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土壤治理技术有哪些(土壤治理龙头股)

面对面丨如何让耕地更健康、更绿色?专访土壤学专家李保国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是我国著名土壤学专家,他长期致力于我国土壤的研究治理和保护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14亿多中国人牢牢端住了自己的饭碗。然而,中国的耕地46%分布在丘陵和山地,粮食亩产大于1000公斤的耕地不到五分之一,如何让耕地更健康、更绿色?是李保国和同行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记者:一说到耕地都会说到我们应该多利用耕地,还是应该多保护耕地,在耕地利用和保护上其实一直是有争议的,作为土壤学家在这种现状下你的使命是什么?

李保国:我们国家过去好多人认为耕地就是利用,他就没有保护的意识,不好的地我怎么通过技术把它产出提高,你不行了我就多施点化肥,千方百计地让土地多产出来养活我们自己,因为原来饭碗里面的饭不够吃。我们现在也谈利用,利用肯定是根本,但是我们现在谈的利用和过去谈的利用有很大的区别,叫可持续利用。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比如说1.3万亿斤,现在能不能永远保住下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利用当中保护好这些土壤最珍贵的资源。

农村走出来的土壤学专家

土地不仅是李保国所从事的事业,也是他的人生起点。1964年,李保国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一家人居住的窑洞和窑洞上的梯田,是他最亲切的童年回忆。每年寒暑假,李保国都要帮着家人修整梯田,遇上干旱时节,还要拉水车到平原地区运水回来浇地。

与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相比,李保国拥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1980年,李保国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北京农业大学的土壤与农业化学系。

本科毕业时,李保国报考了土壤学的研究生,开始跟随导师一起从事黄淮海盐碱地改良的学习和研究。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重度盐碱地上几乎寸草不生,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土地。当时导师给李保国布置的任务是到山东寿光挖50个土壤剖面,调查寿光的耕地资源。

记者:这是什么样的工作量?

李保国:大概前面宽一米多,长三米多,挖深至少挖一米,挖开以后描述出来,还要照相,剖面是什么样子,分层次,每一层有什么特性,地表有没有积盐的现象,全部写下来描述出来,有的还挖出了地下水,再分层采样。比方说0到5厘米采样,0到20厘米采样,我们都有这个标尺,0到20厘米,20厘米到50厘米,50厘米到80厘米,根据土壤性质的变化然后再把样品采回来,所以说做完这个工作,我就对科学来指导农业生产也是充满信心。

博士毕业后,李保国留校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黄淮海的工作告一段落,他开始参与西北荒漠化防治工作,走遍了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等许多地方,他和团队曾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5年的科学考察和实地测量。

记者: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你肯定要面对比过去研究过程当中更多的艰苦。

李保国:无非就是卫生条件差一点,吃的差一点,有一个馕有一点咸菜,吃得就很好了。

记者:你管这个叫吃得好,一个馕一个咸菜就满足了。

李保国:那就不错了,还有肠呢。

记者:原来土壤学家的满足度就这样。

李保国:关键问题是你没有我的经历吧,你去过罗布泊吗?当然你对这个地方不喜欢,但是我喜欢,我实现了我们考察的目标,看到了这些大自然的现象,看到了比如说盐分最终去向在什么地方,形成大自然的力量有多么庞大。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东北平原上,黑色土滋养万物,腐殖质堆积形成了世界少有的肥沃土壤,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一两土二两油”,这里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粮食,是中国最大的粮仓。

2008年,李保国到吉林梨树县考察当地的农业实验站,他最初建站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监测点,监测当地农业气候、土壤情况等方面的变化,推广信息农业。但很快他就发现,黑土地退化的问题比想象的更严重,黑土地保护迫在眉睫。

李保国:黑土地保护实际上也是他们当地人认识到这个问题了,黑土地的风蚀水蚀已经很厉害了,我冬天去以后发现土地都很裸露,秸秆基本上都挪走了烧掉了,土壤裸露得很厉害,烧秸秆干吗了?东北要取暖,本来烧煤空气就不好,再加上烧秸秆,土壤裸露以后空气一团糟。

记者:我小时候有这种印象,烧秸秆的时候都睁不开眼。

李保国:而且烧得县城里面住的宾馆那些地方味都很大的,焦煤含硫的味道,这是冬天去的,等到第二年春天播种时候再去,总遇到沙尘暴。

记者:这儿的黑土地是什么样的?

李保国:大部分裸露,没有保护性耕作,播种的时候又翻地又耙地,遇到这种天气更是刮起风来就很厉害,所以说那个时候PM10完全就爆表,烧秸秆叫PM2.5爆表,刮起风来是PM10爆表,黑土就是这么流失掉了。

在自然条件下,草原、草甸上的植被枯萎、腐化,逐渐变成松软而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当开垦成为耕地,收获作物的时候,秸秆也被收走,没有有机物质归化,黑土地就逐渐退化。李保国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国际上治理黑土地的经验就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即减少对黑土地耕层土壤扰动,通过秸秆覆盖还田,增加地表覆盖,免耕少耕,让耕地在最大程度上接近自然状态。

李保国:这个秸秆为什么要覆盖在地表呢?这个秸秆比较长,互相一交叉,加上有高的留茬,秸秆就能保持在地表,这样就起到保土的作用。秸秆腐烂以后,它补充土壤的养分,或者补充土壤的有机质,这样模仿自然界黑土的形成过程。

在中国,农耕文明贯穿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人们在春去秋来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精耕细作才能获得来自土地的回报。在庄稼人看来,李保国推广的这种保护性耕作无异于“懒汉种地”,会导致产量下降。

记者:打破一个习惯,建立一个新的观念这有多难?

李保国:是难,在国外来讲叫耕作上的革命。

记者:反对意见大不大?

李保国:肯定没有农民愿意这么做,只有村支书愿意这么做,因为不翻地了,秸秆又还田,省了好多工序,原来传统机器进地六到七次,而我们这种进地可能是两到三次,光是机械费就可以节省成本七八十块钱,一亩就省这么多钱,村支书认为这个可以,但是我们还得给他下保证,假如减产了我们给你赔。

从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的一块225亩试验田起步,一场新的耕作方式在梨树县的土地上悄然萌芽了,专门用于保护性耕作的国产免耕播种机也应运而生。它能够在尽量不翻耕或者深度旋耕的基础上,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和施肥的动作。通过合作社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开始加入保护性耕作的行列中。

记者:他接受这个观点没有障碍吗?

李保国:他一开始不知道这个观点,首先他不知道有这种方法种地,但是一旦知道,他认为这样可以了,他又怀疑这个技术能不能做到位,你能不能保证我发芽?能不能保证我最后的病虫害,病害草害不至于发生?能不能保证最后的产量和原来常规产量一样多?成本多了以后,合作社可以接受这个成本。但是我们跟他保证产量低了以后,我给你把这部分赔上。

记者:你怎么有底气来保证他的这个标准?

李保国:因为我们对这个技术肯定有底气,我们看了好多文献,只要技术做到位一点没问题。

经过连续10年监测,梨树黑土地保护试验地块土壤有效供水量增加了50一70毫米,耕层0一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2.9%;保护性耕作每年减少秸秆焚烧100万吨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000吨,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粮食产量与用传统方式耕作的土地相近,在旱年甚至会超过用传统方式耕作的土地。增加产量和节约成本,是对农民强有力的引导,“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少耕免耕”的“梨树模式”也逐渐被社会和学界认可。

2021年,经国家批准,黑土地保护被上升为国家工程。作为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创建者之一,李保国曾多次参与立法研讨。2022年8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第一部国家层面的黑土地保护法,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提供了法律保障。

如今,尊崇自然法则的保护性耕作观念越来越普及,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也已经从黑土地推广到华北平原、南方区域、“一带一路”沿线等。比起实验室,李保国还是更喜欢野外工作,趴在野外土地上观察、拍照、取样,几乎是他每一次出差必有的程序。

记者:你父亲当时说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回家种地,后来有没有想到你其实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是在祖国大地上种地,还是跟种地有关?

李保国:我父亲所谓的种地,种的是这一块地,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可能是要关心祖国的每一块地,每一块耕地。

记者:他作为一个耕作者,是欣慰的吧?

李保国:对我和我父亲来讲都是以土为本的,土给我们提供了居住的场所,也提供了我们生活的一切,我们城里每一个高楼大厦也建立在土壤基础上,这个土壤支撑了你的过去,实际上正在支撑我们的现在。我们希望有一个美好未来,那么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这一块祖国的大地,因为它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人类所有生活一切的物质的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丨王宁)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如何理解“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

我将这句话分解开朋友们更容易理解,大白话就是把原来的改良盐碱土壤的治理方向,向研发特殊品种的耐盐碱作物,推动与转变。以前是改良土壤为主,现在是改良土壤为辅。是治理技术及方案设计的重大调整

建国以来,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盐碱地治理改良工作取得了很多有效成果,付出了几辈人的努力,有目共睹。

可是所有工程法都局限于成本原因,既包括资金成本问题(投入较大,无法评估经济效益),还有水资源不足(如新疆冬灌)、二次盐害(A地块排到B地块)、积极性(粮食价格低好地撂荒)等等问题。

为什么现在高层果断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呢?

一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请看前面第一篇补充耕地的迫切需求。

二是新世纪新科技,新的生物技术的出现,具备了新的研发思路和有利条件,基因编辑技术、抗逆、抗盐技术都在全球农业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耐盐碱作物生物技术研发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培育耐盐碱种质资源、研发耐盐碱生物抗盐材料、干旱半干旱土壤保水技术、生物有机质肥料等等,还要配套专门的盐碱地农业生产服务技术支撑。

生物科技研发是核心工作、重中之重,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依然任重道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儿!

未完待续

前言

未来医药行业整体发展将呈现特点,1、行业整体发展将从营销渠道转向研发创新驱动,2、医药行业要加快产业大洗牌,3、医药行业将迎来“互联网”新模式发展,4、医药行业未来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岭医药不管在股价还是受关注的程度上都是大家比较看重的,但是在很多的相关也说明了,以岭医药也只是医药的现在,对于未来,会有其他的超越

一、云南白药000538

总市值:1059.97亿元,净利润:23.05亿元,现价58.99

公司亮点:中药第一民族品牌,国产牙膏第一品牌

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引领,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复兴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法律保障,加之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上海疫情零新增,国内散点疫情得到控制,疫后被压制的医疗端产业需求有望复苏;随着第七批集采启动,集采趋于常态化,倒逼药企进行创新转型,首仿药、难仿药、创新药将成为药企未来的利润点

云南白药致力于打造数字化驱动力,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谋求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主张,提升客户的体验;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数字化新技术驱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从面向功能的流程转变为面向打通客户场景的流程,推动企业管理变革和组织发展;从建立统一的“数据底座”和治理策略,构建以数据为基础,“基于事实”的智能决策系统

二、恒瑞医药600276

总市值:2476.33亿元,净利润:31.73亿元,现价38.82

公司亮点:国内化学制药实力第一,最有机会挑战国际医药巨头的中国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加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医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面临重大调整,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公司在肿瘤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管线,覆盖激酶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ADC)、肿瘤免疫、激素受体调控、DNA修复及表观遗传、支持治疗等广泛研究领域,针对多靶点,深耕组合序贯疗法,力求高应答、长疗效。与此同时,公司在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根据疾病进程,全方位、多器官覆盖,打造长期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支柱

三、长春高新000661

总市值:721.49亿元,净利润:34.65亿元,现价178.27

公司亮点:主导产品生长激素系列产品、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市场优势明显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辅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公司经过多年的产业布局和研发投入,医药产品覆盖创新基因工程制药、新型疫苗、现代中药等多个医药细分领域,是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房地产业务进行有计划的土地储备,立足特色地产开发与经营

创新基因工程制药方面,子公司金赛药业采取一系列保收入、稳供应措施,克服疫情影响,长效生长激素新患者占比稳步增长,并通过服务创新等措施,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以长效注射笔获批为切入点,强化儿科及成人领域新产品规划组织建设,加快推进新业务的营销工作。努力推动新产品的引进与商业化,加强各领域高端人才引进,持续驱动组织的变革与业务调整,努力确保企业发展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四、华润三九000999

总市值:514.73亿元,净利润:19.52亿元,现价52.08

公司亮点:非处方药企业综合排名第一,拥有知名医药品牌“999”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互联网与医药行业融合持续深入,互联网医疗及医药新零售发展迅速,互联网医疗市场渗透率明显提升,患者对品牌的偏好日益显现,患者/消费者线上就医、购药的习惯持续强化。互联网医疗、新型消费正在成为医药行业的新兴力量,并将在承接处方外流、开发庞大医疗需求潜力等方面发挥长远作用

智能制造是公司重点打造的核心优势之一,通过智能制造新技术实现质量可视可感知以及产品生产端到端的全程可控可优化。公司成功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公司成立深蓝(智能制造)实验室,运用5G、区块链、数字孪生、云计算、AI智能生产设备等技术升级传统药品制造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

原创不易,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点个小火箭支持一下吧,部分官方数据来自网络公开数据,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收益,据此买卖,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股票财经#​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韦展

【编者按】

2023,一个全力拼经济的重要年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今年我国的多项发展目标。具体到各省,“任务书”此前也早已明确。

企业的信心就是经济的信心,让企业鼓足干劲儿拼经济,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时,大河报•豫视频首席观澜栏目特别推出系列策划报道——《首席观澜观“首席” 两会时刻看“龙头”》,围绕制造业、生物医药、农业、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对话龙头企业负责人,听一听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儿,全力以赴拼经济。

【人物名片】

主角: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孙锋

江湖地位: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回望历史,中医药为守护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尤其是近几年,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让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药刷新了世界的认知,这也极大地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中药材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就在于中药材的品质。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对话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锋,畅谈如何利用优质中药材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元固本”。

坚持道地药材,向中医药产业链上游延伸

“药材好,药才好”,这句在中医药界耳熟能详的行话,也是仲景宛西药业4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理念。

如何靠着这个理念让它从建厂时的67名员工,年销售收入只有18万的作坊式工厂发展为现如今员工人数1.8万人,年销售收入近100亿元的全国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孙锋表示,“坚持用道地中药材入药,保证药品质量均一性和批间一致性,用品质赢得市场。”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民间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好土生好苗”,中药药性形成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方产出的药材,质量自有差异。

也正因如此,从1998年开始,仲景宛西制药全面向中医药产业链上游延伸,先后在河南省西峡县、武陟、温县,安徽南陵、岳西,四川彭山道地药材产地建立山茱萸、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种中医药规范化种植基地。

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明确提出,提升道地药材生产科技水平。要求深入开展道地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等基础研究,保障野生资源永续利用和药材的优质生产。

“以我们的王牌产品——六味地黄丸为例,所用的药材全部来自我们自建的药材基地,其中4味药材通过了GAP(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认证。这是国内唯一。”孙锋说。

龙头企业支招,如何利用中药材资源优势赋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材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农产品,也是药品。中药材资源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2022年12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600万亩,中药材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600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000亿元。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有101个,其中有9个获得GAP认证。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638万亩左右,而河南省在202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为550万亩,位居全国前三。连翘、金银花等20多种道地药材占据市场绝对优势。

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都占优势,但是一些问题也客观存在,例如规范化种植水平不高、加工水平有待提高等。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我省中药材产业优势,进而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进中药材强省建设呢?

孙锋表示,首先要加强基地建设,在坚守耕地底线的同时,引导药农采取围种、套种、轮种等方式,提升中医药基地生态保护功能。开展道地药材品种选育繁育和标准化种植试验工作,构建规范化良种选育、繁育技术体系。

其次是要提高加工水平。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全面推进我省中医药产地初加工能力体系化建设,布局建设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再就是人才。中医药产业需要科技的加持,这就需要人才来实现,孙锋表示,要加强与农林类、医药类等学院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引进中医药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发挥农民身边的“土专家”作用,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最后是品牌。“宁夏枸杞,贵在道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让人们提到枸杞,就想到宁夏,也催生出了宁夏以枸杞为原材料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现在大家提起西峡,会想到我们的香菇,也会想到我们的山茱萸,六味地黄丸的核心成分就是山茱萸,这样从心理上大家就会对我们的六味地黄丸有一个认可,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孙锋表示,河南的中药材品质好,种类多。中药材从业者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获取中医药标识类权利、注册商标和域名等,促进中医药产业品牌化发展。

更多新闻资讯,请扫描二维码下载豫视频APP获取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高浩起

[土壤治理技术有哪些(土壤治理龙头股)]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8233.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