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之路有千百万条,尽管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起点,但这并不影响一些出身寒酸的成功者,在自己的行业里成为魁首。
2018年,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登上了上海首富的宝座,他就是郭广昌。
郭广昌
郭广昌一鸣惊人,以625亿资产成为了当年的上海十大富豪之首,被誉为“中国的巴菲特”、“内地的李嘉诚”。
在这个人人都在讽刺当代富豪都是靠家世获取财富的时代,郭广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而他最自豪的还是从4万到400亿的“发家史”。
郭广昌出生在1967年的浙江东阳,“江浙沪”之富有全国人民都了解,可这不代表江浙沪的所有人都家财万贯,郭广昌的家里就是一贫如洗。
虽然生在东阳,但其实只是附近的一个村落,而且郭广昌并不是独苗,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加上父母一共五口人,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要养育三个孩子有多难。
三个孩子就是三张嘴,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父亲做苦力,郭广昌从小吃得最多的东西就是自家种的地瓜,因为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开支让他们吃上买来的新鲜蔬菜。
和城里的孩子不一样,郭广昌十岁之前都没读过书、识过字,到了十岁后,家里才把郭广昌送进学堂,正因为他是男孩子才有这样的机会,而两个姐姐只能留在家帮母亲种菜。
俗话说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也是最标准的一条成功之路,郭广昌上学承载的更是整个家庭的希望。
家里到底对郭广昌的期望有多大呢?郭父在工地重伤到失去右手,家里也没有想过让郭广昌退学,可以说一家人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读高中期间,郭广昌要到二十公里以外的学校去住宿,每周只能回家一次,返校时瘦小的身躯还要背上几十斤菜,作为一个星期的口粮。
但郭广昌很聪明,虽然十岁之前没上过学,可学东西却非常快,并且郭广昌也相当努力,因为他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一直想何时能够走出山村,看看外面的世界。
1985年是最让郭广昌兴奋的一年,那一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18岁的郭广昌走进上海的一刹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高耸入云的明珠塔,夜晚整个城市的灯红酒绿,那一天让他永远都忘不掉。
1985年的上海
大学四年里,郭广昌想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融入这个社会,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在这座城市里只是草根,他必须想办法在这里出人头地。
四年后,郭广昌在复旦大学站住了脚,不仅顺利毕业,而且还坚持读到了硕士,拿到了复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
学业上的“功成名就”让郭广昌还是有一些满足感的,毕业后他决定留在上海,留在复旦,成为了复旦大学的一名教师。
郭广昌为人和善并且总是语出惊人,执教期间接触了很多人才,在复旦大学里也拥有着一定的地位,是个出色的青年教师,从农村娃走到今天,郭广昌其实已经没有遗憾了。
但一场改革开放的洪流,改变了当时很多人的命运轨迹,人人都争相下海做生意。
郭广昌刚听到身边有人辞职下海时,其实很迷茫,要知道名牌大学老师这个称号和稳定的收入,很容易让人满足,但是这种一眼就望到尽头的生活又让他总想蠢蠢欲动。
郭广昌时时刻刻都没忘记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他需要钱,很多很多钱,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父母和两个姐姐的恩情,为此他不止一次彻夜难眠。
一次他骑着自行车出游,遇到一个在海南下海经商的商人,两人相聊甚欢,商人侃侃而谈,不断讲述着这些年下海的经历和积累的财富。
郭广昌听着对方的故事不由觉得经商还真有点意思,心中的“天平”就这样向“下海”倒去。
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回去以后的郭广昌热血沸腾,当即决定辞去老师这个铁饭碗,和朋友搭伙创业。
1992年,郭广昌25岁,他和朋友合伙创办了一家名叫广信科技的公司,当时他投入的成本就是做老师苦苦攒下的工资,加上借到的一些钱,总计将近4万块,以及他的头脑。
广信科技是一家科技咨询项目类公司,主营市场营销,为大公司出谋划策,也就是大公司的“军师”,利润相当可观,但当时很多人还没注意到这方面。
然而运气说来就来,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接了个大单,为一家企业做调查服务,这一单让郭广昌足足赚了100万。
郭广昌最大的能力就是用钱生钱,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并没有把精力都放在广信科技上,反而把目标瞄准到谁都没有注意到的楼市,现在看来他是明智的,但当时并没有人理解。
正常人经商都会从一而终,既然在广信上面赚到了钱,那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呢?
这就不得不佩服郭广昌敏锐的直觉,广信开展一年以后,他马上就发现同类的公司如同雨后春笋,不断地在蚕食市场份额,所以他毅然决定放弃广信科技。
郭广昌踏足楼市也是源于生活中的发现,当时上海有一家楼盘,专为留学生家庭打造,可惜生意惨淡,而郭广昌见状直接投资买过了这个楼盘的销售权。
郭广昌能如此孤注一掷,完全取决于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留学生数量非常庞大,没有发展好完全是经营不善。
那段时间,郭广昌和几个同事没日没夜地走访上海的留学生家庭,几个月的努力最终将楼盘全部卖出,郭广昌也狂赚了1000万。
同时他双管齐下,把挣到的钱都投资了一家生物制药的企业,算是资金入股,只有资金入股还不算,为了丰富公司技术水平,他请到了复旦大学的专业人才,专攻PCR乙肝的试剂。
郭广昌在复旦大学有口皆碑,门生故旧还是不少的,也正因为有了复旦大学的帮忙,PCR乙肝试剂才研发的如此顺利,作为投资人,他也成功的拿到了专利,赚到了一个亿。
在房地产和生物制药两个方向上,郭广昌把握得非常得当。
1995年,就此成立了复星集团,成为了亿万富翁。
要知道在90年代,一个亿代表着他已经拥有一生花不完的钱,但赚钱确实会让人上瘾,郭广昌也是越战越勇,经过三年的打拼,他拿到了4亿的资金成为了杀进资本市场的本钱。
在1998年,郭广昌终于将公司做成了上市集团,在仅六年的时间内,郭广昌就完成了资本积累到指数增长的过程,可以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增长黑客。
通过资本的操作,郭广昌一跃拥有了400亿的身价,声名显赫。
有了多年的基础,欧洲多个国家都有复星集团的影子,产业涉及医疗、金融、保险等等,真正实现了做大做强。
那年郭广昌刚过完31岁生日,加上过亿的身价,绝对称得上年轻有为,是业界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
事业上的大成让郭广昌名声在外,也让他成为了各个电视台争先采访的对象,就在此时,郭广昌却意外收获了爱情。
郭广昌自从辞职下海,就一头扎进了事业上,但王津元的出现让他如沐春风。
王津元1971年天津生人,与郭广昌相差四岁,说到两个人的缘分,不得不说起一次访谈。
王津元
当时王津元作为上海电视台的记者,负责在节目中采访企业家身份的郭广昌。
王津元是上海电视台有名的角色,工作能力强、人长得漂亮而且年轻,追求者也是熙来攘往,不尽其数,里面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因此王津元择偶的眼光还是很高的。
王津元在节目里和很多企业家打过交道,因此并没注意到其貌不扬的郭广昌。
王津元
可是对于郭广昌来说,王津元并不陌生,他们都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算起来,王津元还是郭广昌的小学妹。
早在学校时,王津元就是复旦大学的校花,而郭广昌则是同年级里条件最差的那个,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郭广昌也曾爱慕过王津元,但他认为自己配不上就暗自放弃了。
这次上海电视台安排王津元来采访郭广昌也是无意之举,虽然王津元并不记得郭广昌这个学长,但是这对于郭广昌来说绝对是个机会。
果不其然,采访过后,王津元对眼前这个男人可谓是刮目相看,郭广昌可以说是很少有的人,他是真真正正的白手起家,对于这样的成功人士,王津元没有理由不佩服他。
有了这层关系,两个人逐渐熟络起来,王津元也发现了郭广昌身上的魅力,他的成熟和独到的眼光以及判断力和执行力无不让王津元折服。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郭广昌对这个长相甜美又知书达理的学妹也是打心眼里喜欢,曾经因为家境贫寒没敢迈出的那一步也终于迈了出去。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两个人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郭广昌曾在之后的访谈中毫不吝啬对妻子王津元的赞美,也让这个主持界的“花旦”格外安心。
王津元结婚后也辞去了电视台的职务,专心帮郭广昌分担企业事务,成为了丈夫的贤内助,两个人在生活中也是心有灵犀。
事业上升,家有娇妻,郭广昌无疑是让人羡慕的对象,但用他的话来说,成功决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在创业路上必须做到每一步都走的正确,走的坦荡。
现如今复星集团在国内控股9家大型医院,承担了国内一部分的制药研发,时时刻刻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单单出口药品方面,复星集团就已经盈利了近200亿。
不仅如此,郭广昌还对国外一些品牌进行了收购,意图将复星集团推向国际,将国际时尚与复星集团相融合,不得不说这又是郭广昌的又一大成功的“战略”。
另外,旅游业也是郭广昌的副业,复星旗下拥有两个大型滑雪场和几十个度假村,其中就包括人人都熟知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度假村。
郭广昌无疑是个天生的商人,他总能快速敏锐地找到赚钱的方法,这点就连叱咤风云的马云也十分认同。
而且在生活中,郭广昌和马云也是密友,他们能成为朋友可以说是必然,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实在是太相似了。
很有趣的是,两个人都是太极迷,郭广昌经常说:“打太极可以让我平静下来。”
而且郭广昌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与每天西装革履的李嘉诚不同,郭广昌的形象放在人堆里可以说是不能再普通,但这种低调的性格更让他显得神秘睿智。
对于郭广昌来说,赚钱只是一部分,更难得的是他的社会责任感。
从2010年开始,复星集团旗下的复星药业就向国内外输送了超两亿支青蒿琥酯,也就是疟疾的特效药。
2021年,郭广昌不忘初心,回归农村,以企业的力量带动农村发展经济,虽然我们不常看到复星两个字,但生活中却处处透着它的影子。
这些都离不开郭广昌的努力,如今商海沉浮,多少企业家被挖黑料,遭到民众的抵制,就连李嘉诚也没能幸免,唯独郭广昌脚踏实地,生意、公益两不误。
2022年,郭广昌已经从上海富豪的第一位成为了第七位,可他却并不在意这些虚衔。
但是有些头衔确实让郭广昌乐于接受,他曾获得过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以及慈善企业家和“复旦大学之星”,这些头衔代表的是民众对他的认可,在他心里强过富豪榜百倍。
有人说郭广昌是个聪明的企业家,但他却说:“我不是这些人中最聪明的一个,更不是天生显赫的一个。”
按郭广昌的意思来讲,他能从小山村里走出来到创办世界500强企业,他只是做到了抓住眼前的机遇,快速地出手,时刻紧盯局势发展。
这个道理曾给当代年轻人源源不断的创业动力,机会任何时代都有,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在生活中找到线索。
当然郭广昌的成功是这个时代难以拷贝的,说得残酷点并不是所有的寒门都能出贵子,但拿郭广昌的人生来看,努力读书确实是一条成功的必经之路。
试想如果郭广昌当初没有坚持学业,他就根本不会接触到社会中的新鲜事物,更没机会抓住下海浪潮的尾巴。
如果他没有考进复旦大学,获得复旦大学的支持,那么他想通过医药研发来达到资本原始积累也是难上加难,可以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再看郭广昌从4万本金到400亿的创业史,真可谓验证了: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走得慢,就怕常在站;不怕家贫,就怕惰懒;不怕对手彪悍,就怕自己打颤。
有趣的是,郭广昌虽然已经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的常驻嘉宾,可他曾经却有三个榜样:一是李嘉诚、二是巴菲特、三是GE的韦尔奇,他们都是全球顶尖的资本家。
而现如今,郭广昌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和这几位平起平坐,在资本市场中相互博弈,真可谓是传奇。
婚姻破裂后还能在一个公司共事的商界人士,估计非郭广昌谈剑莫属。
对婚姻的失败,谈剑也许是心酸的。
她曾这样写道:不要再说祝福的话,曾经恨你,不懂得争取只是一味放弃。原谅你,是迫不得已。
这段话,是否意有所指,只有她自己知道。
想当年,郭广昌出身农村,家境普通,能娶到谈剑,确非易事。
谈剑祖父是复旦大学原副校长、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可以说出身名门。
为了能与郭广昌结婚,谈剑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从家里偷出户口本,悄悄与郭广昌领证裸婚。
可即使这样纯洁的爱情,也经不住世俗的摧残,最后还是分道扬镳。
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郭广昌,究竟有什么魔力,竟能名门之后谈剑如此着迷?
1967年出生于浙江的郭广昌,就像60年代所有农村家庭的孩子一样,过着苦日子。
父亲是一名石匠,每天靠下苦力赚点辛苦钱,母亲主要种地务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郭广昌的出生,为家里带来了新的希望,“广昌”意义深远,寄托着父亲对他的期待,希望家门永远繁荣昌盛。
郭广昌从小便聪明好学,很是讨父母欢心。
那个年代,缺吃少穿是家常便饭,吃得不好,郭广昌的身体自然也不是太好。
6岁那年,一场急性肝炎差点要了郭广昌的命。
家里人没有钱给他治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赤脚医生头上。
好在郭广昌生命力顽强,吃了点药居然好了。
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保证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能上得起学,姐姐们都停止了学业,全力供郭广昌上学。
郭广昌也不负重望,总能给大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4岁那年,厄运再次降临在郭广昌头上。
父亲在采石场做工时发生意外,右手炸成了残疾,只好休养在家,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支柱,家里人把希望再次投向了郭广昌。
当年的初中毕业生可以择优录取上中专,上了中专的学生,就拥有了铁饭碗,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了保障。
多少优秀学子,为了解决家里贫穷的困境,都选择了这条路。
郭广昌思虑再三,却放弃了上中专的机会,他迈进了高中的大门,发誓要上中国最好的大学。
在当时,人人都盼着能端上铁饭碗,而十几岁的郭广昌却放弃了难得的机会,确实是非常不容易。
能有这样的见地,足以说明郭广昌不同于常人的思维。
1985年,郭广昌终于盼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等来了上海市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给渴望家业昌盛的郭家带来了新的力量。
郭广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冀,来到了大上海,在这里,他还将与第一任妻子谈剑爱得死去活来。
对郭广昌来说,最难忘的事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跟着十几个同学骑自行车从上海出发去海南,一路住在学校教室里,吃着食堂的剩饭剩菜,但那种快乐是无法言喻的。
学业完成得非常顺利,郭广昌毕业后留在了校团委工作,他想利用闲暇时间再准备准备出国的事。
两年之后,学弟梁志军也留校在团委工作,两人每天上班、出差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92年,两人带着学生出去实践的时候,被各地欣欣向荣的创业景象吸引,一时心潮澎湃,有了下海创业的想法。
当时的谈剑也上了复旦,与郭广昌你来我往,暗生情愫,爱得克制又难解难分。
得知郭广昌有些犹豫,谈剑与郭广昌彻夜长谈,说服郭广昌辞职创业。
在谈剑的支持下,郭广昌很快筹集了3.8万起步资金,开了一家咨询公司,取名广信科技咨询公司。
第一笔生意,就是为台湾的元祖食品做市场调研,当郭广昌递交完材料,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门槛太高,出门时还绊了一跤,差点摔倒。
这次调研,为广信赚来了30万元,此时,郭广昌25岁。
他又接连为太阳神、乐凯胶卷等做了调研,每天骑着自行车奔走于上海的街头,虽然有点辛苦,但心里是甜的。
到了年底,一汇总,公司账目里多出来100万,郭广昌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活得辛苦而痛快。
1993年,郭广昌与梁志军商量壮大队伍,谈剑、汪群斌、范伟三个复旦学子又加入其中,形成了个“创业五人组”,广信也改名“复星”。
对这个五人组合,大家信心满满,他们各司其职,开启了新的征程。
四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一起工作、吃饭,没事的时候也一起搓麻将消遣,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993年,国内的保健品行业非常火爆,郭广昌抓住机会推出了“咕咚糖”,想借这股东风,发笔财。
可事与愿违,产品上市后反映冷淡,郭广昌几乎赔了个底朝天。
没有办法,郭广昌及时改变思路,去帮人卖房子。
当时的广告还不是很盛行,郭广昌抓住机会,到处打广告。
为了推销出一套房子,他甚至还去上海的出入境管理部门去摸底,了解“海归”的家庭情况,摸清之后,就把房子的情况送上门。
这种送货上门的方法很实用,在他的努力下,广信很快赚到了1000万元。
1995年,汪群斌带领团队不负众望,成功研发出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
郭广昌当机立断,马上投入生产销售。
他坐着绿皮火车,把销售网络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很快公司赚到了第一个亿。
在郭广昌眼里,一个人的选择是特别重要的。
选择上什么大学,与谁结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时候做什么产品,这些选择直接决定最后的结果。
1998年,郭广昌决定对公司进行改制,五人组坐在一起,决定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这年7月,复星医药在上海成功上市,一次性募集到资金3.5亿元。
这次上市,让郭广昌深刻体会到资本的力量,复星也正式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医药、地产、信息、物流、钢铁、零售、证券等领域都有涉及。
郭广昌是个资本运作的高手,每次大动作都能精准地踩在政策的步点上。
复星时常以小吃大,以极少的投入获得丰富的回报,业内人称郭广昌为“中国巴菲特”。
在收购海翔药业时,只投入了3000万元,两年后上市,拿到了11倍的回报,郭广昌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2007年,他以362.3亿元身家跻身上海首富。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可曾经的妻子谈剑却成了郭广昌的前妻。
2008年,有消息称郭广昌已与谈剑离婚。
离婚的原因众说纷纭,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婚后几年,两人一直没有孩子,作为郭家的独子,郭广昌父母迫切想要抱个孙子,延续郭家的香火。
最初郭广昌还能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做好了不要孩子的打算。
可身在农村的父母得知谈剑无法生育后,家里“炸了锅”,强烈要求郭广昌离婚再娶。
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郭广昌与谈剑离婚,这段来自校园的美好恋情也遗憾地划上了句号。
再后来,郭广昌娶了上海电视台的美女主持人王津元,终于圆了郭广昌父母的心愿,两人生了两女一子,日子过得甜蜜幸福。
这也许正应了郭广昌说的一句话:
“想要改变世界,最简单的就是改变生活方式。”
从农村的穷小子,成为复旦穷教师,再到身家亿万的上海首富,郭广昌一直在不断改变。
就像中国的太极一样,虚虚实实,动中求静,变幻莫测。
郭广昌也把打太极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太极中寻得短暂的宁静。
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每个人都在改变。
随着时代潮流、生活境遇的不同,人们会适时对生活作出调整。
但能否抓住时代脉搏,成就一番事业,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要看运气的加持了。
-End.
作者:Jenny乔主创团作者米粒
参考资料:
中国企业家杂志:《郭广昌:20年造出二千亿商业帝国方法论》
市界:《复星“五剑客”往事》
财经十三叔:《“中国巴菲特”郭广昌“蝶变”史:寒门子弟逆袭变上海首富》
百度百科:郭广昌
7月8日,瑞士草蜢足球俱乐部宣布:中国女足国脚张琳艳以租借方式加盟草蜢女足,为期一年。此前,男足国脚李磊、上海海港队新秀贾博琰,也已加入这支瑞士球队。
瑞士草蜢队是当地传统强队,为何热衷“搜集”竞技实力并不太强的中国国脚?这,要从瑞士草蜢队背后财团的中国资本说起。根据有关媒体报道,该财团所有者还是前上海著名新闻媒体人。
热衷引进中国球员
大年初四,中国女足征战印度亚洲杯赛事,个子矮小的四川妹子张琳艳发挥出色,每次替补登场总有出彩表现,被评为2022亚洲杯最佳年轻球员。
新赛季,在广州恒大踢不上球的张琳艳加盟中国女超俱乐部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前10轮打入6球,位列本土射手榜第二。21岁的她,是一位希望之星。
在欧洲,大多数足球俱乐部同时设有男女足球队,瑞士草蜢女足目前征战于瑞士顶级联赛,在21/22赛季中闯入联赛的季后赛半决赛,并在瑞士杯获得亚军。
张琳艳对于加盟草蜢女足表示:“我会把握好这次到瑞士踢球的机会,认真训练比赛,提高自己的足球水平,也充分去感受欧洲的足球文化和职业化的标准。希望通过在草蜢女足租借期间的成长,在未来能更好为中国女足贡献力量。”
2021年12月,瑞士草蜢俱乐部从北京国安引进后卫李磊,并享受队内最高的30万欧元顶薪。此外,上海海港队年轻小将贾博琰,由身转会的形式加盟瑞士草蜢队,被外租到克罗地亚杜布拉瓦,但因为疫情、签证等原因,贾博琰至今还逗留在上海。
具有中国资本背景
苏黎世草蜢是瑞士传统劲旅,球队拥有135年历史,更27次问鼎本土顶级联赛,不过这几年球队成绩不算非常出色。如今,瑞士草蜢这么热衷引进中国球员,显然也有一份发展中国足球事业的热情——这要从俱乐部的中国资本背景说起。
瑞超苏黎世草蜢俱乐部,和武磊效力的西班牙人队一样,都具有中国资本、中国投资人的背景。2020年的4月9日,苏黎世草蜢足球俱乐部网站发布公告,冠军联盟(香港)控股有限公司(Champion Union HK Holdings Limited)从俱乐部前大股东彼得·史柏(Peter Stüber)和史蒂芬·安立克(Stephan Anliker)手中拿到了球队90%的股份,成为俱乐部大股东。
公告提及,冠军联盟(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所有者为“Jenny Wang”,瑞士《新苏黎世报》在报道中提到,“Jenny Wang”正是复星集团和英超狼队老板郭广昌之妻王津元。50岁的王津元,曾经是东方卫视主持人,如今的身份是复星老总郭广昌之妻。
英超狼队卫星伙伴
总体来看,瑞士草蜢队就是英超狼队的卫星球队。作为中国资本的复星集团,在2016年7月以4500万英镑收购狼队,目前狼队在英超站稳脚跟,通过转会市场也赚得盆满钵满。低价买进,平台培养,高价卖出,这就是狼队的商业操作手法。相比当初的收购价,狼队的商业价值已暴涨5倍。
狼队背后的复星集团是郭广昌,瑞士草蜢队背后的财团人士,是郭广昌的妻子。显然,瑞士草蜢队和狼队可能是一种战略合作、商业互助模式。目前瑞士草蜢队汇聚了不少有潜力的日本、韩国和中国球员,其中一名日本球员已从瑞士草蜢加盟狼队。竞技角度,这是一种提高水平的方式;商业层面,这也是开拓中国和亚洲市场的足球途径。
在笔者看来,中国足球如今陷入低谷,中国球员的实力相比日韩同行,也不是那么有说服力。在这种前景黯淡的背景下,如果球员还愿意主动跳出国内高薪低能的舒适区,愿意前往欧洲留洋自我提高,中资俱乐部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只有中国球员进一步提高实力,有更多球员勇敢前往欧洲寻找机会,甚至能在非中国资本背景俱乐部站稳脚跟,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留洋,对中国足球的提高力度也会更大。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瑞士草蜢足球俱乐部
文内插图:新华社、瑞士草蜢官方微博、瑞士媒体 等
来源:作者:为冰
曾经有段时间,只要上海东方卫视的“午间新闻”节目开始,你就会看见一位面容姣好、谈吐优雅的美女主播,她就是今天的主角——王津元。
王津元,出生在天津,高中就读于上海卢湾区的向明中学,大学本科在国内顶级院校复旦大学完成,并在长江学院拿到硕士学历。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毕业后,王津元就加盟SMG,担任上海电视台新闻主播。先后主持过“新闻透视”“东方午新闻”等栏目。在担任主持人外出采访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郭广昌。他还有好些名头——上海首富、复星集团老总等等。
同为复旦大学校友的两人于1999年结婚,婚后的郭广昌一飞冲天,事业蒸蒸日上。王津元在生完二女一子后,也“消失”在了电视主播的岗位,全心辅佐丈夫的事业,出任管理复星集团基金会。
生活上互相关心,事业上互相成就。王津元和郭广昌的生活是越久越甜。
文章不易,盼点赞、关注 谢谢!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873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