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std指标(td指标使用技巧)

发布时间:2023-04-13 01:40

 

BBI:=(MA(CLOSE,3)+MA(CLOSE,6)+MA(CLOSE,12)+MA(CLOSE,24))/4;

UP:BBI + 2.58*STD(BBI,10),COLOR000099,LINETHICK1;

LOOW:BBI - 2.58*STD(BBI,10),COLOR000099,LINETHICK1;

突破A:=REF(EMA(C,14),1);

A1X:=(EMA(C,10)-突破A)/突破A*100;

M9日:=MA(C,9);

基准:=IF(A1X>=0,REF(EMA(C,17),BARSLAST(CROSS(A1X,0))+1),REF(EMA(C,17),BARSLAST(CROSS(0,A1X))+1));

准尉:=基准<REF(基准,1);

上基:IF(A1X>0,REF(EMA(C,17),BARSLAST(CROSS(A1X,0))+1),DRAWNULL),COLORRED,LINETHICK2;

下基:IF(A1X<0,REF(EMA(C,17),BARSLAST(CROSS(0,A1X))+1),DRAWNULL),COLOR009900,LINETHICK2;

上轨通道1:(1+2/100)*DMA(CLOSE,ABS((2*CLOSE+HIGH+LOW)/4-MA(CLOSE,20))/MA(CLOSE,20)), COLORBLUE,LINETHICK1;

下轨通道2:(1-6/100)*DMA(CLOSE,ABS((2*CLOSE+HIGH+LOW)/4-MA(CLOSE,20))/MA(CLOSE,20)),COLORGREEN,LINETHICK1;

如来A:=EMA((CLOSE+HIGH+LOW)/3,5);

如来B:=REF(EMA((CLOSE+HIGH+LOW)/3,5),1);

持股:STICKLINE(如来A>如来B,如来A,如来B,4,0),COLOR00FFFF;

进货:=如来A>如来B AND REF(如来A,1)<REF(如来B,1);

DRAWICON(进货,L*0.998,7);

买点四:=上基>0 AND REF(下基,1)>0;

DRAWTEXT(买点四,LOW*0.9967,'买点四'),COLORBLUE;

观音:=买点四 AND (CROSS(C,上轨通道1) OR 进货);

DRAWICON(观音,H*1.001,9);

调整再升:=观音 AND FILTER(观音=1,4);

DRAWTEXT(调整再升,H*1.002,'调整再升'),COLORRED;

飞天一跃:=C>上轨通道1 AND L<下轨通道2;

DRAWTEXT(飞天一跃,H*1.0012,'飞天一跃'),COLORRED;

出货:=如来A<=如来B AND REF(如来A,1)>=REF(如来B,1);

DRAWICON(出货,H*1.001,8);

高位关注:=CROSS(C,上轨通道1) AND C>=MA(C,60);

DRAWTEXT(高位关注,L*0.9976,'高关'),COLORYELLOW;

中位关注:=CROSS(C,上轨通道1) AND C<MA(C,60);

DRAWTEXT(中位关注,L*0.9973,'中关'),COLORYELLOW;

JCCOUNT:=COUNT(CROSS(C,上轨通道1),60);

二次关注:=CROSS(C,上轨通道1) AND COUNT(JCCOUNT=2,60)=1;

DRAWTEXT(二次关注,H*1.009,'二次关注'),COLORRED;

三次关注:=CROSS(C,上轨通道1) AND COUNT(JCCOUNT=3,60)=1;

DRAWTEXT(三次关注,H*1.0012,'三次关注'),COLORMAGENTA;

四次关注:=CROSS(C,上轨通道1) AND COUNT(JCCOUNT=4,60)=1;

DRAWTEXT(四次关注,H*1.0015,'四次关注'),COLORYELLOW;

SSL:=EMA(CLOSE,3);

MMV:=EMA(((SLOPE(CLOSE,22) * 20) + CLOSE),55);

MM:=MA(MMV,1);

SA:=(MM*0.995);

SS:=(MA(CLOSE,5));

DD:=(MA(CLOSE,13));

GG:=(MA(CLOSE,21));

牛熊分界线:IF(((SSL>MM)),MM,DRAWNULL),LINETHICK2,COLORFF00FF;

熊线:IF(SSL<MM,SA,DRAWNULL),LINETHICK2,COLORWHITE;

牛启步:=SSL>MM AND REF(SSL<MM,1)>0;

DRAWTEXT(牛启步,H*1.0015,'牛启步');

二次进货:=进货 AND 上基 AND REF(上基,1)>0 AND REF(如来A,1)<REF(如来B,1) AND V/REF(V,1)>1.3 AND V/REF(V,1)<3 AND 牛熊分界线>=REF(牛熊分界线,1);{买好股公式网}

DRAWTEXT(二次进货,H*1.001,'二次进货');

阶梯上涨:=上基>0 AND REF(下基,1)>0 AND 牛熊分界线>LLV(牛熊分界线,BARSLAST(观音)) AND SSL>MM;

DRAWTEXT(阶梯上涨,LOW*0.9965,'阶梯上涨'),COLORRED;

观音收妖:= 调整再升 AND 阶梯上涨;

STICKLINE(观音收妖,L*0.997,H*1.2,0.1,0),COLORYELLOW;

主升舞:=FILTER(COUNT(CROSS(EMA(C,3),EMA(EMA(C,5),5)),2)=1 AND COUNT(CROSS(EMA(C,5),EMA(EMA(C,5),5)),2)=1,2)

AND CROSS(EMA(SLOPE(1,1)+C,3),EMA(SLOPE(1,1)+C,7)) AND CLOSE/REF(CLOSE,1)>1.03;

DRAWTEXT(主升舞,H*1.0013,'主升舞'),COLORFF00FF;

买入条件:=CROSS(3*SMA(SMA(MAX(CLOSE-REF(CLOSE,1),0),16,2)/SMA(ABS(CLOSE/REF(CLOSE,1)),16,2)*100,3,1)-2*SMA(SMA(SMA(MAX(CLOSE-REF(CLOSE,1),0),16,2)/SMA(ABS(CLOSE/REF(CLOSE,1)),16,2)*100,3,1),3,1),SMA(SMA(SMA(MAX(CLOSE-REF(CLOSE,1),0),16,2)/SMA(ABS(CLOSE/REF(CLOSE,1)),16,2)*100,3,1),3,1)),COLORWHITE;

DRAWTEXT(买入条件,L*0.999,'■'),COLORRED;

二次买入:=买入条件 AND 上基 AND REF(上基,1)>0 AND V/REF(V,1)>1.3 AND V/REF(V,1)<3 AND 牛熊分界线>=REF(牛熊分界线,1);

DRAWTEXT(二次买入,H*1.001,'二次买入'),COLORYELLOW;

DRAWTEXT(CROSS(EMA(C,2), EMA(SLOPE(C,21)*20+C,42)),LOW*0.91,'买票'),COLORRED;

经过前面章节的介绍,大家对于炒股软件的基本测试或复盘功能都已经熟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将自己的交易理念转化成具体的模型了,所以之后的几章主要介绍一下常见的技术指标或交易模式,供大家在形成交易策略的时候参考。

我们从中长线的交易模式说起。首先,中长线中常见的技术指标,还是大家经常见到或使用的几种:均线、布林线、MACD、KDJ等。大家平时可能还会用到其他更多的自己熟悉的指标,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仅就上面这几种指标的大概使用方式做个简单的介绍,主要还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均线

均线可以说是技术指标中最“大牌”的了,它的应用十分的广泛,甚至很多其他的指标也是基于均线的理念创建出来的。

均线的定义十分简单,就是对过去一定时间的价格取移动平均值,比如30日线的写法就是MA(C,30)。其核心目的还是希望尽量描述出近期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趋向。

对于均线,我大概分了几类使用方式,供大家参考:

1. 上穿下穿

均线的上下穿是使用均线时最常见的方式,包括股票价格对某一根均线的上穿下穿,还包括均线之间的上穿下穿。在写模型的时候可以用以下语句来实现,还是以30日线作为举例:

上穿:=CROSS(C,MA(C,30));

或者:

上穿:=C>=MA(C,30);

这是价格上穿均线的两种写法,前者是只有价格上穿30日线那一根K线才满足条件,而第二种写法则是只要价格在30日线之上就满足条件,大家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相应的均线之间的上穿下穿和上面的写法类似,比如5日线上穿10日线:

上穿:=CROSS(MA(C,5),MA(C,10));

2. 均线发散

几条均线呈现一根比一根高或低,并且都沿着某个趋势延续的形态,我们称之为均线发散,分为多头和空头两种情况。

例如,5/10/30/60,这四条均线组成的四线多头发散的写法如下:

M5:=MA(C,5);

M10:=MA(C,10);

M30:=MA(C,30);

M60:=MA(C,60);

多头发散:=M5>=M10 && M10>=M30 && M30>=M60;

上面的语句,首先将需要的均线进行定义,再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有的时候,我们不光要求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他们各自的运行趋势也有要求,比如要求他们各自都要呈现向上的趋势,即当前的数值比前一根K线的数值更大,所以也可以做出如下补充:

多头发散:=M5>=M10 && M10>=M30 && M30>=M60 && M5>=REF(M5,1) && M10>=REF(M10,1) && M30>=REF(M30,1) && M60>=REF(M60,1);

3. 均线回踩

均线回踩是在一波上涨或下跌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走势类型,如下图所示:

图中两个红圈处分别是上涨过程中对60日线的向下回踩,两个黄圈处分别是下跌过程中对60日线的向上回踩。

而如果我们以“马后炮”的方式看这个走势,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两次红圈的地方应该是买入或加仓的地方,而黄圈则是止损的好地方。

而在真正实盘的时候,我们极大概率没有那么高的技术水平来判断这些回踩的地方到底能不能“踩住”,所以真正面对回踩时,我建议大家最好采取“滞后交易”的方式来操作,何为“滞后交易”?就是确定这次回踩真正有效之后再做决定,比如:在上涨过程中,回踩之后如果价格很快回到10日线以上,并且当下K线的高点比前一根K线的高点更高,则视为回踩有效。

我们将上述理念写成具体的语句如下:

下穿:=L/M60<=1;

向下回踩:=下穿 && REF(BARSLAST(下穿)>=15,1);

回踩有效:=BARSLAST(向下回踩)<=5 && C>M10 && H>REF(H,1);

DRAWTEXT(回踩有效=1 && REF(回踩有效=0,1), L, '回踩有效');

首先,我们要定义向下回踩这个动作,需要当根K线的最低点低于60日线,并且要求最近15根K线内是第一次下穿60日线,用以代表之前一直处于60日线以上,属于上涨趋势中。

其次,如果回踩动作发生在最近5根K线之内,我们要等待看看价格是否可以回到10日线上,并且高点是否比前一根的K线更高。

上述语句保存后,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

在符合条件的K线下面就标注了“回踩有效”的汉字。

备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语句仅仅是就随机选取的一只股票某一个时段的走势随意创建的语句,仅仅用于举例,对其胜率、有效性等并没有进行过论证。

大家如果想在均线回踩这种走势类型上开发交易策略,还是需要大家多多复盘和测试,争取创建出自己满意的模型。

4. 其他类型

均线的运用肯定远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几种,比如前面第8章中,我们就曾经举例了均线粘合这种走势的写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思考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是期望能够抓住市场中的趋势,所以大家在创建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多观察多复盘。

 

二、布林线

布林线常见的定义方式如下:

中轨:MA(C,26);

上轨:I+2*STD(C,26);

下轨:I-2*STD(C,26);

可以看到三条线其实本质上还是基于均线创造出来的,布林线给大家的直观感受就是:在单边上涨或下跌的时候,K线会“紧贴着”上轨或下轨运行;在震荡行情时,遇到上下轨基本上会出现回落或反弹的情况。咱们还拿刚才那只股票的走势来看一下:

而对于布林线的运用,也是常见的模式:上穿下穿、回踩等。

1. 上穿下穿

布林线总计三条线,那么每条线都可以有上穿和下穿的情形出现,具体的写法很简单,还是和均线一样的写法,这里就不赘述了。

2. 回踩

我们观察图形,会发现在三条线上都有可能发生回踩的情况,而具体的写法也是如同上面的均线回踩一样,大同小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创建。

这里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观察上图,看到往往股价回踩下轨之后,如果很快上穿中轨的话,可能会有一波上涨,这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念写出买入条件的语句:

{布林线定义}

中轨:=MA(C,26);

上轨:=中轨+2*STD(C,26);

下轨:=中轨-2*STD(C,26);

 

下穿下轨:=L/下轨<=1;

向下回踩:=下穿下轨 && REF(BARSLAST(下穿下轨)>=5,1);

回踩有效:=BARSLAST(向下回踩)<=5 && CROSS(C,中轨);

 

买入:=回踩有效;

卖出:=CROSS(中轨,C);

ENTERLONG: 买入;

EXITLONG: 卖出;

首先定义布林线,之后和上面均线回踩类似,定义回踩和回踩有效,并且将回踩有效作为买入条件。

将跌破布林线作为卖出条件,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走势图上的买卖信号如下:

如果对于卖出条件觉得不满意,还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这里只是举例,就不再展开了。

3. 其他类型

对于布林线和上面的均线一样,都是被大家平时广泛使用的技术指标,甚至每一条线都可以单独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交易策略,这就需要大家后续的研究了。

 

本章就写到这里,主要简单介绍了均线和布林线两种常见指标和他们的使用举例,下一章将继续介绍MACD和KDJ的常见用法。

  • 文 / 吴婷婷,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
  • 来源:HR 赋 能 工 坊

 

 

不知各位HR是否关注到近年来人力资源领域一个明显的趋势:事务型HR越来越向价值型HR转型。我们借用三茅网《2019年中国HR生存发展现状》一组数据来管中窥豹。图中是各模块HR平均薪酬对比,受样本量的影响,统计数据基本可以看出各类型工作的差别,而实际上组织发展、人才发展类岗位市场薪酬更高。

 

 

图1:各类HR平均薪酬对比

 

 

价格某种程度上也是价值的体现,是工作成效的体现。无论是对于求职中、还是发展中的HR来说,重心应该放在创造价值的工作上,包括OD/TD/LD等。

 

为了帮助HR完成对人才发展的系统思考并且知道从哪里着手、如何取得成效,我们用两篇文章分享人才发展的知识与技巧。本文先介绍人才管理成熟度模型,让大家对人才发展有全局认识。此后将再介绍一个利用模型进行诊断和改进的案例,提升实操能力。

 

01 人才发展的系统思考:人才管理成熟度模型

 

管理成熟度的研究始终是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成熟度模型早期在软件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技术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有大量的应用,其后逐渐推广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人才管理成熟度就是“组织目前的人才管理实践所处的成熟等级以及和理想的人才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而“人才管理成熟度模型”是对这种等级描述和差距分析的系统框架。

 

本文是某高新技术央企为了系统性提升人才发展工作而构建的成熟度模型,从人才管理工作的基本逻辑(完善的体系制度、充足的资源保障、高效的运行过程、有效的结果输出)出发,探讨了人才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要素,设计了人才管理成熟模型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0个和三级指标43个),并对指标的权重设置、评价方式、工作改进等内容做了分析。

 

一个成熟有效的人才管理体系应包括完善的体系制度、充足的资源保障、高效的运行过程、有效的结果输出四个方面,这四个维度构成了人才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本结构。

 

图2:人才管理成熟度的基本内涵

 

 

人才管理成熟度模型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

1.帮助组织系统思考人才管理的基本逻辑,明确人才管理的规范标准,厘清人才管理的系统思路;

2. 评估和诊断当前人才管理工作的成熟度水平,分析人才管理工作的优势和不足;

3. 指导和明确人才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改进路径和核心任务,并提出行动计划。

 

02 体系完善性是人才发展工作的起点

 

人才发展工作必须系统思考和制定与人才管理相关的制度体系及运行机制,以指导企业人才管理工作的日常开展。体系的完善性应包括:

1. 开展组织需求、员工需求的调研分析,明确人才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

2. 形成清晰、具体可衡量的人才管理目标,并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相结合;

3. 构建完整的人才选拔、培养、任用、保留、考核、激励、退出等机制,包括制度、流程、工具、计划,以指导人才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

4. 落实人才管理工作的核心职能,如核心人才胜任力标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体系等;

5. 建立人才管理工作的审视和定期复盘机制。

 

表1:人才管理的体系完善性衡量指标

 

 

前文讲过,之所以TD等工作的价值较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战略的关联性更紧密。因此,从体系机制的设计上就需要HR具备深刻洞察战略和业务需求的能力,把组织需要的核心能力落到人才能力上、培养和识别业务发展需要的核心人才。

 

我们可以从京东的人才发展高级经理的岗位职责印证这一能力需求(来源于BOSS直聘网站):

1.根据京东集团人才发展战略,制定技术体系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并优化人才标准的建设和落地,搭建能力发展通道;

2.统筹推动技术体系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并优化人才盘点、人才测评、考核方案,制定关键人才盘点的工具方法,以及保留机制;

3.基于人才发展的整体规划,针对现有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优化建议,主导核心人才及高潜人才发展项目;

4.承接集团战略性人才项目的落地,推进其它与人才发展相关的工作。

 

03 资源充足性是人才发展工作的资源保障

 

人才管理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包括组织、人才、资金、物料、技术资源的保障。资源充足性应包括:

1. 建立和人才管理需求相匹配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权责安排等;

2. 建立起了内训师队伍及高质量的外训师人才供应库;

3. 有人才管理专项资金预算,且能满足培养计划的需求;

4. 有专门的教学设备、教材、培训场地等硬件配置,且满足培训计划的要求;

5. 在E-HR系统中设置了专门的人才管理功能。

 

以上是通常所需的资源配置,和其他维度一样,具体应投入多少还应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行业属性、实际需求来针对性设计。

 

表2:人才管理的资源充足性衡量指标

 

 

第1项中,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会单设人才发展相关机构,华为设立了干部部、小米有组织部等,中小型企业可能无需专门机构但可设专职人员。最起码应当把针对20%核心人才的管理与80%的员工管理区分开来,依照二八原则,组织业绩的绝大部分是由少部分关键人才创造的。

 

第2项中,内训师队伍就是通常说的导师或内部讲师,此处可借鉴华为和阿里等“干中学”的做法,传帮带更多是在工作辅导过程中完成的。HR要做的就是建立起传帮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辅助业务做好人才培训,发挥好内部专家人才的作用。

 

阿里的师兄寓教于乐,不仅传递了文化价值观,还充分利用了业务骨干的人才培养力量,值得借鉴。“师兄”无一例外都是技术过硬、善于沟通,乐于助人、一身阿里味儿的前辈。师兄职责有三项:第一,新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时,帮他们定位;第二,新人在专业技能、方法和意识方面遇到坎儿时,帮他们跨越;第三,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告诉新人怎样才能更好地成为阿里人。

 

 

图3:阿里巴巴“师兄制”

 

 

外部讲师通常有优质专家库即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第3到5项则个性化较强,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设计即可,此处提供一个参考视角。

 

04 运行高效性是人才发展工作的过程保障

 

保证体系和制度的高效执行是人才管理工作落地的重要基础。人才发展运行过程同样是一个PDCA的闭环过程,通过以年或专项人才培养为周期取得效果,运行高效性包括:

1. 基于体系和制度规范,严格执行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保留、考核、激励、退出等日常工作;

2. 稳步推进人才管理的阶段性工作计划,并对计划做系统反思和改进提升;

3. 人才管理的运行能够满足组织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员工个人能力不断得到成长、员工满意度不断提升。

 

 

表3:人才管理的运行高效性衡量指标

 

 

体系运行最典型的事项就是专项人才培养项目,通过规划一段时期内组织对某类核心人才的需求,以专门的选拔和识别、培养与发展手段输出符合数量、能力、结构要求的人才队伍。

 

某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工程央企发现要进行海外业务扩展,最紧缺的是营销类和工程管理类人才,营销类人才可以通过外聘和合作的方式获取,而工程管理类的人才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只能自己培养。因此,该企业对五年业务发展目标进行了分解,规划了工程项目经理的人员数量与能力并制定了专项培养计划。计划从分析现有优秀项目经理能力特质入手,定义了优秀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标准,进而定制可以快速培养这些能力的培训手段,采取授课与资质认证的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轮岗加老带新的方式获得能力。通过两轮计划的实施为业务输送了人才,这可视为一个典型的人才发展运行过程。

 

05 结果有效性是人才发展工作的目标

 

前述三个维度都是在为最终的效果服务,人才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结果导向,促进组织和人才的全面发展。结果有效性包括:

1. 人才结构优化,如人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人才队伍配比等;

2. 人力资源效能不断提升;

3. 人才加速成长和发展;

4. 核心人才队伍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尤其是业务骨干与中层管理者队伍;

5. 员工敬业度不断提升。

 

结果有效性相比其他维度更可以采取量化指标加以描述。最终效果是企业效益与效率的提升,而直接效果就是人力资源本身的投入产出比不断提升。指标如下:

 

表4:人才管理的结果有效性衡量指标

 

 

以上人才管理成熟度帮助HR知道了人才发展是什么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知道问题在哪里、应该从哪里入手、最终效果如何衡量。下篇文章将以案例介绍的形式展示人才管理成熟度如何应用,如何帮助诊断和改进人才工作,最终取得成效。

 

-End-

 

【 H R 赋 能 工 坊 (微 信 号 ID :HR-empowerment)一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科班出身,二十余年专业积淀,华夏基石十余年咨询历练的伙伴们发起的平台,追求“全球视野、中国本土最优实践、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坚持专业专注,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干货,坚持原创。未来将提供更多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硬核内容,欢迎关注!!!】

(本文由公众号越声情报(ystz927)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如需要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风险自负。)

所谓量价选股,当然是要通过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进行选股了,有一种选股方法就是量价选股法,那量价选股法有什么法则?

一、成交量选股原则

(1) 成交量出现的位置决定股价的走势,长期盘整之后出现连续巨量且股价小幅上扬的股票可以大胆介入,不能畏缩不前。

(2) 高价区出现巨量而股价变动不大的股票千万不要追进。

(3) 选择黑马股的绝招之一是根据成交量变化,能够大涨的股票必须有大的底部动力,否则不会大涨。底部动力越大的股票,则上涨力度越强。

(4) 成交量的圆弧底必须加以注意,当成交量的平均线走平时要特别注意,一旦成交开始逐步放大且股价小幅上扬时,应该立刻买进。

(5) 股市中获利的关键在于选股,不能单看大势赚钱。否则很容易“赚了指数亏了钱”。

(6) 成交量是股市气氛的温度计,有很多股票的狂涨并不是因为基本面有什么重大利多,纯粹是筹码供求关系造成的,而从成交量之巨大变化就可以测知该股股价变化的潜力。

(7) 在上涨过程中,若成交量随之放大,价格保持连续上涨,则上升趋势不变。

(8) 在下跌趋势中,成交量若有放大现象,表明抛压并未减少,而价格保持下跌,则下跌形态不变。

(9) 在上涨过程中,若成交量随之大幅度扩增,但价格却并不持续上升,则表明阻力加大,这是反转的征兆。

二、如何利用成交量来选股?

1、股价启动初期,单日成交量大于该股的前五日移动平均成交量2.5倍,大于前10日移动平均成交量3倍。

2、股价启动初期的单日盘中量比至少要达到10以上,收盘时量比至少要达到2.5以上。

3、股价启动初期成交量保持温和放大状态,量能乖离率指标VBIAS能够保持3至5天的快速持续上涨,并且在股价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24日VBIAS能多次穿越0轴线。

4、移动平均成交量VOSC指标大于0轴线,并且逐渐缓慢上移,即使偶遇调整,VOSC指标为正值的时间远多于为负值的时间。

5、成交量标准差指标VSTD快速上升到该股历史上罕见的极高位置时,表示该股成交量过度放大。这种极高位置由于各种股票的流通盘大小不同和成交活跃度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投资者可以根据个股的VSTD指标历史表现进行比较。

三、成交量实战战法

第一种量价选股法--无量涨停

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股票的第一个无量跌停,后市仍将继续跌停,直到有大量出现才能反弹或反转;同理,股票的第一个无量涨停,后市仍将继续涨停,直到有大量出现才能回档或反转。

第二种量价选股法--低位放量涨停

放量总是有原因的:在高价区有些主力往往对敲放量,常在一些价位上放上大卖单,然后将其吃掉,以显示其魄力吸引市场跟风眼球,或是在某些关 键点位放上大笔买盘,以显示其护盘决心大,凡此种种现象皆为假,重心真实的升降即可辨别。若是在低位出现的对敲放量,说明机构在换庄或是在准备拉高起一波 行情,可以择机跟进。

第三种量价选股法--低位缩量整理

在股价长期下跌后成交量形成谷底,股价出现反弹,但随后成交量却没有随价格的上涨而递增,股价上涨缺乏再度跌至前期谷底附近,有时高于前期谷底,但出现第二谷底成交量明显低于第一谷底时,说明也没有下跌的动力,新的一波上涨又要起来,可以考虑买进。

第四种量价选股法--破位出局

下跌的时候无论有量无量,只要形态(移均线,趋势线,颈线,箱体)破位,均要及时止赢止损出局。

第五种量价选股法--高位清仓

高价区一根长黑,若后两根大阳也未能吞没,表示天价成立,应及时清仓;高价区无论有无利好利空大阴大阳,只要出现巨量,就要警惕头部的形成。

第六种量价选股法--天量无天价

成交量创历史新高,次日股价收盘却无法创新高时,说明股价必定回档;同样,成交量量若创历史新低而价格不再下跌时,说明股价将要止跌回升。

四、实用成交量时的注意事项

1、当股价呈现底部状态时,若“每笔成交”出现大幅跳升,则表明该股开始有大资金关注;若“每笔成交”连续数日在一较高水平波动而股价并未出现较明显的上升,更说明大资金正在默默吸纳该股。在这段时间成交量倒未必出现大幅增加的现象。当我们发现了这种在价位底部的“每笔成交”和股价及成交量出现明显“背驰”的个股时,应予以特别关注。一般而言,当个股“每笔成交”超过平均水平50%以上时,我们可以认为该股已有主力入驻。

2、机构主力进入某股后,不获利一般是不会出局的。进入后,无论股价是继续横盘还是呈现“慢牛”式的爬升,其间该股的“每笔成交”较主力吸纳时是有所减少还是持平,也无论成交量有所增加还是萎缩,只要股价未见大幅放量拉升,就说明主力仍在盘中。特别是在淡静市道中,主力为引起散户注意,还往往用“对敲”来制造一定的成交假象,甚至有时还不惜用“对敲”来打压震仓,若如此,“每笔成交”应仍维持在一相对较高的水平。此时用其来判断主力是否还在场内,十分灵验。

3、若股价放量大阳拉升,但“每笔成交”并未创新高时,应特别提高警惕,因为这说明主力可能要派发离场了。而当股价及成交量创下新高但“每笔成交”出现明显萎缩,也就是出现“背驰”时,投资者切不可恋战,要坚决清仓离场,哪怕股价再升一程。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当“每笔成交”与其他价量指标出现明显“背驰”时,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我们应注意“每笔成交金额”(股价*每笔成交量)。因为10元/股的每笔成交显然比5元/股的主力实力强劲。

(若喜欢本文,可关注公众号越声情报(ystz927),获取最新的股票情报和交易技巧!)

广东广播电视台全资国有企业,全国广电系统唯一专业证券咨询机构(资格证编号:ZX0027),提供每日实战盘面解读,技术实战培训、投资情报。

[std指标(td指标使用技巧)]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859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