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知识问答_股票黑马推荐_问股网_在线诊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股指 期货(道琼斯股指期货实时行情)

发布时间:2023-04-07 22:53

 

概念:

今天先简单科普一下50股指期货,50股指期货的标的是上证50指数,而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的计算方法,挑选出上海证券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的样本股。

 

数据来源文华财经

 

以上是50股指的合约基本信息,波动一个点是300元,跟股票市场的关联度很大,所以想判断上涨50的走势就需要简单判断权重比较大的成分股的走势和大盘的走势,其关联度比较高。

基本面层面更多依赖于个人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正所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这里的判断就千人千面,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经济数据角度对未来经济进行预测。这里我们就简单列举几个基本宏观数据简单分析一下。

 

数据来源文化财经

 

中国GDP众所周知是在稳步上涨的,但是从最近几年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增速是放缓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有近几年疫情的因素,有中国经济转型的因素等等,任何经济体量在达到一定基础以后一定不会保持高速增长,这也是个基本的经济常识。

 

数据来源文化财经

 

从中国的季度GDP可以看出来,中国经济在快速恢复,恢复到疫情前的是很正常的操作。今年也提出了增速5.5的目标。从过往的历史来看,当然剔除了疫情几年的异常值每年的增速目标都实现了。总体来说,从宏观角度来看,今年肯定是优于去年的。

 

 

 

 

数据来源文化财经

 

从中国外贸数据和中国财新PMI指数来看,中国经济的势头还是很足的,当然我只列举了几个数据,从每个数据里面看到的中国经济都是不一样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技术面。

 

技术面

 

 

数据来源文化财经

 

一、大盘指数

 

上证指数在55日均线上方,MACD在0轴上方,日线出现macd顶背离的状态,目前调整下来是个好事,不排除后续是慢涨--调整--慢涨的行情,也只有这样的行情才能走的更远。

在破55日均线之前相对多头占优,空方目前只有等破了55日线后才有大的机会。

 

数据来源文化财经

 

目前上证50的走势相对比较难看,破了55日均线,目前在支撑位附近,macd在0轴下方,这里的建议是耐心等待回调结束,才是进场的好机会。看2660点附近支撑位,如果下跌动能减缓,还是有机会再次站上55日线的,那时可能容易走出行情,大家拭目以待。

二、三大权重

 

中国平安

 

 

 

 

贵州茅台

 

 

 

招商银行

 

目前三大权重股都是在支撑位附近,招商银行的走势是最难看的,不排除出现止跌反弹的情况,目前空间上看调整的幅度差不多到位了,但是时间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情绪破坏掉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从几个方面分析,目前的50股指偏空震荡,做空这个位置不具性价比,做多目前没有明显的信号,需要更耐心的等待出现好的信号,有时候耐心也很重要。

除了上述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因素,国家出台政策也会对股指期货价格的波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在投资决策中考虑到政策风险。

最后声明,我们对股指期货目前的走势指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而,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的整体风险、政策法规以及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因素,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析师:赵通

投资咨询证号:Z0018012

从业资格证号:F3042042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作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期货买卖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该分析师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以及分析方法,如与大越期货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及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疑问,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了大越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的立场,所以请谨慎参考。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期货买卖操作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

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反映大越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公司允许,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范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大越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全年来看,结合我们对中证全指在2023年估值将提升14%左右,EPS将同比增长7.1%左右的判断,预测中证全指全年涨幅在22.1%左右,当前市场已具备走牛的基础。综合我们对不同指数的估值与利率、估值与盈利的判断,以沪深300和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指数是2023年胜率更高的选择。自2021年后,利率的变动方向对市场风格的影响都较为明显,数据层面的体现则是,十债利率的走势与上证50和中证500比值的走势相关性较高,若2023年利率趋势向上,整体风格将偏向大盘股。

估值篇:上证50和沪深300修复空间较大

2022年A股市场的下跌主要由估值的变动所驱动。以中证全指为例,截至12月16日,2022年累计跌幅达18%,其中估值市盈率的变动贡献为13.5%的跌幅,盈利EPS的变动贡献为4.5%的跌幅。从历史走势来看,大部分年份估值变动都是影响A股年度涨跌幅的主要原因,而且中证全指还没有出现过连续3年估值收缩的情况,所以估值的修复将是2023年市场确定性较高的机会点。

从绝对估值角度来看,主要宽基指数的PE十年历史分位均在50%以下,除了全A和全A非金融石油指数外,其余指数的PE十年历史分位在30%及以下。主要宽基指数中,仅上证50指数的PB十年历史分位均在50%以上,其他指数除创业板指和全A非金融石油指数外,其余指数的PB十年历史分位在30%及以下。从股息率角度来看,A股也是处在估值底部。以中证800为例,其股息率(近12个月)已经处在历史较高额水平,且年内高点一度超过2018年底部时的水平,与2014年时的底部水平相当。

图为居民定期存款占比与储蓄意愿相关性较高

图为居民活期存款占比与投资意愿相关性较高

图为中证全指各年度涨跌幅归因

从估值与利率的角度来看,年度的估值预测除了考虑绝对估值外,还需要考虑无风险利率情况,在数据层面则体现为指数风险溢价与指数未来一年估值变化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以中证全指为例,2022年重心不断走升的风险溢价显示,指数层面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根据相关性推算,2023年估值或提升14%左右。

图为重心不断走升的风险溢价

考虑到2023年外需不足的大环境,故将十债利率达到3%作为中性假设情景。EYBY代表股债的相对吸引力,该比值越高,代表指数的相对吸引力越高,反之越低。目前沪深300的EYBY为3.01%,明显高于其长期历史均值2.56%,EYBY向均值回归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估值的扩张,二是利率的上行。当前EYBY的水平暗示,在估值静态的情况下(即假设沪深300的PE不出现变化),即便十债利率升至3.0%,EYBY将达到2.89%,仍处在长期均值的上方,即该指数相对债券的吸引力仍将处在历史中性以上的水平,而其长期EYBY均值和3%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对应的估值水平为13.02倍,较目前的11.54倍,估值有12.8%的安全垫空间。

以同样的方法测算,上证50长期EYBY均值和3%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对应的估值水平为10.67倍,较目前的9.46倍,估值有12.8%的安全垫空间。中证500长期EYBY均值和3%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对应的估值水平为23.92倍,较目前的9.46倍,估值仅有2%的安全垫空间。中证1000长期EYBY均值和3%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对应的估值水平为35.46倍,较目前的28.99倍,估值有22%的安全垫空间。

从估值与利率的角度来看,2023年可以考虑“抓两头放中间”,即重视以沪深300和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指数,和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小盘股指数的估值修复机会,而轻视以中证500为代表的中盘股。

估值与盈利方面,PE/G指标显示,目前估值与盈利的整体匹配度较为均衡。如果以复合两年盈利增速(一致预期)和目前各指数的PE(TTM)去比较,宽基指数方面,除宁组合、创业板指和中证1000的PE/G明显小于1以外,其余宽基指数的PE/G都在1附近,茅指数的PE/G则明显大于1。相较估值水平而言,盈利上有一定安全垫的则是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

综合我们对不同指数的估值与利率、估值与盈利的判断,以沪深300和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指数是2023年胜率更高的选择。自2021年后,利率的变动方向对市场风格的影响都较为明显,数据层面的体现则是十债利率的走势与上证50和中证500比值的走势相关性较高,若2023年利率趋势向上,整体风格将偏向大盘股。

图为PE/G指标情况

盈利篇:全年经济增速或呈前低后高走势

2022年在疫情的反复影响下,A股营收和利润增速双双下行,且降至历史偏低水平。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对全部A股(非金融)的利润增速有较强的指引性,自二季度以后,工业利润增速就已降至负值且持续走低,显示出2022年A股盈利端状况较差且持续恶化。

如果PPI代表价的影响因素,工业增加值代表量的影响因素,则上海疫情前后为较为关键的节点,二季度之前量的因素是盈利的主要拖累,二季度之后价的因素则是主要拖累。

从量价角度来看,2022年5月之前,工业企业营收增速的回落主要是受到量(工业增加值)的影响,上海疫情的暴发对需求端的冲击较大,价虽然从高位也有回落,但降速相对缓和,利润结构向上游集中。但2022年5月之后,在“拉基建”和“促消费”等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开始回升,量的因素已不再是盈利的主要拖累项。但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PPI开始加速下行,价的因素成为主要拖累,利润集中在上游的状况开始改善。

图为工业企业营收增速对全A(非金融)营收有较强指引

图为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对全A(非金融)利润有较强指引

展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国内需求,从内需的三大抓手消费、基建、地产来看,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故“促消费”的政策力度或强于2022年;积极财政加力提效,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或在0—7%的区间,预测2023年赤字或大幅扩大至4.3万亿元左右以及新增专项债4.1万亿左右,“拉基建”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会议新增强调保交楼、稳融资并前置且细化,在预售期房在建项目仍较多的背景下,稳融资推动地产投资和竣工改善是明年地产政策最重要的抓手。

在内需刺激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叠加防疫政策的优化,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23年有望继续回升。全年来看,量的方面会对盈利端形成支撑。但是,节奏方面要注意1—2月或是疫情传播的高峰期,叠加春节效应,一季度经济恢复的力度或较弱,量上明显的加速或自二季度开始。而价格因素仍将是上半年盈利端的主要限制项,海外需求持续走弱以及美联储为应对通胀持续的货币紧缩,都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压制。而基数效应下,国内PPI在2023年上半年将持续快速下行,到下半年趋于稳定。

考虑到外需的走弱,随着去年四季度开始全球制造业PMI处在荣枯线下方以后,国内出口数据明显承压,去年11月同比增速已降至8.9%。到去年三季度,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项对 GDP 的累计同比拉动为0.96%,是仅次于最终消费项的第二大动力。随着出口数据的下滑,其对GDP的拉动也将减弱。外需的改善很可能对应海外经济体货币紧缩周期的尾声,从美联储去年12月的点阵图来看,尾声出现在一季度的概率较小,出现在下半年的概率较大。所以,出口方面对国内经济一季度形成支撑的可能性较小,二季度经济将企稳,下半年将回升。

综合国内政策力度、内需量价维度和外需持续走弱来看,2023年国内经济一季度复苏力度或较弱,二季度开始复苏,下半年复苏动力逐渐加速,5%的增速目标有望达成,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利润结构会向中游和下游扩散。

信贷脉冲给出的盈利指引也是如此,企业融资需求的扩张一般领先企业盈利的修复,落实到数据层面则是中国信贷脉冲领先中证全指EPS增速一年左右的时间。2022年中国信贷脉冲持续走升,以信贷脉冲的相关性来推算,2023年中证全指EPS同比增速将在7.1%左右。节奏上面,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速较低,二季度逐渐加速,下半年增速较快。

图为中国信贷脉冲领先中证全指EPS增速一年左右

策略篇:当前市场已具备走强的基础

全年来看,结合我们对中证全指在2023年估值将提升14%左右,EPS将同比增长7.1%左右的判断,预测中证全指全年涨幅或在22.1%左右,所以整体观点上是乐观的,当前市场已经具备走牛的基础。

首先,绝对估值处在底部具有较大的修复空间,而且从历史走势来看,中证全指还没有出现过连续3年估值收缩的情况,估值的修复将是2023年市场确定性较高的机会点。

其次,相对估值对利率上行存在一定安全垫,货币政策提前与经济基本面转向的概率较小,所以对于经济预期改善而带来的利率上行无需过度担忧。

再次,2022年信贷脉冲走升指引下,2023年A股盈利端恢复的确定性较高。节奏方面要注意2023年A股盈利增速将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利润结构会向中游和下游扩散。

最后,当居民生活状态回到正常,经济逐渐开始复苏后,信心的恢复将使居民和企业经济行为偏向保守的状态出现改善,居民将增加投资和消费的意愿减少储蓄的意愿,企业扩张的意愿也会加强,宏观流动性向微观流动性传导和“宽信用”正常落地。限制2022年“宽货币”政策效果的核心因素将出现改善,流动性层面本应在2022年出现的牛市滞后到2023年。

综合估值与利率和估值与盈利关系的判断,我们认为,以沪深300和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股指数是2023年胜率更高的选择。

综合估值、盈利、利率等角度的情景推演,2023年一季度,A股市场可能延续2022年11月以来“弱现实强预期”的状态,强预期使得利率层面存在上行压力,但弱现实又会制约利率的绝对高度。盈利端并不会给A股带来实际的上行动力,有预期改善带动的估值修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这个阶段市场博弈的重点是政策的力度,在政策没有新增博弈点的背景下,市场将承压,故指数走势或多为振荡,利率重心的上行会使市场风格偏向大盘价值。股指期货策略方面,可以关注多IH单边趋势,或多头替代以及多IH空IC的跨品种套利。

2023年二季度,A股市场“强预期”逐渐兑现,但经济整体状况又不到“强实现”的状态,市场博弈的重点会集中在盈利和估值两个方面,政策继续加码的概率较低,利率在这个阶段将振荡甚至下行。盈利端开始逐渐给A股带来上行动力,估值也将持续修复。故指数重心持续抬升,中小盘股开始释放弹性。股指期货策略方面,可以关注多IM的单边趋势,或者IC和IM的多头替代策略。

2023年下半年,A股市场“强预期”彻底兑现进入“强实现”的状态,市场博弈的重点集中在盈利方面,强现实的状态会使利率持续上行,盈利端开始成为A股上行的主要动力,估值端扩张的力度取决于增量资金的情况。若增量资金持续快速入场,指数将持续走升,且大小盘齐涨。股指期货策略方面,可以关注股指期货的多头替代策略。若增量资金没有显著入场,指数走势将分化,市场风格将偏向大盘价值。股指期货策略方面,可以关注多IH的单边趋势,或多头替代以及多IH空IC的跨品种套利。(作者单位:海通期货)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股指 期货(道琼斯股指期货实时行情)]

引用地址:https://www.gupiaohao.com/202304/28181.html

tags: