明阳智能。另外,部分风电整机股投资带来的收益较高,3股前三季度的ROE超过14%,分别为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

 

运达股份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29.56%。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风光指标共计192.98万千瓦,已超过2021年全年的总量。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累计在手订单15016.76MW。

 

 

下游:海上风电迅速发展

 

风电下游板块为风力发电施工与运营上市公司。数据宝统计,A股中主营业务为从事风力发电项目开发、运营的上市公司共有11家,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宁夏、河北等地。

 

气候情况上来看,我国陆上风电主要适合在东北、华北、西北发展,海上风电主要适合东南沿海发展。

 

2020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统计分析了当年我国陆地10米高度的风速特征。报告显示,全国陆地70米高度层平均风速均值约为5.4米/秒。其中,平均风速大于6米/秒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和东北部、华北平原北部、内蒙古大部、宁夏中南部的部分地区、陕西北部、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青藏高原大部、川西高原大部、云贵高原中东部,其他还有广西、广东沿海以及福建沿海地区。

 

“十四五”期间,在风电区域布局优化发展方面,“三北”地区将优化推动基地化规模化开发,东部沿海地区则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北方区域招标容量占比67%,南方区域占比33%。

 

海上风电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陆上风电。截至目前,中国总计投运了102个海上风场,装机规模达24GW,占全球海上风电投运规模的45%以上。预计中国海上风电投运规模有望在“十四五”末期达到约60GW,增长约150%。

 

消息面上,今年9月,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吨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在广州南沙正式交付投运,对加快我国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迈进,推动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具有重要意义。

 

A股中多家风电运营商提到公司在海上风电有所布局,如节能风电的阳江南鹏岛300MW海上风电项目已于2021年11月28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江苏新能上半年海上风电累计发电量4.55亿千瓦时;中闽能源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三期项目已投产。

 

近期,风电运营股普遍获得北上资金的青睐。数据宝统计,开通沪深港股通的风电运营股10月以来持股量均实现正增长;三峡能源增持股数最多,超过1亿股,还有节能风电、川能动力、新天绿能的北上资金增持股数居前。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编:何予

校对:赵燕

[分散式风电概念股(风电概念股龙头股票)]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8824.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